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第二光学仪器厂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机械工业志》
唯一号: 070131020220000693
机构名称: 长春市第二光学仪器厂
机构简称: 长春市二光学厂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18/001
起始页: 0341.pdf
地址: 长春市斯大林大街130号
起始时间: 1966年9月

机构描述

长春市第二光学仪器厂(以下简称二光学厂)位于长春市斯大林大街130号,隶属于长春市仪器仪表工业局,系全民所有制小型工业企业。该厂是国家生产电影、摄像镜头的专业生产厂。 长春市第二光学仪器厂前身是长春市光学元件厂,始建于1966年9月。1970年元件厂在长春空军医院的支持下,试制成功了用于野外和农村做生物化验的第一代光学仪器整机产品——微形三用生物显微镜。1971年3月,三用生物显微镜投入批量生产,工厂迈出了向光学仪器整机生产的第一步。同年,工厂又与天津第三铁路设计院共同研制成功用于大地测量的无标尺测距仪。 1972年4月,元件厂更名为长春市第二光学仪器厂,隶属于长春市机械工业局。同年5月,二光学厂完成了无标尺测距仪首批样机的试生产任务,产品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1975年二光学厂接受国家一机部仪表局安排的出口135照相机的生产任务,工厂挂牌为长春市照相机一厂。为扩大生产规模,工厂投资164万元(其中国家拨款90万元,工厂自筹74万元),在斯大林大街130号又新辟厂址一处,占地42840平方米,新建标准机加车间厂房1700平方米,并购置了120万元的设备和仪器。当年工厂生产宽银幕放映镜头164只,实现工业总产值69万元,产品销售收入81.7万元,利润总额3万元。 1976年135型“梅花牌”照相机正式投入生产。在试生产过程中由于机械部分工艺水平低,特别是快门质量不过关,产品没能正式投放市场,不得不于1979年末“下马”。 从第四个五年计划后期至70年代末,二光学厂先后研制和生产了照相机DF135配套镜头及附件、电影特种摄影镜头、电影放映镜头等4大类,7个品种的光学仪器,但由于产品方向不确定,没有形成主导产品。1980年,工厂实现工业总产值(现行价)16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49.7万元,利润12万元。 80年代初,二光学厂根据自身的工艺手段及多年管理经验,确定专业生产镜头为工厂的产品发展方向。1981年至1985年间,工厂先后研制了照相、人像、电影摄影、放映、电视摄像等19个品种的各种镜头,其中35毫米30倍变焦距摄影镜头被评为“省优”、“部优”,并获得了国家银牌。 1988年末,二光学厂占地2877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0910平方米,生产用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19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97万元。拥有主要生产设备104台,其中,金属切削机床55台,高精度设备6台,数控机床1台。职工378人,其中工人与学徒224人,工程技术人员26人,管理人员64人,服务人员19人。在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5人,具有初级技术职称58人(含从事非专业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1988年,长春市第二光学仪器厂共生产电影摄影系列镜头873只,电影放映镜头856只,照相复印镜头1332只。实现工业总产值(80年不变价)228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90万元,利税总额35万元,利润16万元。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机械工业志

《长春市志 机械工业志》

《长春市志》总志是宏观统揽,集中记述全貌;分志是微观展现,分别记述行业。总志与分志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它们对市情的观照,宏微相济,互为补益。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和奋斗目标来说,《长春市志》应当成为一个涵盖长春城乡全貌,囊括市情全部资料的科学著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