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四無」粮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5663
颗粒名称: 一个「四無」粮庫
分类号: TU24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鞍山粮库北库改善粮食保管制度,消除老鼠、麻雀和虫子,建立了各项粮食保管制度,减少费用,获得“四无”粮库称号。
关键词: 鞍山粮库 粮食保管制度 四无粮库

内容

鞍山粮庫(北庫)过去在保管粮食方面,由于沒有明確的分工和完整的保管制度,使國家粮食遭到不应有的損失,僅在1953年和1954年上半年就有2,200多噸大米生了虫子,最多的每公斤粮食有70多个虫子。除此以外,發霉変質和被耗子弄髒的粮食更不在少數。
  1954年下半年該庫派人到黑山縣八道壕等地去学習「四無」(無虫、無鼠、無雀、無事故)粮庫的經驗。回來後,他們向全体職工進行了傳達。該庫職工結合具体情况,展開了反覆的討論,当時有許多人說:「这麽大的粮庫那有一點不糟蹋粮食呢?」「井裏蛤蟆醬缸蛆,粮食那有不生虫子的!」党支部針对这些思想情况,召開了支委擴大会議,分析和批判了上述錯誤認識,幷指出了做到四無的有利条件,从而鼓舞了全体職工的信心。
  在澈底淸查粮庫当中,大家發覚危害粮食最大的是虫害。生虫子的主要地方是地板底下,要澈底消滅虫子,就得鑽到地板下面去,把垃圾扒光,把地板縫剔凈,但是風洞小,一道洞一次只能進去一个人还得爬行,地板下髒东西又多,臭气撲鼻,下去工夫稍長一點就感到肚子疼。虽然这样,倉庫王金森主任还是首先帶头下到洞裏去。他的以身作則的精神激起了大家的熱情,職工們拿着手电筒、草垫子爬進又黑又髒的洞裏。他們進去後把肚子圍上麻袋,躺在草垫上扫一塊,向前移動一塊,幷拖一个小木爬犁,把垃圾遞上來。就这样,不到一个月的時間共扫出17万7千多公斤垃圾,扫出死虫、虫蛹3千多公斤(活虫沒計算在內),幷且洒上生石灰,堵塞了虫穴。接着他們又開始消滅老鼠和麻雀的工作。庫房有十多米高,很多人一上去腿就打哆嗦,顏承会、于喜斌幷沒被困难嚇倒,將梯子接起來,爬上十米高的庫頂上去掏雀和堵雀窩。全庫職工在兩年來共捕捉麻雀2,852隻,打死老鼠2,333隻。
  在進行澈底的淸扫工作中,把所有的器材和放粮的地方都進行了消毒、粉刷;現場的碎磚、瓦礫、雜草都收拾得乾乾凈凈,做到「庫內六而光、庫外三不留」。幷建立了各項粮食保管制度,每囤粮食每日至少檢查一次温度,隔日檢查一次質量,雨前、雨後不但做好一切準备,还提前做好晾晒工作,因为各項工作都有計劃地進行,所以儲粮任务虽然加大,支出費用却比1954年减少了一半多。
  一年來,該粮庫从沒有發生过事故,幷消滅了老鼠、麻雀和虫子,博得了「四無」粮庫的称号。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晶瑩
责任者
王金森
相关人物
顏承会
相关人物
于喜斌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