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营业局所及服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邮电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22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营业局所及服务
分类号: F616.1
页数: 19
页码: 22-40
摘要: 本节记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至1988年长春市邮电营业局所及服务的具体内容和发展历程。
关键词: 邮电业 营业局所 长春市

内容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长春有邮电营业局所两处:一为长春电报局,在长春城内东三道街永长路西,1924年迁至城北门外路西(今长春大街邮电支局位置);一为俄国军邮局,在宽城子车站附近。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牛庄大清邮政局在长春城内三道街设长春大清邮政局,长春的邮电营业局所增至3处。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俄国将宽城子车站军邮局改为民用。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战时,俄国又在宽城子中东铁路附属地内设军邮局,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为民用。与此同时,日本也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长春孟家屯设军用通信所,开办军队间电信业务。同年9月1日,改为民用,称“关东都督府邮便电信局宽城子支局”。同年年末,日、俄两国在长春城内召开“长春会议”,日邮宽城子支局派出长春城出张所为会议办理邮电业务。“长春会议”结束后,长春城出张所保留,随日本领事馆设在三道街。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月1日公开营业,至此,长春邮电营业局所达7处。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1月1日,日邮宽城子支局迁入头道沟,改称“长春邮便局”,同年12月1日,长春邮便局迁入长春大街(今宽城邮电局址)。
  宣统元年(1909年),长春府邮政分局辖宽城子分邮界时,在宽城子中东铁路附属地内设有“二道沟代办支局”一处。同年3月30日,长春城日本电信营业所开业。宣统二年(1910年),长春府邮政分局又在头道沟南满铁路附属地设“头道沟支局”一处。同年,长春邮便局设“东出张所”(今黄河路支局址)。至此,长春共有邮电营业局所10处,代办支局1处。
  1917年12月,长春一等邮局迁至长春城北门外商埠地大马路西,四、五马路之间建成的新局舍,城内原址改成“三道街支局”。1920年11月,宽城子中东铁路附属地内两处苏俄邮局关闭。为满足当地中苏两国居民的用邮需求,1921年2月5日,长春一等邮局二道沟代办所升为支局。
  1922年底,中华民国宣布撤废“客邮”,日邮长春城出张所迁至头道沟南满铁路附属地内日本桥通86号。
  1924年,长春电报局在大马路北督军府后分设电报收发处。
  1925年,长春无线电台建成。
  1927年,长春电话局迁至北门外西路长春电报局东邻。
  1931年8月31日,日本长春邮便局电信课在南广场建立自动电话局,对外营业。
  至此,长春的邮电营业局所共13处。
  中华民国时期,长春邮局每周营业7天,每日营业时间为8:00—19:00。
  局内各处营业时间均不相同。
  售票处、挂号处、快信处为8:00—19:00,周日为8:00—10:00,16:00—18:00。
  保险处、储金处、包裹处为9:00—12:00,14:00—17:00。
  汇票处为10:30—12:00,14:00—16:30。
  保险、储金、包裹、汇票4处周日停办。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强占长春无线电分台,抢走设备,致使长春无线电台关闭。长春电报局与电话局合并,改称长春电报话局,营业局所为1处。
  伪满政权强行接收长春中华邮政和设立“电电”后,为配合伪国都建设,大肆扩充其营业局所,至1937年12月1日日伪邮政合一时,日本长春邮便局局所达10处,伪满长春邮政局所达17处,“电电”营业局所12处,总计39处。名称如下:
  “新京”中央邮政局、三道街邮局、二道沟邮局、头道沟邮局、崇智路邮局、东站邮局、大同广场邮局、义和胡同邮局、民生部内邮局、康德会馆内邮局、国务院内邮局、南岭邮局、大经路邮局、清和街邮局、兴仁大路邮局、交通部内邮局、兴亚街分室、“新京”中央邮便局、日本桥邮便局、三笠町邮便局、八岛通邮便局、兴安通邮便局、关东军司令部内邮便局、曙町邮便所、富士町邮便所、敷岛通邮便所、关东局分室、“新京”中央电话局、大同广场电报分室、交通部内电报分室、兴安大路电报通话营业所、城内电报分局、关东局内电报分室、关东军司令部内电报分室、永乐町电报分室、敷岛通电报通话营业所、大和电报分室、东“新京”站电报营业所、“新京”站电报营业所。
  1938年以后,伪满开始了第二期“国都”建设,“新京”中央邮政局与伪“电电”继续增加营业局所,至1942年,邮政局所达40处,“电电”局所达20处。新增东二条通邮政局、北大街邮政局、南湖邮政局、东广场邮政局、和顺邮政局、东光路邮政局、满映前邮政局、绿园邮政局、协和会馆内邮政局等11处。
  伪满期间,“新京”市内还设有多处邮票代售处。
  当时,局所设置虽多,但大多数设在日伪机关和日本人居住区内,为日伪服务,殖民地邮政特点极为突出。1940年的35处邮局中,直接为日伪统治机关设置的有10处,直接设在日本人居住区和伪官舍区内的有15处,设在中国人和商业区内的仅10处,不及三分之一,设在日伪机关和日本人居住区内邮局密度是惊人的,最密处仅隔一条街道,距离不过百米。
  长春县1933年4月26日正式设立,县内邮政机构只有代办所与信柜,无邮局,归“新京”邮局管辖。1934年有东卡伦、万宝山、小合隆、新安堡、双城堡5处代办所。1935年6月6日,落虎山信柜改为邮寄代办所。1936年6月,万宝山、新安堡、小合隆、小八家子、落虎山、大屯6处代办所转归“新京”头道沟邮局领导,1937年3月21日,新安堡代办所转归双阳邮局。
  沦陷时期各邮政局营业时间由伪交通部统一规定。1937年1月1日规定的营业时间如下表:
  1939年10月1日,营业窗口办理业务的时间除特殊规定外,调整如下表:
  遇当时的节日和周日(以下统称假日),对外营业停办或缩短营业时间。具体规定如下:
  一、邮政事务
  甲、假日(12月29日至31日除外)至15:00止。
  乙、2月11日、4月29日及11月3日(均为日本节日)至15:00。
  二、汇兑、转帐、储金及生命保险业务
  甲、假日(12月29日至31日除外)停办。
  乙、2月11日、4月29日、11月3日至12:00止。
  丙、星期六至15:00止。
  丁、自7月16日至8月15日,至12:00止。
  戊、12月29日至12月31日,至15:00止。
  1946年,国民党政府接收长春市邮局后,于8月1日恢复朱家城子一处代办所,然后陆续恢复(新设)小合隆、龙王、克林、兴隆山、小双城堡、烧锅店、施家屯等代办所。由于形势动荡,上述代办所都在市局投递区外,不便管理。吉林省邮电管理局于9月18日下令:小合隆、龙王、克林代办所划归农安邮局,兴隆山代办所划归卡伦邮局,小双城堡代办所划归怀德邮局,烧锅店代办所划归范家屯邮局,施家屯代办所划归岔路河邮局。自1946年1月28日起,吉林邮电管理局规定长春市内各邮局营业时间如下表:
  1946年,长春市邮局局所数目发生了重大变化:关东局、关东军、康德会馆、协和会馆、民生部内、国务院、交通部内7处邮局因日伪机关解体而自然撤销,东二条通、崇智路、兴安大路、兴仁大路、黄龙、绿园、飞机场内7处邮局,因多系日本人居住区,不予开办,其余大马路等邮局改称支局,并对一些支局重新命名,八岛通支局改为北平大路支局,日本桥支局改为胜利大街支局,三笠町支局改为黄河路支局,大同广场支局改为中正广场支局。同时,编排了支局代号,各支局名称代号如下:
  大马路支局(1)
  大经路支局(2)
  北平大路支局(3)
  三道街支局(4)
  北大街支局(5)
  中正广场支局(6)
  黄河路支局(7)
  胜利大街支局(8)
  东广场支局(9)
  和顺支局(10)
  兴安大路支局(11)
  宽城子支局(12)
  南湖支局 (13)
  东站支局 (14)
  东荣支局 (15)
  南岭支局 (16)
  兴仁大路支局(17)
  空军站内支局(临时)
  空军司令部内支局(临时)
  由于国民党内战需要,分别在空军站与空军司令部内设临时支局两处。
  1946年10月31日,大屯邮局降为邮政代办所。在电信方面,至长春解放前,开办的电信局所共计3处,即长春大街营业处、西安大路营业处和南广场营业处。
  与此同时,到达长春市内的军邮局有随新编第五十师师部的329局,随二十二师师部的331局,随新编第六军军部的504局。9月,又有随新一军司令部的345局和382局(长春基地)。9月21日,为方便长春市内未设军邮局的部队用邮,在省管局楼下设基地军邮局,即382局。以后军邮局随部队调进调出。至1948年5月,长春市内军邮局多达8处,即暂编第六十一师师部的150局,暂编第五十六师师部的151局,第一兵团司令部的152局,暂编第二十一师师部的158局,新七军军部的186局,新编第三十八师师部的325局,长春基地的382局,第六十军军部的433局。
  1948年5月1日,东荣、宽城子、东站3处支局因业务清淡关闭,同时在上列各处分别设代办所1处。9月16日,东光路支局因业务清淡停办。11月1日,恢复兴仁大路支局,11月23日,清和街支局因地处偏僻,迁入兴安大路支局。国民党军队占领长春后,长春市邮局邮票代售处均属新设,自1946年9月7日起至年底,在至善路、吴淞路等地设13处。1947年在远达、吉林大路、临河街等处增设邮票代售处。8月8日统计共为37处。1948年,长春被围困,邮票代售处陆续关闭。同年4月30日,吉林大路已有1处代办所,5月1日又新设3处代办所,市内共有4处代办所。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东北邮政总局接收长春邮电机构后,在市区很快恢复了10处邮政营业局所——长春特别市邮局营业室、大马路支局、三道街支局、北大街支局、胜利大街支局、黄河路支局、北平大街支局、兴安大路支局、兴仁大路支局、和顺支局;新设了3处营业局所,即重庆路支局、桃源路支局、桂林路支局。恢复3处电信营业局所——长春特别市电报电话局营业室、胜利广场电信营业室、长春大街电信营业室。共计拥有营业局所16处。此外还新设了迁安路、柳影路两处邮务代办所。1949年恢复人民广场邮政支局,并在火车站前和粮食公司前各设邮亭1处。当年,在长春有大屯等9处邮政代办所和多处递信所。
  1950年,因银行收回房产,北大街支局迁至长春大街电信营业室内,改称长春大街支局。在市内新设4处代办所,1处邮亭。1951年,兴安大路支局随街道更名改称西安大路支局,迁安路等4处邮务代办所和东影邮亭升为支局,大屯代办所升为邮务所,并直接在拖拉机学院内设支局。年末,长春电信局辖营业局所3处,长春市邮政局辖营业局所21处,计24处。
  1952年撤销柳影路等3处支局。
  1953年末,因第一汽车厂工程建设的需要,双德代办所升为支局,改称孟家屯支局。由于市区支局密集,将人民广场等3处支局撤销,将迁安路支局降为代办所,将大屯邮务所升为邮政营业处。当年,营业时间如下:市局营业组为8:00—17:00,周日休息。其中:汇兑台为9:00—12:00,13:00—16:00;售票、挂号、包裹各台中午串休,保证对外营业。各支局营业时间无资料可查,在规定营业时间内各窗口实行交叉分班制,保证对外营业时间。后又改为周日照常营业,时间为8:00—12:00,其中:市局营业组和大马路支局为8:30—15:00。四季度,为解决周日用邮繁忙问题,将市局营业组和大马路、重庆路、北京大街3支局的营业时间改为与平时一样。
  1954年,长春市邮电两局合并,原电信局所属长春大街、汽车厂两处电信营业处与原邮政局所属长春大街、汽车厂两处邮政支局合并,成立长春大街、汽车厂两处邮电营业处,原电信局所属车站电话电报营业处,添办售卖邮票等邮政业务,改为邮电营业处,在人民广场新设一处邮电营业处,开办各类函、包和电信业务。在乡村,将净月邮政代办所改为邮政营业处,并根据省局“清理代办所与整顿乡邮工作”会议的精神,整顿了乡邮代办所,邮电合并后市内支局和邮电营业处计20处。
  1955年7月1日,长春市邮电两局分设,原人民广场邮电营业处分为两部分,属于邮政部分隶属于长春市邮局,更名为人民广场邮政支局,开办普通挂号函件、普通包裹、小包、汇兑、报刊发行业务。同时根据邮电分设组织机构原则,10月1日,将原电信局所属车站、长春大街、汽车厂3处电信营业处划归长春市邮局,车站营业处添办售票等邮政业务,其他两处与长春大街、孟家屯两支局合并。因许多局所开办了电信业务,遂将局所名称作了改动。开办电信业务的支局、所、营业处前加“邮电”二字,未开办电信业务的支局、所、营业处前加“邮政”二字。因开办电信业务而改称邮电支局、所、营业处的有:长春大街、孟家屯、东影、建设街、和顺、桂林路、重庆路、黄河路、三道街、北京大街、大马路等局。当年,根据省局1954年12月15日邮密字第682号《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整顿代办所指示》文件精神,将市内南关、东安屯等5处私商代办所取消,其中两处改为邮票代售处,将兴隆山邮政代办所升为邮政营业处,开办普通挂号函件、小包、汇兑、包裹、保价函包及报刊发行业务,将北五条邮政代办所改为邮政服务站。卡伦区划归九台县,卡伦邮务所随之划归九台县邮电局。
  1955年8月,吉林省邮电管理局根据邮电部规定,划分了各营业支局等级。确定:
  2等支局:人民广场、孟家屯。
  3等支局:桂林路、大马路、西安大路、重庆路。
  4等支局:解放大路、和顺、三道街、北京大街、长春大街。
  5等支局:黄河路、南岭、东影、车站营业处、孟家桥营业处、大屯、净月、卡伦营业处。
  6等支局:兴隆山营业处。
  局等级标准按全年营业收入划分:
  1600001元以上为一等局 800001—1600000元为二等局
  400001—800000元为三等局 200001—400000元为四等局
  100001—200000元为五等局 50001—100000元为六等局
  50000元以下为七等局
  1955年,邮电部制定业务制度后,各支局都延长了营业时间。
  同年,长春市电信营业局所共有15处,同时开办电报、电话业务的局所有12处,分别为西安大路、市邮局营业室、车站、孟家屯、桂林路、吉林大路、长春大街、大马路、红旗街、三道街、工业大学和净月邮政营业处。只办电话业务的局所有3处,分别为重庆路支局、北京大街支局、黄河路支局。
  1956年,车站电报电话营业处改为邮电支局,增加售票、挂号函件业务;工大邮政支局改为长安街邮政支局;和顺邮电支局改称为吉林大路邮电支局;孟家屯邮电支局迁到二站,改称第一汽车制造厂邮电支局;东影邮电支局改称红旗街邮电支局;兴隆山邮政营业处改为邮政所。当年设拉拉屯邮政所,将北五条邮政服务站和迁安路、柳影路、范家站3处邮政代办所升为邮电所。迁安路邮电所开办普通挂号函件、包裹、小包、汇兑、保价函包及报刊发行;柳影路邮电所开办普通挂号函件、包裹,汇兑、报刊发行、长途电话、市内电话、电报业务,以后长春市邮政局不再设代办所。
  1956年至1960年,长春市邮政局办理电信业务的局所先后又增加了柳影路邮电所、同志街支局、桃源路、大南、乐山、远达街等邮电所。年末办理报话业务的局所发展到25处。
  1957年7月为方便东北师范大学师生用邮,在师大院内设师大邮电支局,开办普通挂号函件、特挂函件、普通包裹、保价包裹、小包裹、汇兑及报刊发行业务,还设有开运街邮电所和胜利公园邮亭,当年统计共有营业局、所26处。
  1958年,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根据吉林省邮电管理局的指示,将郊区的兴隆山、净月、大屯、范家店及当年接收过来的新立城水库5处邮电所移交给当地人民公社。新立城水库邮电所办理普通挂号函件、普通包裹、保价函包和报刊发行业务,电信业务因电路不通暂不办理。在移交中因拉拉屯邮电所是直接为军事学校服务的,地位特殊,划归吉林大路邮电支局领导。同年,在城区新设同志街、一心街两处邮电支局和宽平大路、地质宫两处邮电所,同志街邮电支局开办普通挂号函件、普通包裹、保价函包、报刊发行、代收货价包裹、长话、市话和电报业务,宽平大路邮电所办理普通挂号函件、小包、保价函包、汇兑和报刊发行业务,电信业务暂不办理。西安大路邮电支局改称建设街邮电支局,汽车厂邮电支局改称东风公社邮电支局。同年将5处农村邮电所移交给郊区政府。
  1959年,长春市邮、电两局再次合并,在桃源路、南广场、西安桥外3处设邮电支局,在吉林省宾馆内设邮电所。桃源路邮电支局和吉林省宾馆内邮电所隶属南关区邮电局,南广场邮电支局隶属宽城区邮电局,西安桥外邮电支局隶属朝阳区邮电局。同年,因郊区各邮电所移交给郊区政府后管理不善,按吉林省邮电管理局通知精神,连同递信所一并收回,成立郊区邮电局统一领导。同时还从伊通县接收过来乐山、大南两处邮电所,郊区有3个递信所也划归长春市邮电局。
  1960年2月1日,为了统一几个区的基层组织工作,便于管理,决定撤销宽城区邮电局下属发行、投递、营业3个股,成立站前邮电支局,仍办理原办业务。4月24日,为适应二道河子区工业建设的发展,在柴油机厂设邮电支局1处。5月10日,根据长春市北郊农场的请求,在兴隆山乡一间堡车站设邮电所1处,隶属郊区邮电局,开办普通挂号函件、包裹、汇兑、保价函包业务。8月30日,在二道河子区设立远达大街投递局,隶属南关区邮电局。11月1日,开办远达街邮政所,隶属二道河子区邮电局,开办普通挂号函件、特挂函件、普通包裹、保价函包等业务。
  1961年,全市40处局所中的南广场、解放大路、人民广场3处邮电支局,开运街、地质宫两处邮电所被撤销。12月,全市城区除站前、长春大街、吉林大马路、桂林、建设街、汽车厂6处邮电支局外,其他邮电支局一律降为邮电所,全市营业局所总计35处,其中在农村的邮电局所8处,同时,范家店邮电所改为城西邮电所,净月邮政营业处改为邮电所。
  1962年1月1日,吉林大马路邮电支局改称吉林大路邮电支局,东风公社邮电支局改称汽车厂邮电支局。11月1日,一间堡邮电所撤销。
  1962年局所两次收缩。第一次,全市共保留营业局所18处,即:站前邮电支局及所属车站邮电所、北京大街邮电所,长春大街邮电支局及所属的三道街邮电所、大马路邮电所、重庆路邮电所,桂林路邮电支局及所属的同志街邮电所,汽车厂邮电支局,建设街邮电支局,吉林大路邮电支局,郊区的乐山邮电所、大南邮电所、净月邮电所、兴隆山邮电所、大屯邮电所、城西邮电所。第二次保留局所15处。
  1963年全市营业局所达35处,其中营业支局为汽车厂、桂林路、吉林大路、长春大街、站前、建设街、大马路、同志街、重庆路、北京大街、红旗街、工大、师大、三道街、黄河路、大屯、净月、兴隆山、城西、乐山;
  邮电所有桃源路、省宾馆、车站、北五条、柳影路、西安桥外、迁安路、远达街、拉拉屯、宽平大路、新立城、栾家、人民广场邮电营业处等。
  1963年上半年,站前、长春大街、桂林路、建设街、汽车厂、吉林大路6个支局和大马路、同志街、重庆路3处邮电所废止了每周休息1天的制度,实行每周7天营业日制度。
  1964年,长春市邮、电两局再次分开,人民广场邮电营业处再次改为邮电支局。同时,由于郊区改划,接收了永春、合心、西新3处邮电所,合心邮电所开办普通挂号函件、包裹、汇兑、报刊发行、长话、市话、电报业务,西新邮电所只办长话业务。当年,长春市邮政局共有营业局所38处,其中邮电支局23处,邮电所15处。
  1964年至1982年,除电信军管期间(1970年—1973年)外,长春市电信局管理的营业局所只有西安大路电报电话营业处一处,其余局所均由长春市邮政局管理。
  1965年,新设农业大学邮电所,开办普通挂号函件、普通包裹、汇兑、报刊发行、保价函包等业务。同年7月1日,汽车厂邮电支局改称东风大街邮电支局。
  1966年,设三道邮电所,开办普通挂号函件、普通包裹、汇兑、保价函包和报刊发行业务。同年10月1日,宽城邮电支局改称育红邮电支局,二道沟邮电支局改称一心街邮电支局,桃源路邮电支局改称幸福路邮电支局。11月21日,设卫星路邮电支局并开办普通挂号函件、特挂函件、普通包裹、保价函包等业务。12月21日,迁安路邮电所晋升为邮电支局。全市邮电局所总数43处。其中:邮局1处,邮电支局38处,邮电所4处。
  1967年1月,卫星路邮电支局改为邮电所。2月1日,在郊区农林公社设农林邮电所1处,办理全部邮电业务。3月1日,设立春谊宾馆邮电所,经办普通挂号函件、包裹、汇兑、报刊发行业务。
  1968年末,吉林师大邮电支局停办。当年,因新立城公社迁到新址,并同时改称跃进人民公社,新立城邮电所改称跃进邮电所。
  “文化大革命”期间,营业时间混乱,晚开门早关门的现象时常发生。在1967年社会上武斗激烈时期,同志街支局于9月1日停止营业,将人员迁到桂林路邮电局合并营业,至11月始恢复。
  1969年1月,设福安街邮政所,开办普通挂号函件、特挂函件、普通包裹、保价函包等业务。12月23日,设青年路邮电所,开办普通挂号函件、特挂函件、普通包裹、小包、汇兑、保价函包等。
  1970年,宽平大路邮电所升为邮电支局,恢复师大邮电支局。4月设小南邮电所,办理普通函件及挂号业务。10月,和平大路新建局舍,城西邮电支局邮政部分迁入,称和平大路邮电支局,隶属朝阳区邮电局,开办普通挂号函件、普通包裹、保价函件、保价包裹等业务。电信部份迁至城西公社所在地,称城西电信所,仍属郊区邮电局领导。
  1971年,师大邮电支局撤销,新设平阳邮电支局和东安屯邮电所。
  1972年,吉林大路邮电支局改称二道河子邮电局。
  1973年1月,恢复一间堡邮电所。
  同年1月16日,将对外营业提前半小时关门的规定撤销。
  1974年,城西邮电所升为邮电支局,开办普通挂号函件、特挂函件、普通包裹、代收货价包裹、汇兑和报刊发行等业务。同年6月21日,平阳街邮电支局撤销。
  1975年,撤销春谊宾馆、拉拉屯两处邮电所,撤销朝阳区邮电局,分别设立桂林路邮电局,汽车厂邮电局,建设街邮电局。同时,宽城区邮电局,南关区邮电局,二道河子区邮电局分别改为宽城邮电局、长春大街邮电局、吉林大路邮电局。
  同年,城西邮电局增办电信业务。
  1976年,宽平大路邮电所升为邮电支局。
  1977年,邮电局所总计44处,其中:邮局1处,邮电支局及邮电所43处。
  1978年9年1日,在农业大学和南湖宾馆内设立两处邮电所,农业大学邮电所隶属郊区邮电局,开办普通挂号函件、普通包裹、汇兑和报刊发行等业务,南湖宾馆内邮电所隶属桂林路邮电局,开办普通挂号函件、普通包裹、保价函包、汇兑、国际普通挂号函件和国际小包等业务。10月7日,恢复师大邮电支局。11月6日,恢复春谊宾馆内邮电所,隶属宽城邮电局,开办专为外宾服务的国内、国际邮件和电报业务。
  同年2月24日,开始合理组织班次,按业务规律配备人员,落实了每日8小时工作制及营业人员每周“值六休一”的规定。除少数支局外,均采取串休方法。具体规定如下表:
  1979年1月2日,恢复福安街邮电所,隶属吉林大路邮电局,开办平、挂函件,收寄普通包裹和汇兑等业务。4月1日,为满足驻军通信需要,恢复拉拉屯邮电所,隶属郊区邮电局,主要服务对象是装甲兵技术学校和校内家属,开办函、包、汇和报刊收投等业务。5月1日,由于卫星路、西安桥外和车站3处邮电所附近机关、部队、学校、工厂等单位逐渐增多,业务量大幅度上升而晋升为邮电支局。
  1979年8月1日,在一心街、长春大街邮电局,迁安路、三道街、同志街、和平大路邮电支局均开办电报、长途电话和市内电话业务。
  1980年5月12日,将春谊宾馆电报营业部分撤销。全局邮电局所达48处,其中:邮局1处,邮电局6处,邮电支局30处,邮电所11处。
  1981年1月1日,原宽城邮电局所属的南湖邮电所,改隶属于集邮公司。1982年4月6日,设立东莱街邮电所,隶属长春大街邮电局,开办普通挂号函件,特挂函件、普通包裹和汇兑业务。8月17日,设白山宾馆内邮电所,只办理长白山宾馆内部业务,不对外营业。办理业务范围:收寄国际函件、包裹、小包及国内函件和汇兑,收投特挂业务。
  同年8月和9月,先后在长白山宾馆、南湖宾馆设立电信营业所,开办电报电话和国际电信业务。
  1983年3月,大马路邮电支局因拆迁而关闭。同年4月21日撤销“吉林省机要通信局”,成立“长春市机要通信局”,隶属长春市邮政局。11月1日,设南湖新村邮政所,开办业务:出售邮票、收投各类函件和包件。
  1983年,一心街局电信业务停办。9月和11月,分别在和顺局和一匡街局开办电信业务。7月1日根据吉林省邮电管理局的批示,汽车厂邮电局电信营业从邮政局划归电信局。年末由电信局管理的营业局所共有7处,即:西安大路电报电话营业处,宽平、一匡街、和顺、东风邮电支局电信营业处,长白山宾馆和南湖宾馆电信营业处。
  1984年,长春市邮政局局所总计50处,其中邮局1处,邮电支局36处,邮电所13处。
  1985年5月16日,撤销一心街邮电局,成立一心街邮电支局,连同北五条、青年路、柳影路及小南邮电支局统一隶属宽城邮电局领导。6月15日,卫星路邮电支局正式对外营业,6月24日,大马路邮电支局局舍竣工,正式对外营业,长春大街邮电局领导机构迁到楼内办公,并将局名改称南关邮电局,原长春大街邮电局改为长春大街邮电支局,隶属南关邮电局。12月1日,成立春城大街邮电局,撤销和平大路邮电支局,其全部业务并入春城大街邮电局营业室,原建设街邮电局改为建设街邮电支局,隶属春城大街邮电局领导。12月5日上午8时,春城大街邮电局和南湖大路邮电支局同时开业。同年,汽车厂邮电局在三站新盖局舍竣工,汽车厂邮电局迁入。
  1986年6月1日,红旗街邮电支局局舍竣工正式对外营业,经办的业务有:收投国内各类邮件、汇兑、储蓄、报刊发行、报话、收投国际函件和包裹。同时,桂林路邮电局营业室因重建局舍停办,全部业务迁到红旗街邮电支局内办理,营业时间为8:30—19:00,每周营业7天,营业员值六休一,串休。10月1日,南岭邮电支局建成开业,隶属桂林路邮电局,经办的业务有:国内函件、包裹、汇兑、报刊发行和国际函件。1986年3月1日长春市电信局在南广场设电报电信营业处(后撤销)。同年8月1日,东风、一匡街两个营业处划归长春市邮政局。10月,市邮政局在春城大街开办电信业务。10月19日,白山邮电所恢复营业,营业时间为8:00—12:00,13:00—17:00,休息周日。1987年12月29日,设立南湖新村邮电支局,隶属东风邮电局,经办业务有:国际、国内函件业务,国内包件、汇兑、报刊发行、储蓄,同时撤销南湖大路邮电支局,该局全部业务一律迁到南湖新村邮电支局。
  1987年市内各邮电局、邮电支局营业时间在8:00至17:30之间,各邮电局、邮电支局营业时间规定如下:
  宽城8:00—17:30。
  南关、桂林路、建设街、同志街、红旗街8:30—17:00。
  汽车厂、春城大街、二道河子、宽平大路、师大、工大、迁安路、长春大街、重庆路、人民广场、车站、一心街8:30—17:30。
  南湖大路、南湖宾馆、白山宾馆、南岭、三道街、桃源路、福安街、远达街、东安屯、黄河路、小南、柳影路、青年路、桥外8:30—16:30。
  卫星路8:30—16:00。
  北京大街9:00—17:30。
  1988年1月25日,一心街、南岭邮电支局分别从宽城、桂林路邮电局划出,成立科级建制的邮电局,同时增办全部国际业务和快件业务。两局营业时间不变,定休改为串休。4月桂林路邮电局局舍竣工,12日恢复营业,经办业务:收投国内各类邮件、汇兑、储蓄、报刊发行、报话和国际平、挂信函。营业时间为8:30—17:30,仍为串休。5月23日,园东路邮电支局开业,隶属南关邮电局,经办业务:国际、国内函件业务、国内包裹、汇兑、报刊收订、邮政储蓄,每日营业时间8:30—16:30,休息周一。9月10日,桂林路邮电局所属南湖、白山两邮电所改为半日制营业,定休周日。白山邮电所营业时间:8:00—11:00,南湖邮电所营业时间13:30—17:00,如遇宾馆有大型会议,由桂林路邮电局临时安排。11月12日,因市内各邮电局、所,定休周日较多,不便用户用邮,调整了部分局所营业时间和定休日。南关邮电局营业室每日营业时间由8:30—17:30改为8:30—17:00,桃源路邮电所由定休周日改为休息周六,一匡街邮电局所属青年路邮电所的定休日由周日改为周二。12月5日,长春师范学院邮电所开业,隶属二道河子邮电局,经办业务:国内各类邮件收寄(邮政快件)、窗口投交、汇兑业务、储蓄和国际函件业务。每日营业时间为8:30—16:00,定休周日。12月16日,东北齿轮厂邮电所开业,隶属郊区邮电局,经办业务:国内各类邮件收寄和窗口投交、汇兑、国际平常函件业务、储蓄和电信业务,每日营业时间8:30—16:00,定休周二。
  1988年底,各局所营业时间,休息日如下表:
  1988年节日营业及休息时间如下:
  1.元旦
  1月1日,宽城邮电局邮政9:00—15:00办理全部业务;宽城电信营业、车站、东风、和顺、宽平、一心街的来报投递照常。其他各局所(包括郊区所属各支局所)休息;拉拉屯支局要设人接车,并投递报纸。
  1月2日,各局所邮电营业时间到15:00止;宽城电信、车站、东风、和顺、宽平、一心街报话业务照常。1日,南岭、迁安路逢休息,2日补休1天,2日远达街本休照常。
  2.春节
  2月17日(农历正月初一)—21日(农历正月初五),宽城,一匡街、和顺、汽车城、车站电信营业及来报投递照常,并兼售邮票。
  2月17日—18日,除上述5局外,其他各局所(包括郊区所属各支局所)一律休息。
  2月19日,宽城、红旗街、汽车城、二道、大马路、同志街、建设街局9:00—14:00对外办理全部业务,其他局所照常休息。
  2月20日—21日,市内各邮电局、支局、所9:00—15:00对外营业,办理全部业务。
  2月20日,郊区所属各支局继续休息,2月21日恢复正常营业。
  3.“五一”国际劳动节
  5月1日,宽城、车站电信营业及汽车城、宽平、和顺、一匡街的来报投递照常;宽城邮政营业9:00—13:00对外办理全部业务,其他各局所一律休息。
  郊区各局所5月1日休息。
  4.“十一”国庆节
  10月1日,宽城、车站电信营业及汽车城、宽平、和顺、一匡街来报照常投递,其他各局所(包括郊区所属各局所)一律休息。
  10月2日,汽车城、宽城、桂林路、建设街、大马路、二道、同志街各局9:00—13:00对外营业,办理全部业务;宽城、车站电信营业以及汽车城、宽平、和顺、一匡街的来报投递照常,其他各局所(包括郊区)休息。
  10月3日,各局所正常营业,时间9:00—15:00。
  至1988年底,长春市邮电营业局所达61处。
  邮票代售处1950年为85处,1953年为167处,1954年为172处,1955年达192处,1958年为204处,其间,几经增减,至1988年底,邮票代售处为88处,农村达34处。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邮电志

《长春市志 邮电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长春市邮电通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步履,凝聚着邮电发展的经验教训,蕴涵着邮电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内容包含了机构沿革,服务网点,业务种类,邮件传输,电信网络,机械设备,员工队伍,人物及大事记。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