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业竞唱开放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10757
颗粒名称: 五业竞唱开放曲
并列题名: ——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述评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88年7月28日盘锦报登载关于盘锦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文章。
关键词: 农村 经济 发展

内容

本报记者 张永杰
  “八仙争演开发戏,五业竞唱开放曲。形势喜人。”
  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村经济的“舞台”,确实象这副对联所描述的那样,“戏曲交织”,“节目精彩”,形势十分喜人:粮食、畜牧、水产,林业、农机、场乡镇企业、农村科技、水利这“八仙”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各显其能,大展雄风。农林牧副渔这“五业”在开放的大潮中,编织“地方歌曲”,冲上了国际市场“大舞台”,出现历史性突破。据市政府有关部门介绍、统计: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粮食作物长势较好,粮食产量可望达到7亿公斤;水果、蔬菜大棚增加幅度较大;生猪存栏增长8.8%,水貂增长100%,貉增长1.3倍。对虾养殖面积增加29%,产量可增加62.5%;高产养鲤增长25.7倍。造林面积增长7.8%。水稻机械插秧面积增长3倍以上。场乡镇企业产值增长21%以上。科技培训的农民达12万人。农田水利和河道整治效果显著,增加了安全感。在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上,已有20多个场乡镇企业奔向国际市场,镁砂、服装、滑子蘑、柳编、鸡鸭、貂貉等20多种农副、工业产品登上了国际市场“大舞台”。仅场乡镇企业,创汇产品收购额达212万元,是去年全年的10倍。
  开发和开放,使农村经济这台“戏”不但“唱”在国内,而且“唱”到了国际。这是我们市农村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建市以来我们农民的最伟大的创造。那么,我市农村经济形势喜人的原因在哪里?
  首先是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经济的重视程度较高,农村改革逐步完善,投资增多,政策较活。其主要标志是农业财政支出增加到20%左右;实行场长负责制,调动了分场的积极性;企业、土地承包、租赁制大批涌现。其次是对外开放后,商品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意识已进入千家万户,形成一股商品经济和出口创汇的潮流,冲刷了封闭的陈旧的观念,许多农民已从庭院走向城乡,在想、在谈、在干外向型经济。第三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的发展,如:水稻稀播稀插,机插,高产养鲤,企业技术改造等。这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如果离开这些条件,农村经济发展这台戏,会过早地落下帷幕。
  上半年形势喜人,但喜中有忧。改革、开放的步子还落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各项政策尚需更加完善。在开发和开放中,需要各种力量、多种层次、广开渠道,只要是发展生产力,就大力支持,消除等待、观望的保守思想,改变“老等”的形象,塑造“老鹰”的雄姿。还要抓紧创汇产品基地的建设步伐,尽快形成力量。抓好人才、信息、科技工作。搞好种养集约化……
  “戏”刚刚开演,能否获得“掌声”尚靠我们的努力。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永杰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盘锦市委
相关机构
盘锦市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盘锦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