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第三货运公司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公路交通志》
唯一号: 070131020220000542
机构名称: 长春市第三货运公司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16/001
起始页: 0146.pdf
地址: 宽城区凯旋路8号
起始时间: 1975年1月

机构描述

1975年1月成立,前身是宽城区民主胶车运输社和宽城汽车运输社。公司所在地宽城区凯旋路8号。1977年9月迁至宽城区兴业街19号。 长春市第三货运公司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 1956年在合作化运动中,宽城区个体运输业者带着车马工具,加入了长春地区运输公司头道沟办事处所属的初级运输合作社——宽城区民主胶车运输社。当时有职工近百人,马车80辆,占地面积5175.91平方米。 1958年大跃进中,为了尽可能地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长春市交通局将团山、宋家两社并入民主胶车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民主胶车社的运输工具不断增加和改进。1959年至1961年,共改制各种车辆156辆,其中四轮胶车21辆、胶车翻斗68辆、漏斗车40辆、原木车15辆、拼装汽车12辆。 1962年民主胶车社已发展到501人,年末新进581型小货车33辆,开始以马车为主向机械化运输迈进。 1965年初,民主胶车社已有各种车辆215辆,其中汽车22辆、挂车19辆、581型三轮载货汽车27辆、日产汽车1辆、胶车146辆。当年完成货运量677千吨,货运周转量6696千吨公里。 1965年5月,该社分为两个社,胶车迁址于凯旋路8号,称为民主胶车运输社。其它车辆仍留兴业街19号,称为宽城汽车运输社。分家后,宽城汽车社有职工290人,民主胶车社有职工300人。 “文化大革命”中,特别是1967年,社会上打、砸、抢的歪风严重威胁着两社的运输生产,但广大职工努力排除干扰破坏,一直没有停产。 1975年市第三货运公司成立后,有职工832人,经营载货汽车45辆、581型三轮汽车25辆、胶车140辆。当年完成货运量963千吨,周转量12408千吨公里,盈利51万元。 1977年9月,长春市第五货运公司解体,其所辖铁南、铁北两手推车运输社并入,增加职工928人,各类车型的机动车80辆,手推车350辆,当年盈利78.8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运输市场出现多家经营的局面,竞争十分激烈。这个公司于1982年开展了企业整顿工作,以提高运输服务质量来争取货源,同时在企业内部实行分级分权管理,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当年盈利108万元。1985年、1986年更新车辆120辆,全部淘汰了老旧车。1987年全部淘汰了手推车和畜力车。1986年7月开始,推行目标成本管理,降低了运输成本。下半年全公司载重汽车的产值成本率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半年降低2.6%和2.8%。 1988年初,这个公司推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集体承包。企业承包后实行优化组合,精减非生产人员,划小核算单位,开展多种经营,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范围。1988年底,公司下属7个汽车队、1个劳动服务公司,职工总人数1433人。固定资产原值1248万元,净值842万元。有解放汽车252辆,其中自卸车44辆、挂车103辆,130汽车35辆,176小型车14辆,总吨位2011吨;有装载机16辆、吊车7辆、挖掘机2辆。全年完成货运量1330千吨,周转量31668千吨,创利润80.4万元。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公路交通志

《长春市志 公路交通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长春市公路交通的发展历史,以丰富的史料、翔实的内容、合理的结构,驾驭全局,综述大势,全面反映了长春公路交通的历史与现状,详细记述了新中国成立40年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春公路交通的巨大成就,是一部具有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历史工具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