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心田的回忆(散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顺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420020230001853
颗粒名称: 刻在心田的回忆(散文)
分类号: I26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邵静波在丙辰清明期间来到北京,见证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和悼念活动,以及声讨林彪、“四人邦”的群众运动。如今,“四害”被清除,邵静波感到祖国的山川大地多娇多姿,表达了为“四化”出力的决心,要冲破思想牢笼,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关键词: 当代 杂著 散文

内容

在我的多半生中,已经度过了几十个清明节,唯独丙辰清明,却深深地铭刻在心里。
  一九七六年四月,我到南方去参加一个地质学术讨论会,途中在首都仃留。我已经不止一次地来过首都北京了,而每次由僻静地山区来到祖国的心脏,我的心情总是十分激动的,看到首都的飞速发展,看到首都人民的朗朗情怀,置身在雄伟、庄严地天安门广场,就感到作为新中国的主人,自豪、骄傲。
  然而,这次来到北京,我的心情却十分沉重。我们亲爱的首都沉浸在一片哀痛之中——黑云遮住了兰天,人们的脸上,布满了泪痕,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洒满了如雪似玉的白花,庄严的天安门广场披上了黑纱。那悲忿的呜咽,激昂地讲演,战斗的诗文,一曲悲歌,低迥在首都上空。
  悼念周总理的队伍从四面八方云集天安门广场。那洁白似玉地小白花啊,一朵白花,就是一颗剧烈跳动的心。那每一朵小白花下面的白色“挽条”上的誓词,就是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最深情地爱。那常青的柏树,由于洒满了“白雪”,更显得无尚高洁。每一朵小白花,都是一颗正直心灵地缩影。你倾吐了多少战士的衷情。纯洁无瑕地小白花呵!你表达了多少人对总理的深深怀念。
  当时,多少问题涌上心头,然而却找不到合理的回答。我正是怀着这样不安的心情回到了辽宁的东北山区。后来,朱委员长、毛主席相继离开了我们,人们的心上的负担又加上了更多的忧愁。祖国呵!哪一个善良的中国人不在为你的前途担忧?“总理英躯骨未寒,便有妖魔喷毒焰”。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亿万中国人民是不可侮的!“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革命者的怒火,正在天安门广场燃烧。丙辰清明,你是中国人民革命意志的检阅;你是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大有希望的忠实写照;你为十月的胜利鸣放了奠基的礼炮。
  丙辰的下一个清明,我正巧又因公来到了北京。或许又是天公着意?不!那是党、人民、无产阶级取得了斗争的胜利。此刻,丙辰的乌云散了,首都的天兰了,中南海的冰消了,新华门前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整个首都,一派盎然地春意。欢乐、喜悦、胜利的泪水交织在一起。可是,欢乐中莫忘记往日的苦痛,胜利了要深知得来不易。你看吧,深情地怀念,又在首都掀起。金水桥畔,英雄碑前,那绚丽的花环,那如海的人群又相聚在一起。“忆往昔血雨腥风斗顽敌,看今日欢庆胜利祭总理”。是的,丙辰周年的时候,首都人民是怀着胜利、骄傲的心情来怀念先烈的英灵和缅怀革命的老前辈。忆丙辰,添斗志,望未来,增豪情。丙辰清明,在天安门广场爆发的伟大革命事件,是中国人民保卫敬爱的周总理,捍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打下的红色江山,是声讨林彪、“四人邦”的波澜壮阔的革命群众运动。这些充分地表达了北京人民对周总理的怀念,也是对“四人邦”迫害周总理滔天罪行的讨伐。那敬献给周总理的千千万万的花圈,为什么使“四人邦”怕的要死,恨的要命?因为那是套向他们脖子的绞索;那无限衷情的小白花,那千万首怀念的诗词,为什么使“四人邦”心惊胆裂惶恐不宁?因为那是亿万人民的意志,是真理的声音。君不见?虽然是寒流滚滚,可深情的小白花,依然怒放在柏柳梢头、未名湖畔。
  如今,阴霾被剑锋驱散了,“四害”被人民清除了,春雷响遍了神州。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领回了万里春光。当我们涉过湍急的河流,登上千米高山,去为“四化”寻找新的地下宝藏的时候,我们的干劲是足的,我们的心情是振奋的。祖国的山川大地呵,你今天是这样多娇多姿!神州万里,是我们地质工作者探索大自然的疆场,也到处都刻印着周总理的足迹.在长白山麓,在岭南千里,在松辽平原,在沙漠戈壁……敬爱的周总理和地质战士在一起,予测着地震的震级;算计着实验的数据;描画着“四化”的兰图……
  清明几多有?丙辰不忘记——因为有铭刻在心的回忆。
  最近,我和几位朋友谈叙,谈到怎样为“四化”出力。朋友们说:想“四化”,干“四化”,同心同德搞“四化”,“四化”是超越一切的大局。只有顾大局,识整体,才能安定团结齐心协力。要立志为“四化”献身,须冲破思想的牢笼,穿过禁区,象周总理那样战斗不息。用我们双手绣出祖国繁荣昌盛的兴旺景象。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

《抚顺日报》是中共抚顺市委机关报,是一张集思想性、时效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报纸,从创刊以来,《抚顺日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抚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始终在与时代共同呼吸、共同成长。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每一篇曾经的新闻,都生动真实地见证着时代前进的脚步,都在深情地唱和着时代进步的主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抚报人负重前行,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舆论引导重任,经营出“收入低、士气高;矛盾多,团结好”的发展环境,笔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词:责任、贴近、真实、领先、主流。

阅读

相关人物

邵静波
责任者
林彪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辽宁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