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野营训练场上的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辽阳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420020210017845
颗粒名称: 来自野营训练场上的报告
并列题名: ——驻军某部野营训练见闻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1年7月31日辽阳日报登载的来自辽阳市驻军某部队野营训练场上的报告。
关键词: 驻军 野营训练

内容

盛夏,骄阳似火,〓袭人。
  建军节前夕,驻军〓01部队500余名官〓正紧张地进行野营训〓闻讯,我们驱车前〓练场地采访。
  汽车在兰家乡单家〓外的上路上行驶。〓透过车窗向外望〓路沟里,草木丛〓玉米地边上,身穿〓服的官兵,有的在〓,有的在发报,有〓测量。给我们的感〓:仿佛进入了战〓10时许,我们到达〓单家堡村的指挥〓训练总指挥,副参〓白东升热情地对我〓,这次训练,官兵〓高,效果好,群众〓有成效。眼见为〓我们深入采访,更〓副参谋长一席话实〓在。
  冒着酷暑练精兵
  中午12时许,二营〓何宽对我们说:这〓来,天气格外炎〓我们为了达到训练大纲要求的训练目标,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坚持在困难情况下练精兵。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日照当头,都坚持训练标准。喏,战士们正在侦察目标。我们看到侦察兵汗流浃背,热汗浸湿了他们的衣裳却全然不顾。
  13时许,指挥2连连长告诉我们说,他们连队专业性训练强,有测地、气象等6个专业,为提高专业水平,他们打破下午4点到晚上11点的常规训练时间,增加训练时间,加大训练量。开训10多天以来,战士们晒黑了,累瘦了,可谁也没叫声苦、说声累。我们采访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河南籍战士,问他是什么原因令其吃苦受累,而心甘情愿。甚至自找苦吃。他揩把脸上的汗,腼腆地微笑着说:“不是有句话叫‘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吗,我就是要当合格兵。”简短的话语,令我们在心灵深处涌起对战士们深深的爱。
  我们想了解训练中感人的事例,便与四营代营长谢凤通了电话。他说:感人的事例太多。电话班长张佳宾,每天收放电话线35公里,作训服象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干部柳金库高烧好几天,仍坚持训练,乃至中暑昏例在山坡上……
  训练效果如何?邵参谋说:阶段考试,90%以上的官兵取得优异成绩。
  家受重灾不分心
  “安徽、河南、浙江、江苏等家受重灾的百余名官兵,思想稳定,训练刻苦,训练效果明显。”白副参谋长介绍了他们的工作,并讲述了一桩桩感人的事迹。
  我国南方部分省市遭受特大水灾后,有100多名野训的官兵收到了家中的来信。为稳定官兵的思想,指挥部召开了全体干部大会。开展了3项活动。一是兵与兵之间、官与兵之间,官与官之间进行广泛的谈心交心活动,认清家中的困难是暂时的。有党和地方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全国人民的关心、帮助,一定能战胜洪涝灾害。二是在部队中大讲特讲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以部队党委的名义给每位受灾官兵的家中发出慰问信。通过教育和开展活动,家受重灾的官兵一心无挂地活跃在训练场。战士罗中环,家里5间房子,9亩地,全部被水冲垮、淹没,109岁的太爷和母亲生病住进了医院。但小罗训练劲头不减。排长黄向阳家里被水淹了。父亲打来电报,让他马上回去。黄排长回了一封信,便投入训练。
  对待群众如亲人
  野训的部队分散在大洼、西圩等6个村庄,部队休息的时间都在干什么?带着这一问号,我们采访了几位村民。单家堡村民刘庆年说:7月10日那天,解放军同志刚放下背包,就帮我们干这干那的。挑水、扫院子、打扫屋内卫生。我们过意不去,让他们进屋休息,他们说啥也不肯。有个叫陈林的排长,带着全排同志,用了半天的休息时间,帮我们村起了好几圈猪粪,连口水也不喝。村里人都说,当年的老八路又回来了。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妈说:我小孙女发高烧,多亏了姓门的军医,他给我小孙女打了两针,烧就退了。我给钱,人家没收。我让老伴送去两盒烟,也让拿了回来。
  据不完全统计,仅10天时问,部队500余名官兵就为群众义务修路、垫房岗、修家电、防病治病300多次。群众十分感动,主动为部队腾房子,送水果,喷驱蚊剂,提供蚊帐……
  这真是:军民鱼水情谊深,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知识出处

辽阳日报

《辽阳日报》

出版者:辽阳日报

出版地:辽阳市

《辽阳日报》于1956年9月1日创刊,是中共辽阳市委机关报,每日出版。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高
责任者
叶为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