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住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356
颗粒名称: 三、住行
分类号: K280.34;K892.313
页数: 1
页码: 2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回族住行风俗情况,分别记述了居住、服饰等。
关键词: 长春市 回族风俗 民族风俗 住行

内容

居住:回族分布的特点,在全国是“大分散”。就一个地区一个地方来说,又是“小聚居”。在农村往往集中居住在一个村、一个屯;在城市又是集中在一条街道、一个地段。即使在回汉族杂居地方,回族群众的房屋也往往是连成一片。这种居住特点,便于家族往来,方便生活,互相帮助,同时也便于宗教活动。
  回族房屋样式和汉族相同。但春节期间不贴“挂贴(钱)”和春联、对联。不少家庭院大门、房门、屋内门上端或山墙正中,贴“都瓦宜”。即用一市尺大小不等的长方形红纸(有老人丧事家庭,三年内要用蓝纸或白纸),写上“认主”或赞美“安拉”至大的墨书阿拉伯文词句,贴在或挂在适当显见之处。“都瓦宜”也有用搪瓷制做的,也有用木板雕刻的。墙正中的“都瓦宜”则是斗方形的,贴挂时角朝上。
  回族饭店、食品店悬挂的“都瓦宜”内容和意义,现在大体上已由颂“安拉”之名的词句转化为回族饭店、清真食品店的阿拉伯文意译,成为清真的标志,以区别于非清真饭店、食品店。贴“都瓦宜”除了上述具有伊斯兰教的本意外,在东北地区客观上还起到了一种回族人家的外观标志作用。
  由于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在我国西方,因此,回族以西为大,民宅平房,习惯长辈住西屋,晚辈住东屋。
  服饰:回族衣着和汉族相同,现在只有个别男性老年人,夏季仍喜爱穿白色对襟短褂。长春市回族由于长期与各民族杂居相处,回族人民群众在衣着上,一般也没有特殊的标志。原固有的头部服饰,如男性的礼拜帽(白色布或深色料,单层无檐圆帽),有的平时戴,有的参加宗教活动时戴。妇女除礼拜之外,平时也不戴“盖头”。所谓盖头类似一顶大帽子,将耳朵、头发、脖子都遮在里面,从头顶垂到肩上。少女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黑色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盖头布质料选用精美的,实际上成为妇女的一种装饰品。在男性中,相当一部分人也不再遵守“圣行”,例如男性到中年以后,沿着上唇留一条又细又薄的胡须,所谓“汉人一大片,回族一条线”。长春回族绝大多数改变了这种习惯,不留胡须,不留鬓角。
  这些服饰习惯,与西北等省份回族显然不同。俗话说:“东北看门(贴都瓦宜),西北看人(遵守圣行和经常戴礼拜帽、盖头)。”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上卷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上卷》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卷宗教志部分包括宗教工作机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人物、大事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