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袁輝的發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5161
颗粒名称: 李袁輝的發言
分类号: D41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型轧钢厂工作,在党的教育和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逐渐掌握了新设备。在推广先进经验的过程中,作者总结了快速轧钢经验,并提出了双孔轧钢法,提高了轧钢效率20%。作者表示今后要更积极地钻研技术,提高技术水平,把工作做得更好。
关键词: 先进经验 技术水平 轧钢

内容

我从东北工学院畢業後,就被分配到大型軋鋼廠工作。我在学校裏虽然学过軋鋼学,但对于像大型廠这样的新設备連听說都沒听說过。所以,要我掌握这些設备是很困难的。在大型廠,由于党的熱心敎育和苏联專家的誠懇帮助,使我熟習了新的設备,逐漸掌握了这些新設备。
  今年,我听到了毛主席關于加快社会主义建設速度的指示後,非常高兴。毛主席的指示对我們來說,就是多軋新產品,提高軋鋼速度,改進產品質量。所以,在我們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高軋鋼技術。領導号召全体職工向苏联学習,推廣先進經驗,進一步發揮企業的潜力。当時,廠領導幷把總結快速軋鋼先進經驗的任务交給了我。过去我沒有作这样的工作,不知怎样做起,後來我参照了苏联亞速鋼廠的大型軋鋼廠快速軋鋼經驗的總結,找到了總結經驗的方法。这方法吿訴我,首先是進行測定,然後進行操作分析和比較。我运用这种方法開始總結三班的快速軋鋼經驗。如總結了甲班孫良同志縮短了第二架軋鋼机的補助時間的經驗,總結了乙班于惠順同志縮短第一架軋鋼机時間的經驗,幷總結了丙班唐繼國同志使軋鋼周期縮短10秒鐘的經驗。其他还有很多好的經驗,我都進行了總結幷及時推廣。在總結与推廣过程中,發現軋重軌時这三架軋鋼机能力不一样,如第二架軋鋼机比第一架慢17秒鐘,比第三架慢13秒。所以,第二架軋鋼机必須再縮短10幾秒鐘才能保持三个軋鋼机平衡。怎样才能使第二架軋鋼机,每軋一根鋼的時間一下子縮短10幾秒鐘呢?我回想起1954年苏联專家庫加也夫同志來我廠時,为了搶救熱鋸堵塞,曾在第三架上运用二孔交叉進鋼的先進操作方法;如果把文一方法运用到第二架來,馬上就能使第二架的軋鋼時間縮短很多。同時,我又發現第二架軋鋼机上下各有兩个孔的特點。当時,我認为7孔9孔可以同時軋鋼,这样,就可以使第二架軋鋼机的軋製時間一下子縮短13秒鐘,可使三架軋鋼机在軋重軌時達到平衡,可使每一根鋼的軋製周期从58秒降低到45秒。这一良好的效果,使我高兴得幾乎跳起來。但是,一想到7孔後面还有鏈式拖运机的划子在擋着時,心裏又涼了一半。因为如果7孔9孔一齐軋,鋼坯容易頂在划子上。当時我想:如果不解决这个問題,旣容易出事故,又容易出廢鋼。这些問題,我考慮了半天也沒有解决。8号下午,廠長做了討論國家計劃的動員報吿後,工人的熱情都很高,在待料的時間,我就把軋鋼工和操縱工召集到一起,向他們講解了同時軋兩根鋼的巨大效果,而且不这样做就不可能使三架軋鋼机軋鋼平衡。同時也提出同時軋兩根鋼的困难。我經过和工人硏究,这个問題就都解决了。如操縱工沈錫倫同志提出了軋鋼机保持每分鐘100轉的轉數,使鋼料不鑽到翻鋼机下的意見。操縱工陈德志和軋鋼工班耀民提出7孔導板往东斜,鏈式拖运机的划子早一點靠鋼的意見。軋鋼工梁佩荣同志也提出了補充意先。由于这个宝貴補充的意見使双孔軋鋼建議更加完善了。後來,双孔軋鋼法在第一架軋鋼机試驗成功了。这一軋鋼方法,現在已正式在三班推行了。这一軋鋼法成功後,使軋鋼效率提高了20%。
  今後,我一定要更積極的鑽硏技術,提高技術,依靠群众,發揮群众的智慧,把工作做的更好。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梁佩荣
相关人物
孫良
相关人物
于惠順
相关人物
唐繼國
相关人物
庫加也夫
相关人物
德志
相关人物
班耀民
相关人物
李袁輝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