九台市回族中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上卷》
唯一号: 070131020220001419
机构名称: 九台市回族中学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30/001
起始页: 0208.pdf
地址: 九台市胡家回族乡
前置机构: 九台县回族中学
起始时间: 1968年

机构描述

九台市回族中学:在九台市胡家回族乡驻地,创立于1968年。前身是九台县胡家五·七中学,1978年更名九台县第十七中学,1981年3月,命称九台县回族中学。学校师生靠自力更生精神建校。全校师生开山取土,填平了一段300米长、10米宽的河床,修建了一座面积160平方米的后勤生产院。搬运1200立方米的石头、1200立方米的泥土,采野干草20万斤,修建了800米长的围墙。又在校园周围种植了2000多株杨树。他们为林场造林,自养车马,养牛,自办安瓶厂、塑料厂,建豆腐房等,将这些勤工俭学所得的大部分,投资于校园建设。10年来,学校共建砖瓦结构的校舍9栋,建筑面积达2009平方米,除吉林省和九台县拨款18万元以外,其余20万元投资,完全是勤工俭学积累的资金。他们修建了砖瓦结构的校舍,购置了联合器械架、排球架、双杠、跳箱、垫子等大量体育器材。被评为九台县自力更生、勤俭建校的模范校,成为九台县学校管理的优胜单位。 九台市回族中学自1978年以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行班主任、科任教师“跟班循环教学法”,总结出课堂教学的衔接法、联系法、预习法、比较法、归类法、板示法、直观法、讨论法、畅想法、深究法、单元验收法等12种教学法。从1978年至1985年,先后派出教师计200人次,到兄弟学校学习,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写出论文13篇,有些论文在省、市、县教学经验交流会上作过介绍,《吉林日报》还刊登了该校《抓中差生的“三点三看”作法》的报道文章。 学校师资队伍中,有大学毕业生2人,大专毕业生4人,中专毕业生20人,高中毕业生6人,初中毕业生8人。为了提高教师的文化程度,学校肯于投资,凡是中专以下文化水平的教师,皆分期分批地被派出进修提高。随着师资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随之明显上升。例如:1978年学生入初中时的语文、数学平均及格率只有13.6%,到1981年毕业考试时,两科的平均及格率达到94%;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由1978年的1.2%,提高到1981年的53%,1984年达到88.9%,跃居全县第一名。为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组织了体育队、绘画小组、乐队、演唱队等。还组织了木工班、缝纫班、无线电修理班。制定《文明礼貌规则》20条。为了增进学生刻苦学习的自觉性,组织学生观看幻灯片《周总理光辉的一生》、《陈景润刻苦学习的故事》、《张海迪的故事》等。上述活动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1985年有12个教学班,学生890人,其中回族成份383人。有教职工44人,其中回族成份者8人。1988年有16个教学班,学生964人,教职工56人。这所学校虽是一所回族中学,但它也兼收附近的其他民族成分的学生。这所学校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据1987年调查统计,历届毕业生中,有8人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一名是赴日留学博士生。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上卷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上卷》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卷宗教志部分包括宗教工作机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人物、大事记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