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的生活享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1983
颗粒名称: 高雅的生活享受
并列题名: ——市第一塑料厂周沫舞会侧记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盘锦市塑料厂工会组织舞会,使平素冷清的双合子夜生活平添了热闹欢快的气氛。
关键词: 塑料厂工会 舞会 欢快气氛

内容

华灯初上,夜色降临。
  周三周末的双台子区红旗街上,人们三三两两地纷纷向市第一塑料厂俱乐部汇集。那里悠扬悦耳的音乐,铿锵有力的鼓点象磁场一样把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吸引过来,加入舞会的行列,享受精神生活的乐趣。
  市塑料厂工会组织的舞会已持续了近一年之久,使平素冷清的双合子夜生活平添了热闹欢快的气氛。
  盘锦市区偶尔有几个商业性舞厅开业,但却不景气,时间不长,舞厅的招牌就会被饭店或商店的所替代。即使哪个单位心血来潮办场舞会也是逢节日,以渲染气氛。而塑料厂举办的周三周六舞会却能坚持办下来,并一直很红火,他们办舞会的组织情况怎样?何以会办得如此持久?去看看一定很有收获,3月11日晚,我们专程赶到了第一塑料厂俱乐部。
  一进俱乐部,仿佛进入了一个神话世界,屋顶数十个红、蓝、黄灯在电感器的自动控制下,随着架子鼓点的强弱,交相闪烁着,给人扑朔迷离的感觉,人们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翩翩起舞。这里有20岁左右的毛头小伙,有风姿绰约的年轻姑娘,有精神饱满的中年男女,甚至五六十岁的老年人也喜欢踏足这里,舞会成了人们进行精神消遣的地方。
  性格开朗、热衷于群众文体工作的厂工会主席江开育告诉我,他们开办舞厅的宗旨是为本厂职工服务,吸引人们从事高雅的精神享受,丰富本厂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并以此来配合建立厂区文化,达到寓教于乐目的。过去有些职工热衷于打扑克、搓麻将,让赌博刺激自己以消磨时光,经济上受损,精神上负重。而自去年夏季开办舞会后,许多人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从麻将、扑克堆中摆脱出来,深深迷恋上了舞会。舞会是服务型的,既招待本厂职工,也服务于外单位职工。
  舞会的管理者是塑料厂工会的全体同志,他们自天工作,晚上在舞厅无偿服务。他们既是管理员又是服务员,同时兼清洁工。他们说:“我们愿意在这里服务,晚上在这儿工作,家里也给充分的支持。为职工们干点事,使人们摆脱低下的情趣,也是我们工会的职责。”
  舞会有专门的乐队,乐器都是厂工会精心选购来的。电子琴、电倍斯、萨克斯、架子鼓组成了一个动人心魄的音乐中心。一名本厂职工和3名九化公司的职工担任伴奏的使命。整个舞会,别人翩翩起舞,他们却要把全部精力放在演奏乐器上,既紧张又劳累。我向他们:“每晚两小时连续工作不觉得枯燥吗?”“我们在乐曲中找到了乐趣,从不觉得枯燥。”他们说。
  舞会不乏热心于作辅助工作的人们。双台子保安大队的几名队员负责整个舞会的治安值勤工作。孙秀双、郑义、刘洪明、王辉、李文清等都是20岁左右的小伙子,虽然年轻,责任心却很强。他们在舞场来回巡视,有人想请他们跳个舞,“不行,我们在执勤,要严防捣乱分子起哄,我们得忠于职守。”这是几个年轻人的回答。
  车间工人孙振华自报奋勇义务做舞厅的电器管理工作,为整个大厅增加神秘色彩的闪烁变幻的灯光就是经他一手完成。他和许多厂里的职工〓担任舞会的义务服务员,这既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自我表现,他们觉得就应该这样去做。舞厅需要他们奉上热情,献上义务。
  两个50多岁的老大妈一边迈着轻盈的舞步一边说:“来舞厅玩玩,可以免去孤单和寂寞。”一位40岁左右的塑料厂男工人说:“来舞会跳舞后,我很少赌钱了,还是跳跳舞精神愉快。”一对热恋中的情侣说:“在舞厅玩玩心情舒畅,明天工作更有劲头。”
  在欢快的舞步中,人们忘记了烦恼,忘记了疲劳,轻柔明快的乐曲使大家陶醉了……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吴琛
责任者
江开育
相关人物
孙振华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盘锦市塑料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盘锦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