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搬运安装公司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公路交通志》
唯一号: 070131020220000545
机构名称: 长春市搬运安装公司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16/001
起始页: 0149.pdf
地址: 长春市西三道街29号
前置机构: 长春市劳动服务大队

机构描述

位于西三道街29号,前身是1959年12月末成立的,市劳动局领导的全民所有制的市劳动服务大队,当时专门从事各大厂矿、铁路、煤库、批发站等部门的装卸任务。生产方式靠工人们的一付肩膀两只手,背扛、抱夹。劳动服务大队有装卸工人2083人,其中关内灾区流入长春市的1730人。1961年这部分人被遣返原籍,服务大队人员骤减。 1962年5月4日,由市劳动局批准,将1956年至1957年市内四区相继成立的宽城区零星修缮服务队、朝阳区零修工程服务队、南关区修缮工程服务队、二道河子区八里堡搬运分社、长通运输站、回民装卸队等单位归入市劳动局服务大队。当年8月改名为长春市装卸服务大队,有职工530人,设有两个装卸队。 1964年5月2日,装卸服务大队的隶属关系由市劳动局转归市交通局。1965年8月2日,改称市装卸搬运公司,企业性质由全民所有制改为集体所有制,职工2655人。全公司有1/3的班组除从事装卸外,还利用简单的搬运工具,如抬筐、手推车、绞磨、杠子、扒门等,从事一般货物的归垛、入库。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原有的计件工资制度被废除,改为月工资制度。挫伤了工人的积极性,加之工具落后,不适应市场的需要,工作效率低下,企业面临困境,1969年亏损4.1万元。 1971年至1975年,公司大搞技术革新,先后制造出龙门吊、大平板车、运行吊,还成功地制造出简易适用、造价低、效能高的小型机具,提高效率10倍以上,初步实现了装卸搬运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1973年5月,成立了大件车队,单纯从事装卸的工人逐年减少,1975年装卸作业量减少到495千吨。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搬运货物种类由一般货物,逐渐发展到机械设备等。到1979年末,大部分班组都从事专业的机械设备搬运和设备安装,当年完成搬运作业量282千吨。 1980年10月30日,改名为长春市搬运安装公司,作业内容转入各种机械设备安装和大件货物运输。 1988年,公司下属有大件车队、锅炉安装处、管道安装处、电气安装处、汽车保养厂、爆破公司、预制件厂、打桩队、劳动服务公司等单位,共有职工1821人,固定资产原值768万元,净值541万元。公司拥有10-70吨拖板车40辆、5-19吨的吊车19辆,年吊装量302千吨。当年完成货运量650千吨,货运周转量5460千吨公里,完成产值1028万元。机械化作业量由1980年的35%上升到96%。 1988年末县(市)区交通系统集体运营企业简况见表41。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公路交通志

《长春市志 公路交通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长春市公路交通的发展历史,以丰富的史料、翔实的内容、合理的结构,驾驭全局,综述大势,全面反映了长春公路交通的历史与现状,详细记述了新中国成立40年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春公路交通的巨大成就,是一部具有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历史工具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