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运」二三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6202
颗粒名称: 「禁运」二三事
分类号: D51
摘要: 这篇报道主要讨论了美国实施对“共产主义国家”的禁运政策以及禁运政策所带来的疑问和影响。
关键词: 鞍山市 经济 禁运

内容

「禁运有效嗎?」
  美國與論界看到「共產主义國家」的經济日益繁荣而感到「不安」。于是,他們不由得对美國的「禁运」政策提出了这样的疑問:「禁运有效嗎?」
  据説,「禁运」政策的策劃人的目的,是想用「經济封鎖」的办法來「扼殺」中國和苏联。但是,恰恰相反,中國和苏联不但沒有被「扼殺」,却在一日千里地發展着。面对这样的事实,美國記者華克尔不得不做出这样的結論:「禁运也罢,不禁运也罢,北京目前是獲得貨物的。」美國「商業周刋」也沮喪地説:「尽管西方对战略物資实行了出口控制,俄國在軍事上还是取得了巨大的進展。」
  具有「战爭潜力」的物資
  「禁运」政策的策劃人常常把这种或那种貨物説成具有「战爭潜力」,而列到「战略物資」中,禁止外运。可是究竟什麽物資具有「战爭潜力」呢?这連美國人自己也有點莫明其妙。
  按照華克尔的分析,似乎連日本的牙刷也具有「战爭潜力」。据説,如果中國輸入日本的牙刷,中國就可以不必再開牙刷工廠,而把这筆資金投入「战爭工業」。这样一來,日本牙刷也就具有了「战爭潜力」,因此也必需「禁运」。
  按照这种方法分析下去,究竟什麽东西沒有「战爭潜力」呢?真是鬼才曉得。
  「禁运」害了誰?
  另一个美國記者説,「禁运」的目的是「不使对方獲得什麽有價值的东西。」但是,这位記者接着举出事实説,苏联的石油鑽探机比西方所有的任何石油鑽探机都优越;苏联的自動化也比西方先進得多。因此,他絕望地説:「現在对共產党的禁运政策可能已經成为一种害了自己的作法的時候了。」
  对一些弱小國家來説,实行「禁运」所帶來的惡果就更明顯了。馬來亞的橡膠因为被「禁运」不能向中國輸出,已使橡膠市場「陷于癱瘓狀态」。馬來亞輿論説:「禁运」对馬來亞説來,不外是「以繩縛頸的自殺行为」。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