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长途电话设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邮电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26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长途电话设备
分类号: TM240.05
页数: 10
页码: 267-2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长途电话设备的情况。
关键词: 长春市 长途电话 设备

内容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长春有25门磁石交换机2部。
  东北沦陷时期,1932年,在奉天与“新京”间开通第一套CN型3路明线载波电话机。翌年,又开通“新京”与大连间CS型三路明线载波电话机1套。1934年开通“新京”与哈尔滨间BC型、D型三路明线载波电话机各1套。
  同时,增开“新京”与奉天间BC型、D型3路明线载波电话机各一套。之后,随着长途电话业务的发展,陆续开通“新京”至吉林、图们、公主岭、洮安、牡丹江、四平等3路或单路、明线或地缆载波电话机。至1945年“八•一五”光复前,“新京”有3号C交换机27部,记录响导台7部,监督台和监察台各1部。明线3路载波电话端局装置12端,明线单路载波电话端局装置3端,携带式2端,地缆3路载波电话端局装置13端,6路载波电话端局装置2端,声号电话(低频)端局装置22端,载波电话中继装置1部,重声号电话装置2部。供应电流装置1部,中继所测验电话装置4部。东北沦陷时期“新京”载波电话设备情况详见附表6—4—1。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原有长途电话通信设备遭到破坏,特别是1948年解放前夕,长途电话全部阻断。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全体职工积极抢修因战乱阻断的长途电话线路,迅速恢复长途通信,保证解放战争的通信需要。1949年,长春有供电式长途交换机34席170门,三路载波电话端机2部,载波电话增音机1部,载波终端机设备容量6/2(路/部),长春市中继线合计150回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3年恢复,长途电话通信设备不断增加。特别是1953年,邮电部提出发展电信通信以“长途为纲”的方针后,为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对长途电话通信设备进行了改造,但由于国内不能制造载波电话设备,制造交换机的生产能力也很低,因此长途电话设备增加幅度不大。至1953年底,长春有供电式长途交换机20席120门,磁石长途交换机1部25门,3路载波电话端机6部,载波电话增音机6部。1953年开始陆续进口一批载波电话机,将长途交换机更换国产新设备,主要有3—1型、550型、502型,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现提供了较先进的通信手段,至1957年末有供电式长途交换机14席70门,磁石长途交换机1部25门,3路载波电话端机9部,载波电话增音机5部。1958年以后,长途电话业务量聚增,为缓解电路紧张状况,长春市电信局职工,大搞技术革新,试制电子管3路明线载波电话机,增加通信能力。1958年底,有供电式长途交换机22席80门,磁石长途交换机1部25门,单路载波电话机10部,3路载波电话机11部,比1949年增加了9.5倍,载波电话增音机11部,比1949年增加了10倍。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1961年增装12路载波电话机5部,1962年对省内5个专区开通使用。1965年后,陆续淘汰了解放前旧设备,更新了国产电子管3路载波机、并增加了12路载波电话机。
  “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部份单位停产闹“革命”,长途电话业务量降低,但由于“战备”的需要,不但设备数量有较大增加,而且设备质量也有所改善。将原来体积较大的电子管设备大部分换装成体积小、重量轻的晶体管设备,并于1967年在岔路河建成604载波机务站。由于长途电话通信量日益增加,设备条件和通信能力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大部分长途电话设备超负荷运行。为解决这一矛盾,1974年,长春市电信局职工遵循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局党委领导下,克服困难,试制成长途电话半自动接续设备,并在长春一农安试开,1975年局修机室生产了6套半自动拨号设备,1976年长春市至省内的5个地区开通使用。1976年,有供电式长途交换机46席;磁石式长途交换机9部;载波电话机66部,比1958年增加2.1倍。其中单路载波电话机1部,3路载波电话机24部,8路载波电话机10部,12路载波电话机31部。载波电话增音机14部,比1958年增加了0.27倍。同年建成603明线载波机务站。1977年,8架国产60路载波电话端机投产使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长途电话通信量日益增加,长途交换台迁址,并全部改为无塞绳式交换台,同时又新设了立接台和国际交换台,使长途电话通信紧张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1980年3月,开通DD14对端设备,使长途半自动接续进入全国自动网。为了提高长途电话的传输速度,1981年,扩建安装了国产JT801型360路长途自动交换机,于1983年12月1日正式投产使用,开通了长途全自动电话,并进入国内长途全自动电话网。1983年末,有自动长途交换机360路;供电式长途交换机114席;磁石式长途交换机9部;60路明线载波电话端机94部;比1976年增加了0.42倍,比1949年增加了46倍,其中单路载波电话机2部,3路载波电话机35部,12路载波电话机57部。60路载波电话端机架31架,其中通路架720/12(路/架)。60路以下增音机22部,60路有人增音机4部,无人增音机82部,载波终端机设备容量145/105(路/部)。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长途电话通信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电路中有80%超负荷运行,为了缓解这一矛盾,从日本引进长途程控交换机1 500线,于1987年12月19日开通,使长途通信设备向现代化迈进。1988年末,长途自动交换机1 500线;供电式长途交换机680门;60路以下载波电话机74部,其中3路载波电话机21部;12路载波电话机53部,其中有高12路19部;60路载波电话机22部;60路以下的载波电话增音机6部。
  1949—1988年长途电话主要设备和1988年长机主要设备详见附表6—4—2、6—4—3。

附注

表6—4—1 东北沦陷时期“新京”载波电话设备统计表 表6—4—2 1949—1984年长途电话主要设备表 表6—4—3 1988年长机主要设备表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邮电志

《长春市志 邮电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长春市邮电通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步履,凝聚着邮电发展的经验教训,蕴涵着邮电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内容包含了机构沿革,服务网点,业务种类,邮件传输,电信网络,机械设备,员工队伍,人物及大事记。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