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台真的兴隆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3405
颗粒名称: 兴隆台真的兴隆了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8月20日,盘锦报刊登一篇兴隆台的发展。
关键词: 兴隆台 第三产业 发展

内容

兴隆台,这个过去鲜为人知的自然村落,如今已一跃成为盘锦市人民政府和辽河石油勘探局所在地。
  说起这一覆地翻天的变化,凡是了解兴隆台历史的人,都会深有感触地说:“兴隆台真的兴隆起来了!”
  二十余年前,兴隆台是隶属于前进农场的一个自然村落。当时,户不满四百,人不到两千,过着“种稻糊口,养苇零花”的封闭式生活。
  很早以前,这里曾有过一个美丽的传说:老罕王(努尔哈赤)和他的子孙们,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政权,广招八旗健勇入关征战。战争结束后,一个姓张的八旗兵携家眷来到距双台河不远的一块岗地,晚上梦见一条黑龙潜入河边的地下,地面逐渐升高。醒后,觉得此地会龙脉,便在这里定居下来。后来,又有几户下关东的人家来到这里,这位姓张的八旗兵就将他梦见黑龙潜入地下的事情告诉了他们。大家决定取黑龙潜入地下,抬高地面的谐音,将这里命名为“兴隆台”。意思是让这块靠河的岗地尽快兴盛起来。
  虽然人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封建社会制度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在那“穷则革命,富则修”的年月里,人们想富又怕富。多少年来,祖祖辈辈住着低矮潮湿的土坯房,喝着孑孓丛生的坑塘水。
  六十年代初期,地质部第一普查大队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构造体系”的理论,经过普查,认为这里是一个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具有油气生成、聚集、保存的有利条件,并对含油远景作出评估。可是,不久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这里开发石油资源之事被人为地搁浅了。
  七十年代初,石油部千方百计地排除“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从全国各地石油企业调集力量,在这里组建钻井指挥部,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兴隆台进行详探,终于对这里的地质构造取得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打出一批日产百吨的高产井。
  随着辽河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不断开发,1973年,辽河石油勘探局在这里成立,使这里一跃成为指挥辽河盆地石油开发的大本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将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左”的僵化模式中解放出来,人们不再谈虎色变,而是用生产力标准的观点审查自己的行动,选择各自的优势。石油工人们从实际出发,与有关的科研单位实行横向联合,对地下的油、气储量重新予以科学论证,将开发的重点放在拿储量、上产能上来,很快就使原油产量突破百万吨大关,为全局年产原油一千万吨作出了示范和奉献。农民们摒弃了以往的陈腐观念,将目光从自然经济转移的“集约经营,专业化生产”的商品经济上来。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办为油田服务的第三产业,实行“以副补农”,取得了农、工、副的全面发展。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四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辽河石油勘探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盘锦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