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苦作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辽阳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420020210009214
颗粒名称: 扬帆苦作舟
并列题名: 访女画家熊艳君
分类号: G210
摘要: 中国美术家协会辽宁省分会会员、省中国画研究会会员熊艳君,擅长中国画人物创作,多年来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发表的幼师美术教育专题论文《幼师美术》课已被录像,获全省第一名并译成英文,由辽宁教育学院推荐到英国。
关键词: 辽阳市 女画家 熊艳君

内容

对中国美术家协会辽宁省分会会员、省中国画研究会会员,女画家——熊艳君早有倾慕之情,又不断传来:熊艳君的美术作品《小裁缝》荣获家乡新貌美术摄影作品展览三等奖:《明天将走上神圣的讲台》在市首届妇女书画大奖赛中夺魁:这幅画与《备课》参加省职业高中、中小学教师画展分别获一、三等奖的喜讯。想采访这位女画家的念头,时时催促着我。6月11日我终于采访了慕名已久的一职高美术教师,女画家熊艳君。
  艺术为熏陶,少女的梦幻
  熊艳君擅长中国画人物创作,近年来有多幅作品参展获奖,并有多幅作品发表。她多年来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尤对幼儿美术教育有较深研究,有幼师美术教育专题论文和经验介绍发表,其中的《幼师美术》课已被录像,获全省第一名并译成英文,由辽宁教育学院推荐到英国。与丈夫吕连甫合著的《火柴拼画》和《蛋壳制作》已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可当见到纤细、文稚的熊艳君时,我不由得把她和她的作品《李清照》、《王宝钏》联到了一起,真是画如其人,她是怎样把她特有的东方女性的气质、风韵融入画面的呢?
  谈及她的艺术生涯,她腼腆地笑了:我并非象上次某个记者所写的是“书画世家”子弟,我出身于工人家庭,父亲是个编筐的,也许是天资,也许是职业造就,父亲有一双灵巧的手,每逢5月节、8月节,他艳编出形状、花纹、图案各异的花筐,这些如工艺品般的花筐,便是我步入美术的向导。少女的梦是飘在天上的,秀慧灵巧的资质和家庭艺术气氛的熏染,使她从孩提时起便对美术产生了兴趣。她还时常到邻居白水洋家看他作画,回家,她拿起笔不熟练地画出了各式各样的花筐,贴在窗上、墙上,居然得到了家人及邻居们的夸赞。从此,美术在她童稚的心里开辟了一个美沙而奇特的天地。从此,做一名女画家的梦幻飘在天上,也埋在少女的心里。
  陋室通圣坛比翼齐遨翔
  一场动乱,剥夺了熊艳君报考鲁美的权利。下到广阔天地,环境艰苦,她没放下画笔,前途渺茫,她没有放弃理想和追求。农村广袤的田野,秀美的山川却陶冶了她的情操,使她对生活深怀情愫。二972年回城她考取了市师范学校美术班,迈出了实现梦幻的第一步。师范毕业她走上了神圣的讲台,获奖作品《明天将走上神圣的讲台》便是凭亲身感受和特有的感情创作的,因此表现出自然、亲切、独特的美感。
  共同的情趣爱好和追求,把熊艳君和高她一届的校友吕连甫连到一起,这也许是命运的恩宠,这一对志同道合的夫妻在知识的海洋里携手遨游,在广阔的艺术天宇比翼齐飞。他们身居一间油纸地震房,陋室里没有现代化家具,仅有的一张写字台,有时夫妻俩“轮流执政”,有时艳君把写字台让给丈夫而自己则铺纸在炕上作画,半脆在炕上毕竟不方便,有时碰翻了墨汁,溅在即将完成的画面上,有时被在炕上乱爬的孩子撕坏了画面,艳君痛心得大哭,而这时丈夫便会想出种种巧妙的弥补办法,在溅墨处或补处点缀上几笔,画面是那样天衣无缝,又无画蛇添足之感,艳君又破涕为笑了。
  书山勤为径,艺海苦作舟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回首身后的旅途,艳君现在还觉得疲劳。随着两个孩子的问世,她感到了生活的重负,但为了不断丰富,提高自己,她还是参加了教育学院美术系进修学习7年,何况她还要外出参观、学习、搞创作、参赛,执着而正热的艺术追求象一颗明亮的星,在她心中洒下一片希望之光。有书画展,她实在去不了,吕连甫便身兼双任去学习,回来再向妻子传授。有时父母都去学习孩子在幼儿园没人接。夫妻俩曾带着两个孩子及孩子的书包自费去北京参观“英国250年画展” 。晚上回旅店还得为孩子补课。
  艺海浩瀚无垠,开拓愈广阔,采撷愈丰富。熊艳君不仅在绘画上取得可喜成就,在美工教学上也〓与吕连甫合〓童学国画》〓术出版社出〓智力训练画〓教学法》已〓社出版。
  路漫漫〓而她上下求〓位女画家正〓的梦幻。

知识出处

辽阳日报

《辽阳日报》

出版者:辽阳日报

出版地:辽阳市

《辽阳日报》于1956年9月1日创刊,是中共辽阳市委机关报,每日出版。

阅读

相关人物

徐佩筠
责任者
熊艳君
相关人物
吕连甫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辽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