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現規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8900
颗粒名称: 实現規劃
分类号: K8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魏广文是一位青年技术员,他在1956年提出了一个目标,要在一年内提出80件合理化建议,为国家节约资金。在短短的四个月内,他已经提出了61件建议,为国家和公司节省了大量资金。尽管一开始有人对他的目标表示怀疑和不理解,但魏广文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主要关注改變不合理的设計和节约原材料,曾多次与设计院沟通并坚持自己的意见,最终获得成功。
关键词: 魏广文 人物 传记

内容

1956年3月,从鞍山市先進生產者代表会議回來後,靑年技術員魏廣文在自己的規劃裏提出:要在1956年裏提出80件合理化建議。不到4个月(7月份計算),現在已經提出了61件了,为國家節約了近5万元。看來規劃是可以实現的,甚至还可以超額完成。但当時,人們的看法可幷不全是这样啊!
  当党委在本單位先進經驗交流大会上宣布了他的規劃,黑板報、公司簡報登載了有關消息後,群众議論開了。有人說:「不切实际,吹牛!」也有人怀疑他的動机:「看样子是想顯示自已哩!」但是,魏廣文所在的煉鉄工區,人們却都相信他能够实現这个規劃。工人們說:「老魏能行,有技術又能動腦子。」見習技術員周福寬簡直給他下起保証來了:「完全沒有問題。」
  魏廣文是1955年3月來煉鉄工區的。來不久,就遇到了一件他畢生难忘的事:早先他們工區修建的汽車修理廠的倉庫倒塌了。这种質量事故在工程界是史無前例的。他当時很憤慨,也感到很难过,当他想到全國人民都在矚望着鞍山,全國工程界也希望从鞍山建設中吸取經驗時,他深深的感到这是技術人員的耻辱。
  在檢查事故的原因時,从汽車修理廠工程的設計圖紙中找出了70多項不合理的設計,問題是这样嚴重啊!不禁使他大吃一驚。这件事情使他認識到技術人員的職責。在施工中,圖紙來了他總要檢查一遍才放心,幷經常提出些建議。在重修汽車修理廠工程中,他發現設計上廠房地面用一級公路标準,用石塊作垫層不合適,就去問設計院技術員郜振中:
  「老郜,廠房地面恐怕不需要这样厚吧?」
  「就要这样厚,这是按照苏联廠房設計的,不会錯!」
  按苏联廠房設計是对的,但是应該結合我們的具体情况。郜振中幷沒有說服了他。他又去生產部門了解廠房的生產过程和生產要求,原來房子裏不走車光走人。于是他提出建議:地面改薄,垫層的石塊用优質礦渣代替,礦渣鞍山有的是,而石塊要到外面去買,花錢很多。
  「这是苏联标準,不能改!」郜振中一口回絕,而且还有點不大滿意。
  跟他說不通,總不能就算了,他又去找生產廠巴技師硏究,巴技師支持了他,他又去找設計廠房的主管人韓景琦,一起硏究了三次,最後采納了他的建議,修改了設計,为國家節約了1万3千元。
  要完成80件合理化建議,幷不是輕而易举的事,会碰到很多困难。魏廣文提的合理化建議主要是改変不合理的設計和節約原材料。改変設計要徵得設計院同意,有時不免要碰釘子。在二号水塔的施工中,他發現了設計上有些地方可以改進,于是就提出了建議。但設計院監工門文秀不同意,向他要設計根据,監督站也不同意他的意見。因为工期很緊迫,就沒有坚持。事实証明,水塔建成後,生產效率幷沒有達到設計要求,这証明他的意見还是对的。
  「在沒有証明自己是錯誤時,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意見。」处理三高爐出礦槽称量車庫的柱子問題上,他接受了这个敎訓。柱子标高按設計比工程旁边的鉄路桥梁深,下这根深柱子会使桥梁倒塌,破坏鉄路。他向設計院提出要求修改圖紙,但設計院一位同志不同意,要他打樁。打樁圖紙変動不大,当然不麻煩,可是要多花一万多元。他不能这样做,一連幾次的上設計院去交涉,提出自己切实可行的方案。最後,他的建議終于被采納了。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張佳佩
责任者
魏广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