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下铁道电动客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机械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716
颗粒名称: 二、地下铁道电动客车
分类号: U279
页数: 5
页码: 19-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地下铁道电动客车,该车具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质三大特点。采用直流牵引新技术,具有无级调速、低能耗等先进功能。
关键词: 长春市 铁路客车 车辆检修

内容

1962年,铁道部委托长春客车工厂会同株州电力机车研究所、湘潭电机厂、唐山铁道学院等单位组成联合设计组进行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地铁车辆制造任务由长春客车工厂承担。
  地下铁道电动客车既不同铁路电力机车、也不同于铁路客车,是集牵引动力与客车于一体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当时研制地铁客车一无图纸、二无样机,连一张地铁车辆图片都没有。长春客车工厂为了完成设计研制任务,成立了技术情报机构。1965年底,完成了图纸设计,并进行了零部件的试制和试验。1967年3月,完成2台样车的试制任务。10月运往北京进行试运。地铁样车进京后,在铁道科学院环行线上进行了各项性能试验。1968年9月1日,正式进入北京地铁现场,进行现场试运。经过一年零10个月的地上地下反复试验,产品达到了设计要求。
  2台地铁样车是凸轮变阻控制的,20级变速,造型是参考日本地铁客车的结构,较为轻便合理,起止动速度快,运行比较稳。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周年,长春客车工厂在2辆样车的基础上,做了部分改进,一次投产80辆DK2型地铁客车,保证了国庆20周年地铁通车。
  周恩来总理对地铁电动客车设计制造十分重视,不仅亲自乘坐地铁客车,还批示:要引进新技术,认真改造车辆。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地铁客车,1970年,长春客车工厂派出包括设计人员、工艺人员在内的120多人常驻北京,对地铁客车进行全面技术改造。通过运行试验,获得了大量的技术数据。根据理论分析和模拟试验,提出新的改造方案,使地铁车辆的设计制造水平进一步提高。
  1972年,长春客车工厂又为北京提供了第二批50辆DK3型地铁客车。这种新型地铁客车其性能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在安全上有了重大改进,保证了北京地铁的正常运营。
  1973年,根据中朝双边协议,中国援助朝鲜人民共和国地铁建设,地铁车辆仍由长春客车工厂提供。国家对援朝地铁十分重视,明确提出要在北京地铁车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车辆电气保护性能和控制线路的可靠性。长春客车工厂多次派工程技术人员赴朝鲜平壤进行考察,根据平壤地铁工程坡度大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设计和制造。1973~1978年先后为朝鲜设计制造DK4型地下铁道电动客车112辆。该车按平壤地铁技术条件和具体地形,在DK3型地铁车辆的基础上设计制造的。适用于大坡道运行。该车辆结构为薄臂筒体承载结构,客室采用日光灯照明,上方设轴流式可调速风扇11个。座椅为横向布置,定员为180人,座席为60人。
  为了设计制造出高质量的地铁客车,长春客车工厂提出了改进变阻技术的规划,将原凸轮变阻有级调速改为斩波调压地铁车辆。设计人员大胆提出采用大功率可控硅代替有触点开关,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地铁客车成功地运用了斩波调压技术。1980年,斩波调压技术在中国首次应用,当年长春客车工厂设计生产DK6型斩波调压地下铁道电动客车4辆。
  1982年,长春客车工厂又开始为天津市提供地铁车辆。这一年,为天津市和北京市设计生产DK8型地下铁道电动客车52辆。该车为凸轮变阻控制。
  1986年,长春客车工厂又与日本东急公司联合设计制造斩波调压地铁客车6辆。供天津市地下铁道使用。该车主要电器件和钢结构都在日本制造,然后由长春客车工厂进行整体组装,全车制造精细、技术先进、性能优良。
  从1967年地铁2台样车试制完成,到1988年底,长春客车工厂设计生产的地铁客车主要分为变阻与调压控制两大类。变阻控制技术为世界早期的控制方式,运行较为安全可靠;调压控制为近期应用的一种先进的控制方式,可再生制动,节约电能,无级变速,运行平稳,现为世界工业先进国家普遍采用。1967~1988年累计生产地铁电动客车403辆。
  1、变阻控制地铁车辆。在1967年试制的DK1地铁样车的基础上,1969年9月又设计生产了DK2型地下铁道电动客车80辆,该车的特点是:车底架带有中央加强杆件,车两侧为3对风动拉门,采用了轴箱鞍形橡胶支撑定位,底架地板装有隔音、防震阻尼材料,侧室用钢化玻璃密封,车室宽阔,室内照明采用220伏交流日光灯,车顶设有两排自然通风道,车钩为密结式车钩,与其它车辆联挂,由司机统一集中操纵运行,可根据需要,二、四、六辆分组联挂使用。
  1971年,长春客车工厂进一步改进设计,试制了DK3型地下铁道电动客车50辆。该车在运行安全可靠性和乘坐舒适性方面有了较大改善。电气主线路系统集中,直流开关和快速熔断器串联组成两级保护;采用半难燃电线电缆和冷压接头;牵引电机和空气压缩机所用电机的结构性能有所改进,加强了车体密封,从而显著降低了客室的噪音;客室采用机械通风,并可根据需要使其低速运转;车门由风动改为电磁气阀集中控制。
  1982年,长春客车工厂又为北京市和天津市地下铁道设计制造了DK8型地下铁道电动客车58辆。
  1986年,长春客车工厂设计生产了86辆DK11型地下铁道电动客车。
  该车为斩波调阻型车辆。改变了过去凸轮变阻控制器采用的大功率逆导晶闸管斩波调阻,实现无级变速,节能效果良好。该车采用耐候钢车体钢结构,客室内部为纵向布置座椅,定员180人,两条日光灯带照明,上部通风口扩大,通风效果良好。客车制动采用数字式电控制动机和台车中继阀,缩短了制动和缓解的时间,提高了车辆的灵敏度。
  DK16型地下铁道电动客车,是长春制造的第二代变阻控制的地铁车辆。具有安全可靠、舒适、平稳、起止动加减速度大,噪音低等优点。该车钢结构为无中梁波纹地板薄壁焊接结构,客室座椅为横向布置,定员180人,座席56人,采用两条无灯罩式的日光灯带照明,使人感到明亮舒适。
  该车车体控制方式为星形传动,凸轮变阻控制,起动20级,电制动18级,并与数字式电控制动机协调配合工作。走行部分采用悬臂式轴箱定位,中央悬挂采用空气弹簧转向架。该车被国家列为定型产品批量生产。1986年,被评为吉林省优质产品。
  2、斩波调压控制地铁客车。
  斩波调压控制技术,为世界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普遍应用。中国是在80年代初开始采用斩波调压技术的。
  1980年,长春客车工厂设计生产出DK6型斩波调压地下铁道电动客车4辆。这是斩波调压技术在中国的首次应用。斩波器为2相2重装置,属逆导型。车辆控制为无级调速,可以进行再生制动。车内座椅纵向布置,车门为齿条传动,空气压缩机为活塞式,采用橡胶水泥复合地板和塑料复合铝制墙板。该车运行平稳,乘坐舒适,还设有列车无线电话及无线电台。
  1982年,长春客车工厂在DK6型地铁车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设计制造了DK9地下铁道电动客车4辆。该车是斩波调压独立控制的地铁车辆。采用大功率逆导晶闸管代替旧式的触点开关。该车为SD数字电控制动机,车上设有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以使空车、重车制动率一致。使运行更加安全可靠,舒适宜人。
  长春客车工厂设计生产了DKZ1型地下铁道电动客车。该车具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质三大特点。采用直流牵引新技术,具有无级调速、低能耗等先进功能。电动车组为两动一拖固定编组。斩波机组为平板型逆导晶闸管,制动系统装有HRD-I-R电气指令电磁直通式制动机,可与再生制动空气制动转换协凋工作。采用低噪音双级活塞式空气压缩机,并装有自动除尘除湿装置。车身为高强度耐大气腐蚀钢焊接简体结构,无中梁、波纹地板底架,车组设列车播音、有线电话及报警装置。
  1987年,长春客车工厂消化吸收日本地铁的先进技术,并与日本东急公司合作,为天津市地铁生产斩波调压地铁电动客车6辆。整车的电气原理设计和机械部分设计均由中日双方科技人员合作完成,制造也由双方科技人员监测。该车的结构和电气原理控制与DK9地铁客车相近。主要是电气原件的性能提高了,整车的制造精度提高了。这种新型地铁客车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地铁车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机械工业志

《长春市志 机械工业志》

《长春市志》总志是宏观统揽,集中记述全貌;分志是微观展现,分别记述行业。总志与分志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它们对市情的观照,宏微相济,互为补益。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和奋斗目标来说,《长春市志》应当成为一个涵盖长春城乡全貌,囊括市情全部资料的科学著述。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