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的郊區農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6555
颗粒名称: 「五一」前夕的郊區農民
分类号: G247.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今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合作化后,郊区农民首次以集体的力量和活跃的劳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农民们克服困难,发挥智慧和力量,提前完成播种任务,大面积田野上新式犁耙繁忙。妇女们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春耕中发挥劳动,争取丰收成绩作为献礼。郊区计划开发更多高产作物面积,采用先进经验确保增产。二区达道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实现增产计划新开发31,100亩稻田。
关键词: 鞍山市 庆祝活动 劳动节

内容

今年,郊區農民們是在实現了完全社会主义合作化以後,第一次以他們的集体的力量和生气勃勃的劳動,來迎接「五一」國际劳動節的。
  在从小塊土地集中起來成为大面積耕地,僅僅才3个月的時間里,農民們为改変过去的落後經营方式,發揮了巨大的智慧和力量。4月26日,气温在零下一度的天气里,洪河的水在奔流着,就在这一天,二區達道灣高級社的20幾个社員們,像战場的兵士一样,抗拒着狂風,抵擋着急流,忘記了寒冷,跳在齐腰深的水里去堵水叠埧了。他們要把河水征服,引進全長6華里的渠道里,讓它灌漑着1,100畝新開的荒地,給实現了完全合作化後的第一个「五一」國际劳動節献礼。
  在今年的「五一」國际劳動節,可以看到很多年來被朿縳在家庭中的妇女,成群結隊地走進了廣闊的田野,幷成为農業生產战綫上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她們担当起了过去一直是男子所作的工作。一區中所屯社姜永蘭領導的30多名妇女生產隊,为了克服社裏劳動力缺乏的困难,表現了高度的熱忱,不但白天在大地从事熱情蓬勃的英勇劳動,而且不顧疲劳,在晚上也出勤幹活。二區双樓台社靑年妇女趙桂芝,淸理槎子一天就突破了2畝以上的定額。大批妇女的積極劳動,使整个春播工作,迅速而有力地推向前進。
  「五一」,这是鼓舞農民向增產進軍的節日。許許多多社提前半个月播种完了苞米和棉花。四區唐家坊鄕唐英等4个社,120垧地的棉花在4月28日就完成播种任务。二區北部的達道灣社在4月份完成了70垧地的播种任务。大面積的廣闊的田野上,新式犁耙遍地忙。整个郊區形成一幅誘人的圖画:城昻堡鄕和李三台鄕的無垠的稻田,已經放水潤地了;20幾处攔河埧和蓄洪渠,就要在5月裏先後竣工了。千山和友誼兩社联合修建的攔河埧,所開的800畝水田,共有1,500米長的主、次灌漑渠道,就要全部放水了。在三區,千山河流沿岸的魏家屯、陈家台、判甲爐等村,鍋駝机和电力抽水机的震撼声,將要隨着5月的到來而喧騰起來了。千千万万集体農民的辛勤劳動,使高產作物的面積擴大很多。二區双樓台社的靑年突擊隊員們,为了完成万斤的增產指标,在15里以外的地方,開出了100畝荒地改为高產作物的良田。全市原計劃在三年內開發的全部16,000畝的水田計劃,到現在为止,已經開發了18,000畝,超过了原訂的計劃。
  農民們要收穫更多的「宝中之宝」,要以更大的力量,來支援社会主义建設。为了確保棉粮增產,郊區各高級社都采取藥剂拌种,精耕細作和縮壠增行,合理密植的先進經驗,爭取丰收。盛產水稻的二區,60%以上的水稻,采用了先進的旱畦育苗,預計可提高產量20%。農民們在春耕中發揮他們的劳動,爭取更大的丰產成績,作为給偉大的「五一」國际劳動節的献礼!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何作
责任者
趙桂芝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