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嶺子門診部的巡迴医療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6666
颗粒名称: 七嶺子門診部的巡迴医療組
分类号: R1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七嶺子門診部巡迴医療小組的5名成员,为了方便农民就医,主动下乡进行巡迴医疗服务。他们面临了农民的质疑和困难,但通过实际行动和诚恳的服务态度,逐渐取得了农民的信任。在7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共看了3,000人次患者,为农民节省了劳动时间,并做到了及时治疗。他们的服务精神和专业能力得到了农民的高度评价。
关键词: 鞍山市 卫生组织 医疗单位

内容

七嶺子門診部巡迴医療小組共有5个人。去年秋收時,農民一天忙到晚,如果家裏有病人,就得搭上一个人陪着來看病,有時还得套車來。七嶺子門診部考慮到農民的困难,派了5个人,專門到各村作巡迴医療工作。
  巡迴医療組的同志,从去年9月14日起開始下鄕。冷丁下鄕,不知工作如何開始,哪家有病人,他們幷不知道,头幾回只好推着車子繞街走。慢慢地,他們想出办法來了,通过村幹部召開群众大会宣傳,通过小学生宣傳,使群众知道他們下鄕了。同時,他們也主動地到農民家里和他們嘮家常,这样慢慢地也就和農民們熟悉了。
  可是農民們剛和他們接觸,看到他們太年靑,就背後議論起來:「嘴巴子沒有毛,一點沒經驗,根本不能治病。」这時,医療小組的同志下了决心:「我們一定要用事实來証明我們能够治病。」
  不久,他們到了倪子台村,村裏有个62歲的老头名叫崔連江,这老头素日就有慢性咳嗽病,身体很弱,有一次又感冒着了,肺子也發了炎,一連發了4天燒,病情很嚴重,家裏人把他的臨終的棺材都準备好了。但是,由于王金濤的積極搶救和耐心治療(他星期日也去給打針),終于把他的病給治好了。崔連江的老伴被感動地說:「这老爺子的病要不叫你們天天到我家來治,就算完啦!大夫,我一輩子也忘不了你們哪!」中心堡有一个双目失明的患者,这个患者的下肢患慢性濕疹,因为無力料理,身上都有了臭味。王成發大夫和陈茂給这个患者治病時,一點也不怕髒,能够耐心地給換藥。他們的誠懇的服务态度,感動了群众。陈茂給汪家峪小学敎師齐進东的孩子注射狂犬疫苗,一連10天,星期日也去,風雨不悞;王金濤給三印子村不能住院的一位患者注射靑黴素,一天兩次要跑十幾里路,也一點不怕累。患者家屬被感動地說:「我們眞不知道对你們說什麽才好!」他們就这样取得了群众的信任,以後他們再下鄕,群众就主動地找他們了。
  他們開始下鄕,正是秋高气爽的時候,还沒有什麽。赶到嚴冬,困难就多了:天寒地凍,山路崎嶇难行,有的人一天跌兩三跤是常事,但他們不在乎,还坚持巡迴医療工作。有一次陈茂和王成發大夫在歸途中,从一个山坡上騎車子下來,由于地太滑,陈茂一下子掉到1丈多深的山溝裏了。她上來時王大夫問她怎麽样,她說:「不怎样,下次走到危險的地方,可別騎車子,推着走就好了。」
  王成發、王金濤、陈茂、賈維民、韓成福等5个人,从去年9月到現在的7个月裏,共看了3,000人次患者,这不僅給農民節省了劳動時間,而且还能及時發現病人,做到了及時治療。
  七嶺子門診部巡迴医療小組的王成發大夫,在給農民的孩子看病。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崔連江
相关人物
王金濤
相关人物
王成
相关人物
陈茂
相关人物
齐進东
相关人物
陈茂和
相关人物
賈維民
相关人物
韓成福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