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田机械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115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水田机械化
分类号: S23
页数: 1
页码: 223
摘要: 本节记述了60年代末至1988年长春市郊区境内水田机械化发展情况。
关键词: 机械化 水田机械 长春市郊区

内容

郊区水田机械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从60年代末开始推广人力插秧机。1976年引进了机动插秧机,还大力推广苗间人力除草机。
  1978年,有机动插秧机72台,人力插秧机138台,机插秧面积544公顷,占水田面积的12%。
  1982年春,新立城公社先锋大队,首先引进了日本水稻大棚盘育苗机插秧新技术。该项新技术是促进郊区水稻种植机械化,提高水稻生产水平的有效措施。它增加积温,抗御低温冷害,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这一新技术每套附属设备包括7台插秧机、3台破胸催芽器、6台蒸气出苗室、3台秧盘播种机、2.4万个秧盘、15台水泵和15栋塑料大棚,全区这种设备有5套,这对郊区水田机械化起到了示范推广的作用。
  1985年,全区水田面积为2133.3公顷,机插秧面积233.3公顷,占水田面积的11%。
  1988年,水田面积发展到3333公顷,比1985年增加了37%,水田机械化程度随着水田面积的扩大也在不断提高,除水稻收割外,耕整地、育苗、插秧、中耕、喷药、运输、脱粒等项目基本实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全年机翻水田3150公顷,占水田面积的94.6%,机插秧面积712公顷,占水田面积的19.3%,比1985年增加了8.3个百分点。
  水田旋耕是近年来国内外普遍推广应用的新项目。它有复式作业程度高、不破坏池埂、耕层理想、地表平整等优点,省工、省时、省水、降低生产成本;旋耕地块,秧苗反青快、分孽早、稻穗长的齐,增产幅度在3%以上。到1988年,郊区水田已实现了旋耕、整地机械化。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长春市郊区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取事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厅建制始,下限至1988年。设有概述、大事记、建制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林业、水利、电力、交通邮电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