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建桥工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1330
颗粒名称: 英雄的建桥工人
并列题名: ——记省交通厅公路工程局第三工程处二队职工的事迹
分类号: G529
摘要: 1988年9月28日,盘锦报刊登了辽宁省交通厅公路工程局第三工程处二队职工的事迹。
关键词: 职工 质量 工程

内容

“盘锦大桥建设速度之快、质量之好,在省内是少有的。”“省交通厅公路工程局第三工程处二队是一支职工素质好、技术过硬的队伍。”这是市建桥指挥部的同志评价盘锦大桥建设和建桥队伍时说的话。
  盘锦大桥去年10月1日破土动工。承建单位省交通厅公路工程局第三工程处二队职工刚进入工地时,一缺资金,二少物资。二队干部职工面对着冰冷的河水,没有一点畏难情绪。筹措资金,跑物资,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艰苦奋斗,盘锦大桥竣工了。整个大桥工程经省、市有关部门联合验收,均达到省优标准。三处二队职工战严寒,斗酷暑、克服了重重困难,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了盘锦大桥的建设任务,给盘锦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年的10月,天气格外寒冷。三处二二队职工顶着严寒、带着冰茬下水,清除旧桥墩,钻勘打孔。寒冷的天气施工,不少职工患了感冒。队领导劝他们休息几天,等病好了再上工地,可患病的职工一个比一个刚、,谁也不肯离开工地。
  今年5月初,大桥水下工程进入尾声,二队职工开始筹备预制主梁工作,经过一个月的努力, 5月30日第一片主梁预制成功,至6月末,顶制主梁23片。可是,由于工地狭窄,预制主梁工作〓到限制。
  怎么办?如果主梁不能及时打出来,整个大桥的竣工日期就要受到影响。误了工期,队里的经济损失还是小事,不能按时通车对盘锦建设影响可就大了。当时,把队长汪林急得团团转。针对当时工地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研究,队里决定采取边预制主梁边上梁的办法,死保工期。措施定下来后,汪林队长和郭荣山工长亲自指挥架工绑架子,带领电焊工焊接点,几经努力,保证了主梁的按时安装。
  7月8日下午,二队在预制场值班室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会议决定,从7月8日开始,预制主梁工作昼夜进行,保证在9月15日之前把99片主梁全部预制完。会议之后,紧张的预制工作开始了。可是,很不巧,没过几天,汪林队长染上了“红眼病”。主梁是大桥的主要构件,预制工作技术性很强。为了保证主梁的预制质量,汪林队长整天用手绢捂着眼睛守在预制现场。今年8月的天气特殊炎热,预制工人顶烈日,战酷暑,挥汗如雨,夜以继日地奋战在预制工地。8月下旬的一天,工人们正在预制主梁,天突然下起大雨。如果停止浇筑,手头的主梁就会报废。工人们在汪林队长和杨顺工长的带领下,顶着暴雨预制,直到把手头的这片主梁浇筑完,回到住地已是夜里11点多钟了。
  辛苦了,三处二队全体职工同志们,盘锦大桥上的每一根钢筋、每块预制件都凝结着你们的辛苦和汗水。盘锦入民能走上宽敞平坦的大桥,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汪林
相关人物
郭荣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