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图书馆
鞍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鞍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包敎保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5513
颗粒名称:
包敎保学
分类号:
G522.3
摘要:
本文描写了一个农村老人因家境偏僻不能参加冬学的故事。生产队组织会计教他识字,开始学习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在教师的耐心帮助下,他不断进步,最终能够认识150多个字并能默写100左右字。这个故事反映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推广和农民识字的艰难与重要性。
关键词:
鞍山市
农业生产合作社
教师
内容
鋼都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冬学開学了。社里的男女社員們,有的参加了識字班,有的参加了高小班,一些有孩子的女社員参加了炕头識字小組,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地学習着。可是第五生產隊王兆祥老大爺的心情却很苦悶。他家住在村外很偏僻的地方,独門独戶,如果到冬学去学習家裏只留下老伴和一个小兒子,很不方便,因而就沒能上冬学。
这可把他急坏了。生產隊長、識字班敎師以及隊裏的不少社員也都替他着急。最後由隊裏做出决定:由隊会計陈宝林給他当敎師。事情偏偏又不那样順心,陈宝林虽然是隊会計,有四年文化,可是他也總想抽時間到冬学高小班去学習,同時他还認为:「我的文化也不太高,怎麽能敎得好呢?」經过隊裏動員後,他想通了。
头一天敎学,敎了「日月光,照四方」6个字。这虽說是很簡單、合韵的幾个字,但对一个种了十多年地的、一字不識的莊稼人王兆祥來說,却是一个艰巨而吃力的事兒。他兩手拿着「農民識字課本」目不轉睛地、反覆地念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念会了。可是陈宝林把幾个字打乱去問他,他却念得很不对头,不是指「日」字念成「月」;就是將「照」字念成「光」。这時,王兆祥心想:「咱們莊稼人,怎麽能学文化呢?」他灰心了。陈宝林看到了他这一點,就很耐心地对他講:「不要懈气,開始学習一定会有很多困难,只要你能多念幾遍就会了」。王兆祥一想,可也对,于是他的勁头又來了。这天他終于学会了这6个字。
就这样王兆祥由一天認識6个字,到一天認識9个字地在逐漸增加着。有一天,陈宝林按着敎学計劃,開始布置練習寫字。王兆祥一听說要寫又难住了,因为活了40多年从來沒寫过字呀,但是他想:光会認不会寫又有什麽用呢?寫吧!他那粗笨而又有些顫抖的大手,拿着一支粉筆,伏在桌子上開始寫字了。还学習不到一个月,如今王兆祥已能認識150多个字,同時还能默寫100左右字了。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兆祥
相关人物
陈宝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