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红的军旗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盘锦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1120020220004135
颗粒名称: 在火红的军旗下
并列题名: ——81213部队盘锦抗洪纪事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8月15日盘锦报登载关于81213部队在盘锦抗洪纪事。
关键词: 部队 抗洪 救灾

内容

本报记者 陈绍鸿
  一九八六年七月、八月。
  我国东北的北部和东部地区连降暴雨,辽河河水猛涨,迅速形成大流量的洪峰,滚滚洪流直冲九河下梢的盘锦。这座去年遭受洪涝灾害最严重的石油城再度水临城下,辽河两岸承受着比去年更凶残的洪水侵袭!
  肆虐的洪水无情摧残着葺修一新的堤坝,辽河上游仍在急速地酝酿着一次又一次凶猛的洪峰。
  盘锦形势险恶,情况危急!
  一支铁流从驻守朝阳的火热军营开发了,载着抗洪物资的军车风驰电掣般地奔向盘锦!
  开来了!八百名钢铁般矗立的军中男儿!
  开来了!战功赫赫的中国人民解放军81213部队!——就是这支部队呵,在去年抗洪抢险中涌现出了盘锦人民永远忘不了的被中央军委命名为抗洪英雄、硬骨头战士崔东春;
  ——就是这支部队呵,有着为盘锦抗洪洒下血汗被中央防汛指挥部树为“全国抗洪先进集体”的红三连;
  ——就是这支部队呵,在“盘锦保卫战”中被沈阳军区荣记三等功,辽宁省政府赠送他们一块“功勋卓著”的朱红大匾……
  历史的镜头对准了那些英勇无畏的军人。在盘锦的抗洪激流中,他们用火红的青春为军徽增添了光彩;他们用闪光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振人心弦的时代强音!
  某部二机连长郭秀,今年七月初接到“父亲晚期肺癌,立即返回”的电报。是回?还是不回?这位二十六岁的青年军官头脑不能不划上好几个问号。
  回吧,部队修堤任务很紧张,洪水无情啊。
  不回吧,万一父亲有个好歹,一辈子可要被别人骂自己不孝呀。
  然而,他毅然悄悄把电报揣进怀里,匆匆地给家里写了封安慰信,便带着战士继续奋战在堤坝上。
  九连长门成信,在今年七月抢修常家防潮堤时,身患重感冒,体温高达三十九度半。他咬着牙,坚持天天战斗在坝上。一次,他真受不了了,便在泥水淋淋的堤坝上躺着指挥。政治处主任李太云巡视时发现了他,便急忙拉他回去。他急了,连忙摆手:“别管我,现在,指挥员的位置就在大坝上哇!”
  人们默然了。眼里闪动着泪花。
  一营炮连排长李锐,以前就患了恶性痔疮。部队要向盘锦开发的前两天,他主动要求加入抗洪行列。经过再三请求,终于如愿以偿。在加固小柳河北岸道虹吸时,他带领战士在没腰深的水里,一次又一次地扛着草袋子。
  汗水、泥水洒遍全身,可恶的痔疮痛痒难忍。当李锐将最后一个草袋子扛到坝坡时,再也没有力气,一头栽倒在地上……
  教导员孙俊新闻讯赶来,劝他立即回去休息。他说什么也不肯,一直坚持和战士们一起干到中午开饭。
  开饭时,这条刚硬的汉子是双手扒地,战士一匙匙把米饭送进他嘴里的呀……
  在修筑柳河坝北岸的时候,有一个体态高大的战士累倒了。昏迷不醒,呕吐不止。战士们把他抬上汽车,送往锦州二〇五医院,一检查:大脑毛细血管破裂,生命垂危。他又被转到了沈阳军区二〇二总院。医生给他作手术时,禁不住直皱眉头:呵,脑壳里有一块发了黑的血块滞住,病重已半月之多,你怎么才来啊!
  “半个月,他可一天也没离开过堤坝啊!”部队首长这样追忆着。
  他,名叫孙桂生,是当年那个“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的红九连里的战士。一九八五年入伍。山东德州人。
  他,从吉林延吉市入伍,已是部队超期服役的老战士。
  在来盘锦前,家里在市内给他找好了工作,希望他马上申请离队。可眼下,盘锦抗洪紧张,自己离开了,合适吗?军人的天职是什么?
  越想,他心里越不是滋味。他铺开信笺,给家里写了一封长信,详细介绍了部队在盘锦抗洪的情况,说什么现在也不能回去!
  发出的信很快便有了回音。这回不是家里来的,而是未婚妻写的。他急忙打开一看:“……不赶快复员回家,我们就吹!”
  他看着看着,只觉得脑袋沉得厉害。回想到恋爱的情景,多么甜蜜啊!可部队生涯,铸就了他的性格:顽强、求实。他麻利地回敬了未婚妻一封信,然后,悄悄地回到了那个真正属于他的岗位。今年六月,由于他工作出色,部队党委给他记三等功一次。
  就在他将立功喜报寄到家的当天,这门婚事告吹了。但他并不觉得咋的,他相信,终究有一天,会有一个姑娘理解的,理解他,理解军人,理解这一切。他名叫李洪岩。
  军人的立体形象已牢固地树立在人们心中,他们把子弟兵看作是最亲爱的人。五月份他们来修筑辽河大堤时,部队刚一开进盘山区高家村,光着屁股在村头玩的小娃娃便蜂涌向前拉着战士的手,边曳边说:“叔叔,到俺家住,到俺家住吧!”
  高家村有个村民名叫高风琴,听说部队防洪要在高家村安营,便急急火火地找到村领导,要求分几个战士到她家住。
  战士分来了。高风琴把大屋倒出来,把战士的铺盖铺到炕上。而她的一家四口则住进了临时搭起的木板房。
  盘锦的七月,骄阳似火,热浪蒸人。高风琴这个勤俭的农村妇女,一直没舍得买个电风扇。此刻,她的心动了。怕战士们受热,和家里人商量买来一个电风扇放在战士们的房间……
  星期天,林场小学的小学生背着水壶来到堤坝上给战士们送水,战士们从一双双小手里接过来,一喝,呀,好甜的水呀。一打听,原来是这些可爱的小娃娃把父母给买冰棍、汽水的钱,一毛毛攒起来到商店买的自糖哇!
  高家小学的学生在堤坝上看到战士们挥汗如雨,幼小的心灵立刻萌生了一个念头:要是解放军叔叔能用我给买的手帕揩汗该多好啊!
  于是,他们便买来了一叠手帕,见到一个战士就送上一方。
  呵,一碗糖水,一颗童心;一方手帕,一片深情!
  在火热的防洪堤坝上,这样的动人场面随处可见。
  市第二百货商店团支部先后四次送来了印有“献给最可爱的人”的背心,还为他们送来了牙膏、香皂。
  市歌舞团为工地战士演唱了《十五的月亮》、《歌唱李秀海》等歌曲。
  盘山区建设街道三十多名五十多岁的老大娘自发地来到部队营地,帮助战士拆褥做被。
  ……
  军队震动了!战士感动了!这些在洪水面前英勇无畏的铁汉,此时此刻,禁不住潸然泪下……
  啊,这浓郁的、化不开的军民之情!我们的军人和人民不正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光华灿烂的太阳么!

知识出处

盘锦日报

《盘锦日报》

出版者:盘锦日报社

出版地:盘锦市

《盘锦日报》作为中共盘锦市委机关报,承担着"办主流媒体,做主流新闻,为主流服务"的历史使命。 《盘锦日报》是盘锦地区最具权威性,具有影响力,兼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媒体,也是盘锦地区覆盖最广,传阅率最高的主流平面媒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崔东春
相关人物
郭秀
相关人物
李太云
相关人物
李锐
相关人物
孙俊新
相关人物
孙桂生
相关人物
高风琴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盘锦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