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廉洁 教书育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3503
颗粒名称: 清正廉洁 教书育人
并列题名: 记全国劳动模范、市实验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魏书生的事迹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8月30日盘锦日报登载了关于全国劳动模范、市实验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魏书生的事迹。
关键词: 教育 劳动模范 事迹

内容

(接8月28日四版)
  象春蚕那样无私奉献
  魏书生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慷慨无私地献身,“象春蚕一样,把最后一口丝吐出来献给人民。”这是他事业成功的原动力。他做为一名无愧于下一代,无愧于人民的教师,呕心沥血,以赤子之心实现着自己的诺言:“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满腔热情地去干。”
  他长期担负着超负荷的工作量:校长、党支部书记、两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课,一个人干着四个人的工作。并且集社会兼职二十多个头衔于一身。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外地来访。每年应邀出席各类会议不胜统计。从1982年至今年,全国二十多个省、自治区,四十多个市地邀请他作学术报告280多场,直接听众25万人次,上公开课350多节。先后接待外地来访2.7万多人次,处理各地来信5100余封。
  在学校里,清晨他第一个到校,察看校情,与学生一起长跑;放学他最后一个离校,与学生、教师谈心;晚上坚持读书、备课、写日记、做文章,直到深夜。
  他刚踏上中学讲坛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为了担负起教育重担,他顽强地坚持自学,用勤苦铺出一条成才之路。为了获得教育科学知识,他手不离卷、卷不离手。只要有一点空余时间就看上几眼。为了弄懂一个问题,他甚至常常弄到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地步。十几年,他自学不辍,先后自学了哲学、教育学、语言文学等二十多门大学课程, 1985年自修大学专科毕业,现在本科已通过四科。他还广泛学习国内外现代教育理论,潜心研究和掌握中外教育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不断吸取古今中外教育精华,博采众家之长,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改经验。十年中他以惊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写下170多万字的日记和读书笔记。在全国有关报刊,发表教改论文50多篇。整理出版了《魏书生教育方法100例》、《魏书生语文教学探索》、《魏书生教育文选》等七本著作。
  他把自己的身心完全献给了教育事业,却从不计较个人的报酬。这些年来,他是全校加班和额外工作量最多的一个人,却从没领过加班费和补助费。几年的满勤奖、年终奖、计划生育奖等,累计五六千元,他都没有要。在外地作学术报告、上公开课,人家给他报酬或礼物,他一律谢绝,实在推不掉的,就带回来交给学校。他外出的旅差费,从没报过,车船票和飞机票攒了厚厚两捆。盘锦发生水灾、大兴安岭发生火灾时,他捐款二百多元。他用工资给学生们买书籍、药品、球类、文具。坝墙子一个学生家庭困难要辍学,他一直供他到毕业。学校老师们说:“魏书生手里并不趁钱,可从来不把钱当回事。”84届毕业生,为表达对魏老师的感激之情,由班干部背着老师收了三百五十多元钱,要到外地给魏老师买台洗衣机,说是为了补偿魏老师为他们花的钱。魏书生知道后,劝说并制止,请干部把钱退给了学生。他说:“我给予学生的并不多。如果我收了学生的东西,不仅不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而且十几年后回忆起来也会惭愧不安。我不让自己做金钱的奴隶。把孩子们教育好,不知比金钱重多少万倍。”
  的确,魏书生只讲奉献,不求索取。他是时间的乞丐、金钱的施主、精神的富翁。
  廉正奉公 艰苦创业的带路人
  1986年3月,魏书生被任命为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他的身份变了,担子也更重了。如何带好学校领导班子,管好一所学校,他主要的办法是: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他时时想到在无垠的宇宙中,自己是一个十分渺小的人,但自己的心灵世界,要象茫茫宇宙那样宽广,象大千世界上客观存在的一切美好事物那样美好。他认为,做人不要做一个满足于吃、穿、住的低层次的人,而要做一个全面的、完整的、高层次的人。
  他的衣着十分俭朴。结婚的时候穿着一件已穿过五年的旧上衣和一条减价的旧裤子。现在也是一身衣服换来换去。吃的也并不讲究,每顿都是粗菜淡饭。家里没有什么高档家具,没有彩电、电风扇之类的现代家庭设备。外地一个单位赠给他一台黑白电视机,他又给了学校的一位老校长,送给他的石英钟、吸尘器,他都送到学校。他的办公室就设在教室的后面,一张陈列用的旧桌加上一个折叠凳。只要到校,他就同学生生活在一起了。学校待客吃饭,他从不作陪。索贿受贿,更不沾他的边。他在生活上时刻对照陶行知先生的教诲:“在人世间捧着一颗心来,不拿半根草走。”在工作上要象周总理那样鞠躬尽瘁;在思想上真心信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他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为己任,反复向全校师生提出:“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少琢磨人,多琢磨事”的要求。多次在领导班子会和教职工大会上强调领导要做到12个字:“多干活、少得利、勤服务、无亲疏。”
  在他的带动下,校长、主任都兼课,奖金却只拿二等。分配住房也是先教师后领导。在入党、提干、评职称等牵动人心的事情上,领导任人唯贤,不搞远近亲疏、不谋私利,凭政策办事。1987年评职称时,他事先给大家约法三章:一、每个人都要认真学习文件,按政策评议:二、领导不开会研究;三、任何人不准找领导走后门,谁若给领导送礼,不仅原物退回,还要在黑板上公布名单。评比时,只用了15分钟投票,结果人人满意,无一人上告。这样,学校领导班子大大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学校党支部也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师生也意识到是学校的真正主人。人人热爱学校,人人关心学校,人人建设学校蔚然成风。
  三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在魏书生的带领下。艰苦创业,学校发生了显著变化。学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自动化。教师素质明显上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象色塘似的操场填得平平整整,教学大楼拔地而起,校容校貌大有改观。学校办起了汽车修配厂、运输队,成立了两个商店和一个物资购销公司。1988年校办企业产值达51万元,利润11万元。1988年被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集体,198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文阳学校”
  魏书生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十一年如一日,为国家培养人才做出突出贡献,赢得党和人民给予的一系列荣誉。自1980年以来,先后被评为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特级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劳动模范。1987年被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1989年被授予中国中青年优秀教育专家称号。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他的精神、思想和事迹经验,受到各级领导及国内外教育专家由衷的佩服。但他毫不满足现状,把取得的荣誉和成绩当作自己攀登的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全文完)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魏书生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盘锦市实验中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盘锦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