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新面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鞍山日报》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4303
颗粒名称: 新農村新面貌
分类号: F30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湖北省应城縣盛灘鄕修建大路以适应农业合作化,甘肅省同心縣張家套子村成文化村,河北省沙河縣南旺村成特等衞生模範村。
关键词: 湖北省 修建大路 农业合作化

内容

把田間小道修成大路
  湖北省应城縣盛灘鄕11个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社員們,正在把鄕村里的羊腸小道,修成寬敞的大路。
  盛灘鄕已經实現了半社会主义的農業合作化,全鄕80%的農田將改用双輪双鏵犂耕作,各社的比較远的运輸也將用馬車、牛車來代替人工。因此,必須把小道改成大路。这些大路修成以後,估計全鄕在一年內可以節省出兩万个人工。
  文盲村変成文化村
  解放前幾乎全村都是文盲的甘肅省同心縣張家套子村,現在除了11个眼花耳聾的老年人以外,再也沒有一个不識字的人了。全村大部分成年農民已經能認識1,000字到2,000字,其餘的也都能認識三、五百字。
  張家套子村1952年組織了互助組,組員們在記工算賬中深深感到不識字的困难。互助組長、共產党員金自林領導全村農民办了冬学。1953年,互助組轉成了農業生產合作社,社員們把冬学改成了常年民校,全村靑、壯年全部参加了学習,並且坚持了学習。
  一个特等衞生模範村
  河北省沙河縣南旺村不久以前被評为全縣特等衛生模範村。去年这个村沒有發生过傳染病,農業生產合作社社員家里的蝨子、跳蚤、臭虫和蚊蝇已經基本上消滅了。
  南旺村在1953年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以後,就建立了衛生室和保健站。1954年冬天全村实現了半社会主义的農業合作化,保健員、接生員和衛生員發展到一百多人。他們組織全村農民大力開展了捕鼠滅蝇等工作,还推行了新接生法。
  (据新華社消息)

知识出处

鞍山日报

《鞍山日报》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地名

湖北省
相关地名
河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