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管家人谁不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顺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420020230006470
颗粒名称: 这样的管家人谁不夸
其他题名: ——记望花区和平路小学总务主任于波同志
分类号: K8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于波同志作为总务主任,二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勤修勤补、精打细算,其克勤克俭的精神成为学校好传统,激励师生共同践行。
关键词: 克勤克俭 于波 人物事迹

内容

一天,我去望花区和平路小学采访,看到楼上楼下的玻璃窗扇扇透明光亮,可那一楼窗户的玻璃,大都是由玻璃条拼成的,少的两、三条,多的五、六条,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信步走至窗前,我发现在每扇较大的那个窗框中间都新加了一个横梁,这可给那些短些、小些的玻璃条安排了好地方。那些较大的玻璃条拼镶在那里,似乎还庄重些,可是一些小细条,特别是东北面第一个教室拼的那块比粉笔盒大不了多少的斜三角,兀立在那里显得挺调皮。仿佛在对你说:要是你们,早就把我扔进垃圾堆去了,你看,我在这里为孩子们服务,用途也不小呢!
  一位老师见了我,迎上前来,不无风趣地说:“你也来欣赏我们老于头的作品来了?这也称得上是妙手匠心啊!”他所说的老于头,就是该校的总务主任于波同志,大家都称誉他是一位精打细算的好管家人。
  勤修勤补
  在和平路小学提起于波同志来,每位老师都有唠不完的嗑,谈不完的事。有个老师拉我到各个教室去看桌椅。我原来还想,都是一些旧桌椅,有什么好看的?经那位老师说明,我才知道:全校这四百多套桌椅,绝大多数都是一九五八年建校时配备的呢!一千多名爱玩好动的孩子使用三、四百套桌椅,掉底、断梁几乎天天发生。维修量尽管这么大,这么多年来,和平路小学从未雇过一个木工,全是于波同志修的,而且是随坏随修,从未有过因为桌椅坏了影响学生听课的时候。近十几年,老于中午从来不闲着。他说,这是修理桌椅的好时候。上午坏了的,晌午钉巴钉巴下午就能用了。平时,他几乎是锤不离手,钉不离身,修完了桌子就去修椅子。有个假期,他右臂受了风,眼看着计划中修桌椅的任务要完不成,他不得不把下乡回家休假的儿子带到学校,帮他一起修,才没使计划落空。
  文化大革命以后,时常有淘气的孩子到学校上房掏雀,每次都弄得瓦破房漏。开始想包给外单位修。可是一来说不定人家什么时候来,二来花销又挺大。于波同志一横心:自己修。从来没上过房的于波同志第一次登上二层楼房房顶的时候,心里着实有点胆突突地。他是在二楼小平台上搭个梯子爬上去的。他用一条粗绳子,一头系在腰上,一头拴在楼顶的烟筒上,一步一步挪,一处一处修。十几年来,每年于波同志都要爬上三、四次房顶。现在,于波同志已是年近六十岁的人了,可他还是那样干法。男老师要换他,他不肯;女老师劝阻他,他又不听。他说:“我的活用不着你们操心,你们只管一心一意把孩子教好就行了。”近两年来,每当同志听说他又上房了,总要聚在楼下担心地望着,生怕他手脚不济磕着碰着。大家眼睛盯着:一位满头花发的老人,在一步一步挪着,串着瓦,抹着泥……于波同志每挪一步,楼下老师的心几乎都同时忽悠一下似的。有的老师望着望着,眼睛里不知不觉地噙满了泪水:“这样的好老头,上那去找哪!”
  精打细算
  用“精打细算”这四个字形容于波同志是再恰当不过了。
  有位老师用手指着操场北头的厕所对我说:“你看没看见房盖上有一部分没串瓦?这里面有一笔账呢?”他说,这一片要串上瓦,起码得五十多块,每块瓦两三角钱,至少得花十多元钱;于波同志廉价买来了废铁筒,筒身砸平了铺在上面当瓦用,这下子就能节省下十来元钱。余下的筒盖和筒底砸起三个边,用铁丝盘上还能当撮子用,又能省不少钱呢!一次,我遇见于波同志,对他说:你不怕别人笑话你太抠吗?他笑了笑说:咱们国家这么大,要实现四化那不需要钱,都大手大脚地当败家子,国家还能富起来?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节省着点,国家才能强啊!
  去年,学校修围墙的时候,于波同志用水泥把学校的墙围子全部补抹一新,水房地面抹得溜光水平,真使学校增色不少,假若计算一下,这些地方用去的水泥,少说也有十好几袋。于波同志怎么会忽然这样大方,舍得破费起来?不,这些地方抹的水泥,是于波同志一点一点拣起来的,那里面包含着于波同志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心血啊!学校的老师告诉我,那些地方大都是于波同志摸着黑抹的。有位老师饶有风趣地说,于波同志就象蚂蚁倒洞一样,每天工人收工后,他把墙根下垒墙时拉拉的一点一块地搜集在一起,对点水,绰起瓦刀抹了起来。而后,又把工人勾缝时掉的水泥渣,一点一滴地积在一起,抹在了有用的地方。他用的水泥,都是从地上拣和水泥槽底子里抠出来的。有的老师吃过晚饭路过学校,模糊看见墙根有个黑影,近前一看,才知道,是于波同志在抹墙围子呢!老于头啊,你不吃中午饭,天都这么黑了,还不回家吃晚饭,你不饿吗?!
  如今,于波同志担任了学校的总务主任。职务变了,可他勤俭办学,精打细算的思想没变。老师们看到的,依然是那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勤修勤补的好作风,依然是那总也闲不住的身影。他的那种克勤克俭的精神成为了一种好的传统,逐渐化作了每个老师的实际行动,默默地注入了孩子们的心灵。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

相关人物

赵长孝
责任者
李鸿
责任者
于波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