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把釺子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10962
颗粒名称: 二百把釺子的故事
分类号: P5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四〇二队在地质勘探工作中遇到硬岩石,需要大量新釺子。由于周围环境限制,无法使用爆破法拆除,只能使用鑿岩机,但现有的釺子无法满足需求。沈殿臣作为軋鋼公司的采购员,被派去寻找能加工釺子的工厂。他四处寻找,但都被拒绝。最后,他来到四〇二队寻求帮助。四〇二队经过讨论,决定支援兄弟单位,不影响自己的生产,答应在十九号之前制作出二百把新釺子。沈殿臣在十九号之前提前来到四〇二队,发现釺子还未完成加工,非常着急。四〇二队的工人看到这个情况,决定放下饭盒进行突击制作,五十把新釺子在一个小时内完成。沈殿臣带着这些釺子回到工地,工人们顺利完成了改建基础的任务。十天后,地質勘探公司收到了軋鋼公司的感谢信。
关键词: 地质学 数学 鞍山市

内容

在地質勘探公司四〇二隊的門前,有一个人鎖着双眉踱來踱去。
  他,原是軋鋼公司的采購員沈殿臣。改建中板厂工地上有一批旧基礎,受周圍环境限制,沒法施用爆破法,只好利用鑿岩机拆除。这需要大批釺子,但公司自己不能加工,倉庫里也沒有新貨,鑿岩工只好用那光秃秃的釺子对付,干費勁不出活,下道工序还直催。
  無論如何也得在二、三天內找个地方造出二百把釺子來,公司把这个緊急任务交給了沈殿臣。
  老沈跑遍了所有能加工釺子的鉄工厂,都被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絕了。如今他來到四〇二隊。考慮到可能碰壁,他走到門口一直在躊躇着。
  四〇二隊的办公室里正在开联席会議。袁喜臣隊長在会上做中心發言:「今天是十六号,九月份的生產計划完成的很不好,勘探隊又遇到了硬岩石,急需供应大批新釺子;看來旣使按原計划完成,怕也滿足不了实际需要。」
  剛好走進門里的沈殿臣,袁隊長的話,他听得分明。可是旣然闖進來了,又怎好回去呢?只好硬着头皮拿出介紹信說明了來意。頓时,会場沉默起來。半晌,李支書才打开了僵局,他說:「大家不妨硏究一下,虽然我們目前自己的任务很緊,但也不能說支援別人必須在自己閑着的时候;如果是那样,就不叫支援別人,而是滿足自己了,所以我的意見是……。」
  「李支書說的对!应該看成是同样重要。」鉗工組長尹緖生和修理車間的胡主任齐声說:「我們可以發动群众支援兄弟單位,还不影响自已的生產。」
  会上答应老沈十九号來取二百把新釺子。
  第二天,老沈到了拆除基礎現場,眼看鑿岩机不停地吼叫着,可釺子不進尺。老沈無精打采地在工地上轉了轉,就身不由己地往四〇二隊走去。
  四〇二隊修理車間工人正在吃午飯。組長尹緖生首先發現老沈走進來,小声向伙伴們說:「答应十九号取貨呀,他为什么今天來了呢?不用說是工地上太吃緊了。」
  老沈走進車間,顧不得和誰打招呼,一直向那堆鉄釺子奔去。一時驚喜交加,他眞想抱起兩捆飛回工地去!但仔細一看,原來都只是剛出爐的荒子,还沒蘸尖呢!
  「沒到取貨的日子就來了,着急了吧,老沈!」
  「是的,眼看工人就要停工了。」
  「同志們,工地的工人眼看要停工,咱們放下飯盒給他突击几十根,拿回去先接济一下,大家同意不?」这是小組長尹緖生的声音。只見大家放下飯盒,煉的煉,錘的錘,一个鐘头的工夫,五十把新釺子出來了。
  在回工地的路上,老沈押着馬車,脚下蹬着那五十把新釺子,輕快得像長了翅膀……。
  十天后,地質勘探公司接到了軋鋼公司的感謝信,信中这样寫道:「……我們能够按期完成改建基礎的澆灌任务,首先应該感謝你們的友誼支援!」
  苗家仁 插圖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曉川
责任者
王新民
责任者
沈殿臣
相关人物
袁喜臣
相关人物
李支書
相关人物
尹緖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