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田机械作业质量标准及操作技术基本要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农业机械化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941
颗粒名称: 旱田机械作业质量标准及操作技术基本要求
分类号: S23-01
页数: 4
页码: 324-3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78年12月18日长春市旱田机械作业质量标准及操作技术基本要求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旱田机械 质量标准 长春市

内容

一、翻地
  土地深翻能够疏松土壤,改善耕层构造,提高土壤能力,蓄水保墒,抗旱抗涝,消灭杂草和病虫害。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和发育条件。
  (一)质量标准:
  1.在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翻地前期的土壤含水量,以不起明条为宜。一般应先翻岗地后翻洼地。地面结冻五公分,停止翻地作业。
  2.翻地深度,因土质、耕层深度而异。黑土类地区、河淤土地带,一般应深翻二十二公分以上。耕层较浅,土质较差的黄土岗、白浆土、沙壤土等地带,翻深不小于十八公分。低洼盐碱地,应翻深二十公分以上。翻地要逐年加深一寸左右、深浅一致,深差在一公分以内。
  3.扣垡要严密,无回垡立垡,不漏耕,不重耕,翻到头,翻到边,地头要横耕,整齐一致,翻后地面平整。消灭堑沟。
  (二)操作技术基本要求:
  1.作业前应对犁的技术状态做全面检查和调整。技术状态达到“三、五、一”,作业时配带齐小铧和尾犁刀。
  2.牵引点正确,拖拉机走台,耕幅利用率在百分之九十八至一百零五之间。
  3.翻地方法:提倡三、四区内外套翻法。作业完了带平沟器,平好堑沟。
  严禁地头不起犁,推广液压起落。
  4.提倡复式作业,犁后带耙、带耢和深松等作业一次完成。
  二、整地
  整地的目的:是平整地面,破碎土表板结层,保蓄水分,复盖肥料,消灭杂草,为播种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质量标准:
  1.春整地应在三月下旬土层化冻五公分左右开始,化深到八至十厘米为宜,最深不得超过十二公分。如地表土块较多,土壤刚化冻时,耙前用镇压器或大木拖板,托压一次,以破碎土块,平整地面,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2.耙深要以墒情而异,春季土壤墒情好,施盖头肥地块,可耙深八至十二公分左右。如春季风沙大,土壤干旱,不宜深耙,应耙耢结合,保蓄水分,有利抢墒播种。
  3.整地作业要达到地面平坦,细碎疏松,无大土块,不拖堆,不出沟,不漏耙,少重耙,耙到头,耙到边,深浅一致。
  (二)操作技术基本要求:
  1.作业前对耙的技术状态做全面检查和调整,技术状态达到“三五一”标准。
  2.耙地方法:根据我地区土地条件,应采用对角交叉耙法,耙后带鱼鳞拖板。开荒地和水田旱耙应采用缺口重耙耙地。
  三、播种
  抓好机播质量,是保证一次拿全苗的关键。
  (一)质量标准:
  1.作物播种期,应根据农业技术要求,抓住火候适时播种。一般大田要在四月十五日至五月五日前播完。早春作物要在四月五日前播完。
  2.种子必须进行精选,发芽率应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根据田间保苗株数、种子发芽率、纯净度、千粒重、地势、土质、肥力等综合因素,确定播种量。一般玉米垧播量为70~120市斤(双交种垧播量100~120市斤,单交种的垧播量80~100市斤);高粮垧播量46~60市斤;大豆垧播量100~140市斤(早熟种130~140市斤);谷子垧播量20~25市斤;小麦垧播量450~600市斤;葵花穴播每垧16~22市斤,条播每垧20~30市斤;甜菜垧播量35~45市斤。
  3.播种深度。高粮、谷子2~3公分,小麦2~4公分,大豆、玉米3~5公分。干旱地块要深开沟浅复土,利用墒情,保证全苗。
  4.播行要直,行距一致。接合垄偏差大小不得超过五公分。
  5.播深要一致,复土严密均匀,不重播、不漏播,播种时田间不要停车。
  6.作物播种后,要加强镇压。根据土壤墒情,播后可用墩轱辘或苗行镇压器进行镇压。如果镇压强度不够,墒情不好,特别是小粒种子,要及时进行重复镇压。沙流土地带,播前也要进行镇压。
  (二)操作技术基本要求:
  1.播种作业前对播种机要严格而细致的检查、调整,技术状态达到“三五一”标准。保证各部(件)和操纵装置调整合适。
  播种作业开始要进行试播,试播中对播种量及下种的均匀性、开沟器的行距和工作深度、划印器的长度、邻接行的准确性、垄起的一致性进行检查、调整。
  2.播种机组工作速度及运行方法的选择,一般播种时速在四到七公里为宜,高了低了都会影响播种质量。播种方法一般采用梭形播法。
  3.机车作业时,中途不要停车,因故障中途停车再起车时,必须后退半米,避免出现断条。
  4.播种时要经常检查各播种箱播种量和清除开沟器泥土及植物残株,以保证播种质量。
  5.播种作业时,必须将液压手柄放在“浮动”的位置,不要放在“中立”位置,否则会损坏机件和影响播种质量。
  6.播种带施硝氨、尿素等化肥时,种子和化肥落地后应隔开,避免烧坏种子。
  四、中耕作业
  中耕能疏松土壤,铲除杂草,起垄培土,提高地温,抗旱抗涝。
  (一)质量标准:
  1.适时早趟,做到铲前趟一犁。中耕头遍应结合深松进行,深松二十五至三十公分,深松铲不易过宽,以防跑风。
  2.一般要求中耕三、四遍。雨季前要拿起大垄,各行耕深要一致。
  3.中耕作业,要做到不漏耕,不偏墒、不压苗、不伤苗,不拖堆,地头整齐。表土疏松,垄邦有浮土,垄底有坐犁土。
  (二)操作技术基本要求:
  1.作业前对中耕机要进行全面检查和调查,技术状态要达到“三五一”标准。
  2.铧子的更换。趟头遍用铧溜子,带深松铲。趟二遍时有中号铧子。三遍以上用大铧带分土板,分土板开度由作物而定。中耕头两遍要安装护苗器。带锄草器时,两边留护苗带五至十公分。机车作业时速不得超过四点五公里。
  3.中耕机行距必须与播种机行距相同。七十公分以内垄距,机车要换上窄链轨。要推广链轨车与轮式(东方红一28)车相结合的五、七套耕法。机车作业时速不得超过七公里。
  4.为了提高机车效率,中耕作业要与追肥、喷撒农药结合起来。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农业机械化志

《长春市志 农业机械化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长春市农业机械化事业的产生、成长、发展、曲折、变化、改革的整个过程;记述了管、供、修、造、研、训农机体系的各个方面。不仅记述成功,也记述失误;不仅记述经验,也记述教训;不仅有静物记述,也有动态记述。可以说,这部志书反映了长春市农机化事业的本来面貌,可谓文如其事,文如其真。这部志书对长春农机化事业发展定会带来深远影响,定会薪尽火传,泽流罔极。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