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农 碩果累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辽阳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420020210012476
颗粒名称: 科技兴农 碩果累累
并列题名: ——访省科技示范村通气湾村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10月,秋实之季,我们采访了省科技示范村——辽阳县小北河镇通气湾村。那飘香的稻谷、波光粼粼的鱼塘、青翠欲滴的大棚蔬菜、膘肥体壮的猪牛羊、碧绿成荫的防护林带,还有那洋溢着丰收喜悦的张张笑脸,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科技兴农结硕果的动人画面。
关键词: 辽阳市 示范村 访问

内容

王世玲 斌文江
  秋实之季,我们采访了省科技示范村——辽阳县小北河镇通气湾村。那飘香的稻谷、波光粼粼的鱼塘、青翠欲滴的大棚蔬菜、膘肥体壮的猪牛羊、碧绿成荫的防护林带,还有那洋溢着丰收喜悦的张张笑脸,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科技兴农结硕果的动人画面。
  村党支部书记蒲洪金感慨地说,他们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走了一条依靠科技,振兴农业之路:1984年,全村社会总产值、粮食总产和人均收入分别是248.3万元、260万公斤和510元。去年这3项指标分别达到1016万元、320万公斤和1320元。今年可达1290万元、425万公斤和1500元。
  粮食生产年年都有新套套。 1986年,村里恢复了试验田,搞作物品种对比试验,为群众推广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今年,他们搞了玉米大豆和水稻共41个品种示范。他们在1984年搞机械化玉米免中耕试验的基础上,逐年推广扩大,去年达到2200亩,今年实现3000亩,玉米亩产达600公斤。1987年,他们又搞起配方施肥新技术。今年有3000亩实行配方施肥,同时,搞粮草间作1200亩,实现了科学种地养地,提高了土壤肥力。去今两年,他们平窑地三座,填平废坑三个、坝沟两条,造地217.3亩,做到科学用地。
  “绿色工厂”从无到有,由少变多。1986年,村里投资8万元建起11,800平方米塑料大棚,并花重金请进技术人员,建立了由66人组成的大棚蔬菜专业队。4年来,这个专业队不仅为集体增加纯收入10万元,而且专业队的农民增加了收入20万元,还培养了120多人,掌握了蔬菜栽培技术。现在,全村共有蔬菜大棚4万多平方米,种植品种由开始的芹菜、韭菜,发展到黄瓜、青椒、西红柿、茄子和香菜等9个品种。每年全村这项收入可达28万多元。
  靠科技,全村畜牧兴旺。村办猪人工授精站,已成为我市西部平原的中心站,先后为辽阳、灯塔和辽中3县6个乡镇37个村人工授精瘦肉型猪达万头,产仔10万多头。并为辽阳县培训授精员20人。1986年初,村里办起快速养猪示范猪场,年饲养最达百头。去年,他们又开辟了草食毛肉兼用小尾寒羊饲养,搞起稻草氨化饲料,为利用秸棵资源发展养羊业起到了示范作用。平时,免费为群众做好畜牧防疫工作。科技示范,优质服务调动了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近几年,全村年生猪饲养量都在2000头以上,养鸡3万余只。
  通气湾村为什么能做到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发展双层经济?关键的一条是领导重视。村里建立了科技领导小组,下设种植、畜牧、蔬菜和葡萄4个专业技术研究会,有各类技术员11人、科技示范户32户。村里每年部定期和不定期举办各种技术学习班,或讨里干部、技术员讲课,或调教科技人员讲课。〓得新技术、新信息里每年要拿出30〓订阅报纸、杂志〓资料。为鼓励农民〓中央广播学校农〓习深造,村里给拿去年已有8人毕业又有6人参加函授
  科技已给通〓插上了经济腾飞膀。我们坚信,〓金翅膀,通气湾〓技兴农的广阔天地定会飞得更高,〓飞向那美好的明天

知识出处

辽阳日报

《辽阳日报》

出版者:辽阳日报

出版地:辽阳市

《辽阳日报》于1956年9月1日创刊,是中共辽阳市委机关报,每日出版。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世玲
责任者
斌文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辽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