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波和丽波发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辽阳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420020210006704
颗粒名称: 丽波和丽波发廊
分类号: G210
摘要: 辽阳市王家乡王丽波的“丽波发廊”在赫赫有名,她以精湛的技艺,优质的服务而誉满乡里。先后被评为灯塔县“先进个体户”、“文明经营户”、市“先进个人“。
关键词: 辽阳市 王丽波 先进个人

内容

说起“丽波发廊”在王家乡可是赫赫有名,发廊的女主人王丽波更是十里八村无人不知晓。她以精湛的技艺,优质的服务而誉满乡里。先后被评为灯塔县“先进个体户”、“文明经营户”、市“先进个人“。
  “丽波发廊”的女主人王丽波,端庄而秀美,文静而腼腆,说起话来斯斯文文。就是这个斯斯文文的小姑娘却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执着的追求拓宽了脚下路,丰富了人生。
  1983年,17岁的王丽波初中毕业了。早就盼毕业,可毕业了,她又茫然了,无法就业,她只好呆在家。农忙时节,母亲病了,她到队里替母亲出工却被队长撵了回来,她大哭一场,地少人多,劳动过胜。唉,路在何方?难道就这样靠父母,将来靠丈夫生活一辈子吗?她瞑思苦想:小时候,自己常随父亲到街口的理发店看白良福师傅理发,如今他70多岁了,还没人接替他,我就跟他学理发吧!这个打算和父母一说,可炸了锅:“什么,一个小姑娘去学理发,可别丢人现眼了。”亲属们也七嘴八舌投反对票。她不管这些,偷偷跑到理发店非认白良福做师傅不可。白良福虽一直不带徒弟,可也真从心眼里喜欢丽波的心灵手巧,更喜欢她的拗劲。学徒的第一天,师傅告诉她:眼过十道,不如手过一遍。这个在学校说话都脸红的小姑娘鼓足勇气去为男子汉们理发刮脸。她说:开始,我真不敢看大镜子里那张被我手中的刀刮得直流血的脸。她到底心灵手巧,只半年就熟炼地掌握了理发技术。接着她又去沈阳“红星发店”学烫发,只一周,师傅告诉她:可以出徒了。回来后,自家盖问12平米的简易房“美美发廊”正式营业了。丽波的大伯指着弟弟的鼻子问:你是糊涂了,把姑娘送到街面上……可丽波不听邪,到街面上怎么样?邪不侵正,只要我走得正,行得端,谁奈我何?
  “美美发廊”在议论声中成长,在赞扬声中扬名:这丫头,手艺不错,烫出的发型全是新潮。可谁知道为了美化别人丽波花了多少心血。刚开业没挣几个钱,她便咬牙花70元买了一本《新潮发型》和《美发250例》,她常去逛商店,不是看商品,而是装着买东西问这问那,目的是看店员的发型。在街上,如遇上一个好发型的人,她会一直跟在后面……
  就这样“美美发廊“红了,人们对王丽波也刮目相看了,有人把孩子送来拜王丽波为师,包括自己的弟妹潘蕾,自己师傅的女儿白丽。弟妹能独立工作了,丽波便把“美美发廊”留给她,自己又另租了房子,“丽波发廊”在鞭炮声中开始营业。“丽波发廊”以方便于民,服务于民为宗旨,昼夜24小时只要有人登门,她会让你满意而归。春节前她常常忙到下半夜。为了停电也能营业,她花4000元购一台发电机,因为有人是从距这十几里外的佟二堡单庄子专程慕名而来的,特别是准备做新郎新娘的,她怎能让这些人失望呢!“丽波发廊“儿童理发不收费,学生理发半费,每年教师节,教师理烫发免费,4年多,丽波坚持每月一次到乡敬老院,民政福利厂义务为老人和残疾人理烫发。她坚持3年每月为王家村的瘫痪老人贺玉新上门理发,直到老人病逝。4年多,她拾到顾客丢的金戒子5个,手表数块,钱包数个,她都妥善为之保管,等待失主来取。丽波微红着脸说:我做的还很不够,以后一定更好地方便于民,服务于民。

知识出处

辽阳日报

《辽阳日报》

出版者:辽阳日报

出版地:辽阳市

《辽阳日报》于1956年9月1日创刊,是中共辽阳市委机关报,每日出版。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丽波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辽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