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伪满国宪兵训练处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军事志》
唯一号:
070131020220000866
机构名称:
伪满国宪兵训练处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22/001
起始页:
0107.pdf
地址:
吉林东郊东大营
起始时间:
1934年7月
机构描述
宪兵训练处 1934年7月于吉林东郊东大营成立,它是伪满培养宪兵骨干,进行宪兵科军官补习教育的唯一训练机构,掌实权者皆为日本人。其训练目标是造就伪满军中的“铁血军”宪兵部队,以防止伪满军中可能发生的武装暴动。 1933年秋,中央陆军训练处增设宪兵养成部,聘请日本陆军和宪兵军官任教官,初步形成应急宪兵教育体制。翌年1月,宪兵养成部开办了为期6个月的第1期宪兵训练班,招收学兵42名,培训出伪满宪兵初创时期的第一批骨干。7月,日伪为扩大宪兵训练规模,加强宪兵部队建设,将宪兵养成部从中央陆军训练处分离出来,迁到吉林东郊东大营,扩编成独立的宪兵训练处,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成批的培训宪兵骨干。 宪兵训练处首任处长为陆军中将应振复,顾问为日军现役大佐石黑贞藏。处本部设主事官1人,由日本宪兵佐级军官担任,首任主事官是宪兵少佐冈村。主事官受处长之命负责监督和指导副官、各部长、学兵队长的工作,并根据上级的指示制定教育计划。本部下设教育部、研究部和学兵队部,各部内置若干科室。教育部设教官长1人,由日本大中佐级军官担任,早期的教官长有久保田中佐、武久为二大佐等。部下设军事教官室、宪兵学教官室和武道教官室,各室共有日军大、中佐级军官6人,他们除负责编制教学计划外,还直接参入学兵的一切军事训练。研究部负责教育方针和法规的研究、编写教程、收集整理教育资料等事宜。该部由于人员不足等原因,这部分工作一向附属于教育部。学兵队部负责学兵的术科训练,该部设学兵队长1人,首任队长常荫东,次任队长翟希嘏。部内置军医、军需和武道教官等科室,是做辅助工作和协助教育的。该部下属若干学兵连,每个连下设3个排,每排编3个班,人员总数约为百人。 宪兵训练处自成立后所进行的训练,根据训练内容的变化,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从宪兵训练处成立到1938年6月期间,宪兵的主要任务是参入军事讨伐,与此相适应,此间宪兵训练处主要是训练野战宪兵,训练重点是军事科目,宪兵实务和法规等则为次要科目,训练时间仅占总课时的20%。军事训练的内容包括术科、学科和武士道训练,以术科和武士道训练为主,术科教授日本陆军操典和各种典范令,从基本教练开始,由单个教练到班、排、连的战斗教练、马术训练、军事侦察、兵器射击、夜间演习等。另外还在每个连挑选10余人进行重机枪、迫击炮等专门训练。武士道训练有剑道、柔道和枪剑道3项训练,每人自选1项,由各连和队本部的专业教官教授基本知识和动作要领。学科教育分为军事知识、宪兵实务和日语3个方面。军事知识教育是扼要地学习步兵操典、陆军礼节、内务令和射击学等。宪兵实务教育包括宪兵学、警察法、军刑法、普通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部分。由于宪兵实务学在伪满初期还没形成,故讲授的内容是照搬日本大正年代的典范。而军事法规也未制备,所以初期讲授的军事法规,如陆军刑法、军法会审审判法,则是采用中华民国的,再参照日本军事法制为其标准规范,教条讲解。1936年11月,宪兵训练处由吉林迁至伪新京南岭,继续为各宪兵队训练补充宪兵骨干,同时训练专科军官、特技军士,但每期人数不多。 1938年7月后到1942年,伪满宪兵系统进行了一次大改组,将宪兵分成甲乙两种部队。甲种部队仍留在原驻地,乙种部队的队本部设在哈尔滨市郊松浦镇,宪兵训练处的部分教官移驻该地,专门训练乙种部队。此间,甲种宪兵专门执行军事警察业务,故以法规和宪兵实务为训练重点,辅之以一般军事科目;乙种宪兵部队的训练内容大致和第一阶段相同,但增加了“国防”警备所需要掌握的一些特技训练。1940年7月后,因乙种部队在北满“国境线”被瓦解,余部撤回宪兵训练处,“新京”营舍嫌小,该处又迁回吉林东大营。此间,一方面继续对乙种部队的残余部分进行遣散处理,一方面继续坚持宪兵骨干训练。接受训练的有伪满军政宪的军官和宪兵少尉候补生,又有宪兵第9至16期的学兵。 1943年,伪满宪兵建设进入所谓大宪兵时期,与此相适应,将宪兵训练对象分为3个层次,即宪兵军官、宪兵军士和宪兵学兵。宪兵训练内容亦作了较大改革,进一步加强了精神教育、法规教育和宪兵实务教育。精神教育主要是进行所谓“唯神之道、日满一德一心、五族协和、建国建军本义”的灌输,核心是“忠君亲日”。法规教育内容包括组织法、人权保障法、帝位继承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军刑法、军审判法、行政法、国际法、宪兵总团令和司法警察职务规则等。宪兵实务教育包括内容较多,其中一般服务、司法警察、行政警察、秘密战勤务、科学鉴识、电气考证学等等,是为训练的重点。此外还进行了马术、军刀术、枪剑术、柔道、射击、救急法等术科教练。 伪满宪兵训练处自1934年7月成立到1945年8月解体的11年里,共训练了16期学兵,培训了26期军官学员和军官候补生,举办了5期特别任用教育。伪满宪兵系统的绝大部分军官和骨干都经过了它的培训,其中1934年7月在吉林东大营开训的首批学兵训练,为伪满宪兵部队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批学兵共600人,他们之中有中学生,有奉天督察队中的“忠实分子”,有从中央陆军训练处各部中选拔的“优秀”学兵。这些人编为1个学兵队,内分6个连,经过8个月的严格训练,于1935年3月毕业,除留下部分成绩突出的当助教外,其余均按原教学连的建制分别编为奉天、吉林、齐齐哈尔、哈尔滨、承德和伪新京6个宪兵队的第一连。1936年以后的第2至第8期学兵毕业后,分别编成上述各宪兵队的第二、三连。此后一批又一批的宪兵从这里输送到各军管区,使伪满宪兵队伍不断扩大,机构日益强化。到1945年时,伪满已有15个宪兵团,1个宪兵派遣队,37个宪兵分团分驻于东北各地和唐山市,对东北爱国反满抗日军民进行了极其残酷的镇压和迫害,制造了大量骇人听闻的惨案,是不折不扣的法西斯别动队。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军事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八篇,介绍了长春市驻军体制、兵役制度、历史上的主要战事、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方勤务、民众武装、人民防空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