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物资计划管理体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计划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897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物资计划管理体制
分类号: F121
页数: 3
页码: 42-44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0年~1988年长春市物资计划管理体制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业计划 管理体制 长春市

内容

一、物资计划管理体制的形成(1950~1957年)
  1950至1957年间,重要的工农业产品通过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比童缩小,采取直接的物资分配形式进行交换的比重增大,并逐渐成为主要的形式。在农产品中,对粮、棉、油实行统购统销,在形式上是通过商业渠道进行城乡之间的交换,实质上是直接的产品分配。在工业品中,生产资料的流通更是实行直接分配。工业品生产资料分3种:统配物资、部管物资、三类物资。长春市主要安排三类物资,包括砖、瓦、灰等建筑材料、小型机器设备、器材等等。
  “一五”计划时期形成的物资计划管理体制,是在统一计划下,以多种供销形式为内容的直接计划供应与商业市场供应相结合的体制。把各种不同所有制各类型的生产、建设和科研单位,划为“申请单位”和“非申请单位”,前者通过直接计划分配、调配、调拨的方法组织供应,后者是用间接计划方法,通过商业市场环节供应。实行直接计划供应的只限于国营企业和实行定股定息的公私合营企业。
  二、“大跃进”时期和调整时期的物资计划管理体制(1958~1965年)
  为了放手让地方“大跃进”,根据1958年9月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改进物资分配制度的几项规定》,对物资计划管理体制进行了以下放物权为中心的改革,除主要的原材料、设备外,由地区、县(区)分级统一调度。结果,出现了各县、区留用的多,调出的少,不但数量不能平衡,品种规格上的矛盾更无法解决,打乱了原有的供需协作关系。
  调整时期,开始上收物资分配权。一是建立统一的物资管理系统。1963年5月,根据物资供应“条条为主,条块结合”原则,设立物资管理局,实行人权、物权、财权“三垂直”管理,统一销售、统一供应,管理中转仓库和资金。对市属地方国营工业的外部供应业务,由市物资局统一供应。企业需要的统配,部管物资的供应业务,由物资部门统一接管。二是加强对三类物资的管理。市物资局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散经营”原则,制定分工经营目录和分工经营办法,逐渐把三类物资的生产和原材料纳入计划安排,并大力组织定点供应,固定协作关系,建立合理流通渠道,稳定三类物资的产需关系。在供应方面,企业所需农副特产品三类物资由商业部门就近定点供应;凡属三类物资的工矿产品,由商业部门的五金、交电等专业公司负责供应。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物资计划管理体制(1966~1976年)
  1.调整统配和部管物资范围。1966年,由市计委主管分配的原材料、燃料有30种,机电设备有16种。1967年,由市计委主管分配的品种共59种,其中燃料30种、机电设备29种,其余部管物资品种分别由市物资局各公司和有关局分管。1973年,在中央统配和部管产品目录中,51个品种(统配49个、部管2个)由市计委主管,市计委根据国民经济计划,负责组织编制全市年度物资申请分配计划的上报和下达。
  2.对物资申请分配计划,实行“条块结合”办法,除有单独规定外,仍按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隶属关系进行申请和分配。
  3.贯彻集中统一管理原则,凡市计委主管分配的各项资源,一律实行“统筹统支”,除各县、区物资部门留合理的周转库存物资外,其他各级不留机动物资。
  四、物资计划管理体制的改革(1979年以后)
  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指引下,物资计划管理体制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开展市场调节,在坚持主要物资计划分配的同时,改进供应办法,缩小计划分配产品的范围。
  “六五”计划期间,改革的重点是赋予企业一定的产品自销权,对计划分配的物资采取一些灵活措施,实行计划、供应、调度三统一的物资计划管理体制,使物资工作逐渐从条块结合,向以城市为依托就地就近组织供应转变;在分配上逐步向保重点、保效益转变。
  1984年以后,改革的重点是缩小计划分配物资的品种、数量和范围,为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创造条件。1984年市委发出《关于改革我市物资管理体制的通知》后,物资计划体制改革加快。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1.在申报物资计划上,各县、区和市属各局(公司)的物资申请计划,按一式两份报市物资局,抄报市计委。全年物资申请计划由市物资局根据市计委提出的原则和要求编出具体方案,经市计委审定后,由市物资局向省物资局报告。
  2.市计委提出平衡分配要求、维修、技术改造方面的物资平衡、分配,经征求市经委意见后,下达市物资局执行。
  3.企业可以自销绝大部分产品,国家只下达指令性计划,更加扩大市场范围。凡列入市计划的工业品所需的物资,市计委按定额核定后,连同生产、维修、市场和其它所需的统配物资一并砍块给各县、区和市各主管部门自行安排,由市物资局组织供应和调剂。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所需的统配物资,根据基建技改计划,统一拨给物资局,由物资局提出具体供应计划,报市计委核定后,按项目进度组织配套供给和调剂。机动物资,拨一部分给物资局,用于计划执行中的调整和零星急用。“当年准备物资”由计委掌握,用于大的计划调节和救灾等临时性急用。
  4.对物资分4种方式管理:通过指令性计划分配;通过国家合同订购;通过国家组织产需衔接;通过市场自由购销。向着扩大市场自由购销方向发展。
  5.改革生产资料价格体制,逐步取消价格双轨制。
  6.建立物资宏观调控体系,主要是在加强物资部门统筹规划和管理全社会生产资料流通及对重要物资进行综合管理职能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物资宏观调控决策、协调制度,形成包括物资计划、信贷、税收、工商管理等各项经济杠杆和管理监督手段在内的物资宏观调控系统。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计划志

《长春市志 计划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详尽地记载了箕市计划体制演变过程,也展现了箕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而构成了长春经济纵向延伸的一个缩影。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