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鋼妇女的光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本溪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620020210002067
颗粒名称: 鞍鋼妇女的光輝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6年本溪市鞍山共有一万四千六百多个妇女做了工人、工程师、設計师、工長和工地主任……。充分顯示了妇女們在生產上的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 本溪市 鞍鋼 妇女

内容

在鞍山,現在共有一万四千六百多个妇女做了工人、工程师、設計师、工長和工地主任……。从下面一些零星的事迹里,也充分顯示了妇女們在生產上的智慧和力量。
  她們安全行駛了十六万三千多公里
  穆淑芳駕駛着電机車緊張地工作了一夜,臉色還是紅噴噴的,沒有一點疲倦的樣子。早晨下班以前,她仔細地檢查了車子的机件,把沒有半點毛病的机車交給了前來接班的何素珍。
  穆淑芳是電机車的司机長。她領導的这个包乘小組在去年1月到今年的8月15日,已經安全行駛了十六萬三千多公里。多少个嚴寒的冬夜和炎熱的夏天過去了,她們總是白天工作到黑夜,从黑夜又工作到天明。他們从鞍山的大門——立山,把一車車的煤運到鞍鋼的化工總厂。人們總愛用敬佩的眼光,注視這輛拖着二十多个車廂的机車奔駛過去。
  八十六个中的一个
  優秀女吊車手楊華,是鞍鋼大型軌鋼厂八十六个吊車工里的一个。她駕駛着那台巨型吊車不停地臨空而過。當緩冷坑里放滿了一百多根火紅的鋼軌的時候,她就靈巧地擺動着吊車掛勾,勾住那長寬好几十公尺的緩冷坑盖子,只在一、二分鐘里就把緩冷坑盖得嚴密无縫了。
  工人都喜歡楊華的吊車,因爲她總是十分負責的守侯在緩冷坑邊上,吊盖子的時候,又穩又准,从不遲緩。現在她已經成了一个千日无事故的吊車手。
  勤劳的电焊女工
  在金屬結構厂的工場上,可以看到在這里工作的一个電焊女工。她揭开臉上的面罩,露出了長長的頭髮,她抹去了从額角上直淌下來的汗珠,又匐匍在巨型的鋼架上,舉起沉重的電焊机。她就是女電焊工李桂蘭。
  李桂蘭在一千二百多个工作日里,从來沒有缺過勤。這位二十一歲的勤勞姑娘,最近已經提升爲萬能電焊小組的組長了。
  女設計師的貢献
  今年,在黑色冶金設計院鞍山分院的耐火科里,八个年輕的女設計師,已經爲耐火材料厂的建設,設計出了一千三百多張圖紙。
  有一个名叫傳朝珪的女設計師,總是沉思默慮的想辦法節省材料。不久以前,在她設計隧道干燥窑的時候,圖紙資料上規定要用每公尺十一公斤重的鋼軌,她研究以后,确定可以改用八公斤輕軌。還有盖在熱風眼上面的鋼板原來要十粍厚,她建議改爲三粍厚的鋼板就足多了。她的這些建議經過專家的審核,認爲都很合理,對工程質量沒有坏影响。

知识出处

本溪日报

《本溪日报》

出版者:本溪日报

出版地:本溪市

《本溪日报》创刊于1948年12月24日,由本溪市委主办,报社下辖《本溪日报》《辽沈晚报·本溪版》两报及《洞天周刊》《经济周刊》两刊。

阅读

相关地名

穆淑芳
相关人物
李桂蘭
相关人物
傳朝珪
相关人物
本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