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摩托车修配厂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公路交通志》
唯一号: 070131020220000550
机构名称: 长春市摩托车修配厂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16/001
起始页: 0248.pdf
地址: 长春市朝阳区开运街25号
前置机构: 连记摩托车修理部
起始时间: 1958年

机构描述

位于长春市朝阳区开运街25号,成立于1958年。它的前身是1949年春成立的连记摩托车修理部,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1958年更名为宽城区汽车摩托车修配厂。有职工68人,设汽车修配、摩托车修配、机修3个车间。1960年9月10日经长春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该厂与市汽车修配厂合并,成为摩托车修理车间。1963年8月1日,又由市汽车修配厂分出,成立长春市摩托车修配厂。当时占地面积560平方米,厂房面积270平方米,有职工51人,有金属切削机床和锻压设备28台,下设电工组、喷漆组、修理组、修旧组、车钳组、材料库、二马路门市部,主要承担58-1三轮汽车、长江-750、幸福-250、东风-021摩托车的大中小修理。当年完成摩托车大修59台、中修25台、小修263台次,完成产值10万元。之后,该厂大中小修摩托车台数、产值、利润持续上升。 “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厂的生产蒙受很大损失,连续亏损。1970年10月,该厂由长江路19号迁至开运街25号,厂区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从1970年开始,该厂狠抓质量管理,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生产秩序开始恢复,管理走向正规。 1974年,为改变城市运输落后面貌,交通局根据市委关于用小型机动车代替手推车和马拉车的要求,把造车的任务交给了该厂,要求半年打基础,一年出产品。为完成造车的任务,该厂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1974年5月至1975年2月,仅用9个月的时间就造出首批样车。生产方式是以专机和通用设备加工制造,手工操作承装车辆。为适应造车需要,该厂于1974年扩建厂房1200平方米,到1976年已初步形成汽车生产线7条。经过试验,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耐久性等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产品定型为长春牌CH-120型载重汽车。从1977年开始,该厂除每年大修摩托车220台、中小修700台外,还制造120汽车100台左右。 1981年12月12日,长春市人民政府决定关闭摩托车修配厂,将厂房、部分设备、人员以及当时生产的新型门锁一并移交给市机械工业局所属的第四光学仪器厂,将部分修理人员和修理设备调整给市交通局。该厂关闭时占地面积18600平方米,厂房面积7000平方米,有职工407人、金属切削机床和锻压设备70台、固定资产302.4万元。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公路交通志

《长春市志 公路交通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长春市公路交通的发展历史,以丰富的史料、翔实的内容、合理的结构,驾驭全局,综述大势,全面反映了长春公路交通的历史与现状,详细记述了新中国成立40年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春公路交通的巨大成就,是一部具有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历史工具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