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校办工业公司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教育志》
唯一号: 070131020220000778
机构名称: 长春市校办工业公司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21/001
起始页: 0436.pdf
地址: 汉口大街14号
起始时间: 1978年10月17日

机构描述

长春市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始于1958年,最初由教育局普通教育处负责管理,1959年教育局设专门机构生产劳动教育处负责此项工作。1962年撤销生产劳动教育处,成立生产财务科。1964年以后,由局半工半读教育处负责。1973年至1978年由局生产科负责管理。 1978年10月17日经长春市革命委员会以长革发(1978)120号文件批准成立长春市校办工业公司。刘素怡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副经理孙恒笑、孙尚斌。办公地址在汉口大街14号。1984年10月成立长春市教育局生产教育办公室,与公司合署办公。同月,公司改名为长春市教育企业公司,1986年12月又改为长春市校办工业公司。现任领导有:党支部书记王俊达,经理许前茂,副经理王作富、孙树华、赵文贵。生产教育办公室主任王作富(兼),副主任王刚。公司下设秘书、劳资、劳动教育、技术情报、工业、农业及财务等7个科。共有职工49人(其中干部43人、工人6人)。取得高级职称的5人,中级18人,初级15人。另有直属企业两个,长春市教育企业物资供应站有职工15人,长春市玻璃套裁厂有职工103人。 长春市校办工业公司是全市中小学、职业学校、中专和教委所属高校开展勤工俭学的管理机构。负责校办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的生产和经营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同时,与教委中、初等教育处共同负责劳动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工作。 公司成立后一直把创收、育人做为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宗旨。为加强劳动教育的管理,从1982年开始,市、县、区均增设生产劳动教育办公室,实行“两个指标(生产、教育)一起下,两个任务一起抓”的管理办法。并且把劳动教育列入了企业整顿、承包、先进县、区与学校评选的重要内容。1987年普通中小学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颁发以后,为使中小学上好劳动技术教育课,一是抓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截止1988年,全市共有专、兼职教师2632人;二是抓了教材建设,共编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本15种,110万字,发行量达57.85万册,是全省第一套比较完整的劳动技术课教材;三是抓了基地建设,筹建了南关区太平街小学等劳动教育中心;四是抓了南关区、市实验中学等典型。到1988年全市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课的校数达2198所,占中小学总数的96%。 为改变勤工俭学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从1979年起实行目标管理,除每年下达生产计划以外,从1988年开始与各县、区签定了三年达标竞赛合同。由于实行了目标管理,生产不断发展,效益不断提高,1988年,工业产值达18697.1万元,是1979年的3倍。农副商业收益6344万元,是1979年的28倍。在对县、区实行目标管理的同时,从1981年开始,在校办企业中开展了承包工作,将竞争机制、风险机制、法律手段引入承包。1988年末统计,县、区与市直属校办企业承包面达94%。 1980年为调整各种不合理产品结构,市公司制定《长春市校办工业调整方案》,压缩机械工业,提出向“吃穿用、轻纺化”方向发展。经过三年的调整,全市共调整停产237个产品,研制投产新项目248个。校办农业,也根据商品生产的方向,进行了调整,由单一化的粮食生产,向综合农业、多种经营发展。 为开发新技术,不断扩大技术队伍,增强校办企业的生产力,1983年由长春市校办工业公司牵头成立了长春市校办工业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1984年又成立了印刷、农艺等分会,并组织了校办企业的行业技术表演、技术竞赛等活动。从1988年开始,市公司在全市校办农场中,集中推广了动植物的良种、农作物的模式栽培技术等8种新技术。对走科技兴农的道路,提高校办农副业的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拓宽校办企业发展的道路,多方位地开展了横向联合。1984年长春市校办产品经销门市部与上海钟表厂建立了产销联合,创办了长春市上海钟表中心,1986年成立了长春教科文(集团)总公司,下属7个分公司。1988年创商业利润99.6万元。工业利润38.6万元,进入百万利润企业。1984年末,市实验中学与吉林省医药研究所联合,创建了吉林省利华制药厂,1988年创利润119万元。1988年长春八中与三十二中进行校际联合,成立了长春市教育工贸(集团)总公司,1988年获利润40多万元。 为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从1979年到1988年累计办各种类型培训班38期,培训职工2340人。1988年市校办工业公司与长春教育学院培训部联合办了4期农村中学、小学中心校的校长、后勤主任校园经济培训班,共培训319人,占全市农村中心校以上校长、后勤主任总数的的75%。 市校办工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把勤工俭学的财务管理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1979年制定了《长春市校办工业公司勤工俭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为加强财务管理与审计,市校办工业公司组织各县、区公司对所属学校企业每年进行两次财务检查与审计,从而保证了勤工俭学收益的合理分配与使用,严肃了财经纪律。 长春市校办工业公司自1979年成立至1988年,组织全市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十年间共创收益29575.9万元,补助教育经费13741万元,相当于国拨教育经费的15.4%。由于开展勤工俭学,补充了教育经费的不足,改善了办学条件,改善了师生的福利待遇,促进了长春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次受到上级的鼓励和表彰。1982、1988年,原教育部副部长张健同志两次来长视察勤工俭学工作。1982年至1988年长春市校办工业公司连续7年被省教委和省财政厅评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共获奖励周转金16万元。1986年3月被长春市人民政府评为普通教育系统先进单位。1988年5月被长春市人民政府评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同年12月被国家教委、财政部、计委、劳动部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教育志

《长春市志 教育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内容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师范教育、中等专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技工教育、成人教育、勤工俭学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素怡
相关
孙恒笑
相关
孙尚斌
相关
王俊达
相关
许前茂
相关
王作富
相关
孙树华
相关
赵文贵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