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9415
颗粒名称: 好老師
分类号: F426.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烧结总厂一选靑年车间包修组通过一位好老师李长安的带领,在二、三级工人中开展技术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22名工人晋升级别,考工成绩在全厂最好。李长安主要通过把书上的名词翻译成工人日常的称呼、让老工人介绍经验的方法,帮助工人们掌握技能。他还在极端天气下辛苦上课,把技能要点传授给工人们,帮助他们完成国家任务。
关键词: 烧结总厂 老工人 经验方法

内容

燒結總廠一选靑年車間包修組,在今年六月考工中,二十四个工人中有二十二个晋了級,考工成績在全廠是最好的。这除了工人們平時刻苦努力外,还因为他們有一个好老師。
  好老師,就是見習技術員李長安(現已升为副机械技師)。他是一个瘦瘦的,身材適中不滿二十周歲的靑年。別看他去年才从中等技術学校畢業,來工廠还不到一年,可是已經連續兩次被評选为先進生產者。
  李長安是負責机械設备維護檢修工作的。開始時他对現場工作懂得很少,經他虛心向老工人学習後才熟悉了工作。在和工人們一起工作中,他發現有不少工人虽然有些經驗,可是技術理論水平低,以致給工作帶來損失,有時还会出事故。像熱裝一次球磨机小牙輪吧,工人們只知道要燒得通紅,不懂得科学計算,往往燒过天,影响了牙輪的寿命。同時,包修組靑年工人很多,技術比較低,一个四級工小班長,自己摸着幹还可以,要帶好人就不行。任务緊,人少又弱,李長安有點發愁,特別当他看到工人有時因不懂技術而出事故時,心裏很难过,他想要是工人的經驗能和理論結合起來就好了。他又想到自己,要不是解放,他——一个窮苦回民的兒子,哪能免費上完了初中和技術学校,自己的技術也是國家給予的呀,应該毫無保留的敎給工人。開始他只是把工人提出來的問題,集中起來給以解答,在团中央提出靑年向科学進軍的号召後,包修組的靑年工人們都要求向科学進軍。所以,在二月份,他們就開始給工人講課。
  工人們願意学技術,但怕学不好。因为有些人去年也学过,由于講得課沒有結合实际,加上好多書上的名詞和英文,搞得人昏头昏腦,学了也还是不管用。
  可是,这一回却不一样了。李長安首先了解一下情况,經过和老師傅共同硏究,主要是講工作中碰到的問題。为了馬上能用,引起工人的学習兴趣,使文化低的和沒有文化的工人也願意学習,他就把書上的名詞翻譯成工人日常的称呼,像把「齒輪」叫做「牙輪」、「配鍵」叫做「配銷子」。有些複雜問題,講过後,再叫老工人介紹經驗,这样工人就容易懂了,也樂意学了。对于个別感到特別困难的工人,下課後他總是耐心地一次又一次的講,直到他們懂了为止。
  白天沒有時間,只有在早上六時上課。二月裏天气还很冷,有時还下大雪。但李長安總是五點鐘就上路了,雪地沒有路,一脚踩下去脚都拔不出來,一路跌好幾跤,風吹得臉脥發痛,可是他还是往前衝。因为,一定要把工人敎好的信念鼓舞着他。
  工人們一早就來了,但李長安早就在那裏等着他們呢。敎員这种認眞負責精神,使大家很感動,他們互相督促,决心学好。
  「人家一个子也不掙,敎你是为了什麽,你能不好好学嗎?」大家学習勁头很大。經过四——五个月的業餘学習,工人的技術普遍提高了。他們懂得了磙珠各种構造的性能,就在設备方面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議;熱裝小牙輪也能按計算的温度來燒,延長了牙輪的使用寿命;过去兩三个月換一个磙珠,現在一个確珠可用八九个月;过去認为熱裝只有老工人才能裝,一般工人都不敢裝,現在除徒工外,一般的工人都能安裝了。
  要提前完成國家任务,光靠工人的積極性是不够的,一定要提高工人的技術水平。李長安在自己的規劃裏提出:要在半年內,把包修組的二、三級工人提高到五、六級的水平,以期在祖國社会主义建設中和工人們一起共同向科学技術進軍。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張佳佩
责任者
李長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