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助互学」原則敎育党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8035
颗粒名称: 以「互助互学」原則敎育党員
分类号: F426.31
摘要: 本文主要报道了鞍钢电气安装公司加工厂在党委领导下开展互助互学运动的情况和效果,特别是两个小组从团结互助中共同提高的典型事例。文章强调了社会主义竞赛的根本原则,即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以及这一原则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和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 电气安装公司 互学运动 鞍山市

内容

「互相学習,互相帮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是社会主义競賽的根本原則。鞍鋼电气安裝公司加工廠,根据这一原則,在党委的具体領導下,認眞地發動了群众,廣泛地開展了互助互学运動。党的組織,在这一运動中,加强了群众的政治思想敎育,發動全体党員帶動群众,簽訂了互助合同。这一运動的開展,虽然日期很短(6月初開始的),但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廠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到处呈現出一种新的友誼团結和密切协作的气氛。过去不团結的小組和个人,現在關係搞好了;同業务的小組,互相之間簽訂了互助合同:保証在建設社会主义的同一目标下,齐步前進。这是加工廠歷來所沒有的新事情。
  过去,誰都知道趙俊起和李華國兩个組不团結,有什麽事情互相也不联系,工作各幹个的,有好的經驗也不学習,有困难也不帮助解决。这兩个小組不团結的原因,主要是由党員趙俊起引起的。
  趙俊起是一个有二十多年工令的老工人,在技術方面是比較熟練的,經驗也多一些。但由于他背上了自滿的包袱,看不到或看不起別人的經驗。李華國呢,虽然在業务方面比他稍差一點,但工作總是跑在趙俊起的前边,月月超額完成任务,經常得紅旗。这样一來,趙俊起就有點不服气,他認为李華國小組的所以有成績,是段長向着他們,給他們創造了好的条件。因为段長老分配他們到廠外幹大活,工作吃累不說,有時三、四个月才能完成一台大変压器的檢修任务,这样小組就不能得更多的超額獎;而李華國小組總是在廠內幹小活,小活好幹,幹的快,超額就多。他沒有想到段長是根据他技術熟練程度和工程要求分配給他的重要任务,沒有想到这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而單純从个人利益这个角度來考慮問題。所以,他怎样想也沒有想通,總怀疑段長向着李華國小組,而不給自己小組創造条件。因此,对段長不滿,工作情緒低落,不主動想办法,也不主動發動組內群众,每个月虽然也能完成任务,但始終不能跑到別組的前边。
  有一次,在發餉的時候,趙俊起拿起李華國的餉袋当众質問李華國:「你的餉袋錢为什麽比我開的多?」当時閙的很不好,影响也很坏。这些問題,过去在党的小組生活会上曾經批判过,但由于他不能眞正从思想里把問題擺出來,所以問題一直也沒有解决。
  这次在開展互助互学运動当中,加工廠党支部首先召開了支部大会,總結了前一階段先進生產者运動開展的情况,批判了支部領導上的官僚主义和右傾保守思想,特別是檢查了支部工作的片面性的缺點,只宣傳幾个好的小組和个人,对差一點的小組和个人有成績不表揚,有缺點也不帮助。同時,在支部大会上,还批判了某些党員不起作用,号召全体党員,在互助互学运動中,積極帶動群众,按照「互相学習、互相帮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原則,簽訂了互助合同。支部大会開过之後,各段又分別召開了党的小組会,每个党員都認眞地檢查了自己,互相展開了批評与自我批評。趙俊起在大家的帮助下,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檢查与批判了自己的驕傲自滿情緒和个人主义思想。通过小組会,双方思想見了而,把意見擺開了,關係也搞好了。現在,这兩个小組互相簽訂了互助合同,保証工作互相配合,互相串連,互相学習,互相關怀,共同提高。这样一來,兩个小組的關係密切了,工人的工作情緒更加熱情。李華國小組工人看到趙俊起小組檢修的変压器漏油,馬上吿訴他們修理;趙俊起看到李華國小組工人調整変压器瓦斯計电器,卸了幾次沒有調整好,就主動去帮助他們調整。互相配合的空气濃厚了。
  檢修段是担負电裝公司各工區工程所需変压器的檢修任务,这个任务是艰巨而光荣的,如能提前完成檢修任务,对提前安裝和提前竣工將起很大作用。現在,趙俊起和李華國这兩个檢修小組,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光荣任务,在友誼团結和密切协作的基礎上,工作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宋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