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動中鍜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3538
颗粒名称: 在劳動中鍜鍊
其他题名: ——記在平爐上的一个見習技術員
分类号: K825
摘要: 本文描述了一位年轻的炼钢厂见习技术员吴贤忠,他通过向师傅和工人学艺,努力克服困难,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员。吴贤忠认为自己站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岗位上,通过勤奋工作和学习,他掌握了炼钢技术,并得到了工人们的认可和赞扬。
关键词: 吴贤忠 人物 传记

内容

在一号平爐上有一个靑年,一天爐前爐後跑个不停,不是覌察爐內的熔煉情況,就是跑進操作室,看看儀器表。他也和煉鋼工人們一样扔鍬、補爐和取鋼样子,工人們都親熱的叫他小吳,这就是剛从武昌鋼鉄学校畢業,來到煉鋼廠將近三个月的見習技術員吳賢忠。
  当九月的一天,他第一次走上平爐的時候,身上穿着新的作業服,帽上戴着一副藍色的鏡子,心裏充滿了喜悅,他感到自己已經站在社会主义建設的崗位上了。
  一天的劳動,在平爐上站得腰酸腿又痛,当他拖着兩条沉重的腿,回到宿舍,連飯都不想吃,就一头睡在床上。困难一个接連着一个,工作是三班制,有時睡到半夜起來上班,生活緊張,又缺少文化活動,但是参加祖國煉鋼事業这个重要的崗位,鼓舞着他勇敢地去迎接困难,克服困难。
  他覚得自己須要从头学起,就和爐上的二助手、共產党員何宝明訂了師徒合同。何宝明保証在三个月內敎会这个徒弟,然後再叫小吳跟一助手学,最後是和煉鋼工学習。經考試合格,小吳才能結束見習階段,而成为一个技術員。
  向師傅学習,向工人学習,首先要和工人融洽在一起。小吳在爐上和大夥一起幹活,在休息的時候,小吳还經常到工人家中去串門,一助手徐純民的小孩,一看見小吳來,就喊着:「叔叔!再給講一个故事吧!」这样,小吳和工人們彼此就更加了解了。
  小吳虽然在学校学了很多知識,但是实际幹起來,不懂的东西还是很多。这又有什麽难处呢?小吳主動地、虛心地向師傅学習,不懂就問,不会的就做做看。師傅也高兴敎給他。開始他主動地淸扫平爐,取鋼样子,帮助推小車,掄起大鍬向爐裡加料……,只要自己能幹的,就去搶着幹,工人們說:「我們沒見过这麽能幹的学生!」
  兩个星期过去了,小吳冷丁有了这样一个念头,这就是他覚得自己这样幹下去,身体就要搞垮了,恐怕完不成見習任务,当不成技術員了。激烈的思想鬪爭使他躺在床上很久睡不着。可是,这時候他又想起了在平爐上工作的工人們,他們在炎熱的夏天,或是寒風吹上平爐的冬天,为了給國家多煉鋼總是日夜辛勤劳動在平爐上。他不能再往下想了,在这种顯明的对照下,他感到自己的想法太可恥。
  何師傅也看到小吳在工作中是很刻苦努力的,常和他說:「小吳啊!要想学好,不要怕累,当然也不能拚命,支持不了,就休息一下。」这親切的關怀!使小吳深受感動。小吳常說:「師傅不但敎会了我工作,也帮助我提高了思想!」
  从此小吳就一心一意地在学習着。堵出鋼口小吳看二助手做了幾十次了,但是自己一次沒做过,何師傅早已看出小吳的心意。一天,他就讓小吳去做,自己站在他的身後,指導他,堵完又讓他到爐前看看堵到头沒有,來檢查自己操作的結果。
  補前牆是很緊張的,要在出鋼後二三十分鐘內做好,小吳自己沒把握,何師傅鼓勵他說:「你不要怕,大胆地做做看!」小吳只推了兩三下,就推不動了,老何在後边馬上接过去。做这个工作的机会不多,在自己班做不着,何師傅就領他参加互助補爐,經过四个多星期的勤学苦練,小吳終於能很快地補好一面前牆了。
  在爐後修理受鉄口,温度是很高的,气味又很难聞,小吳为了全面地向二助手学習,他也和何師傅一样的幹,幹完汗水就濕透了襯衣,但小吳也支持住了。
  在近兩个月的学習中,小吳除了擺罐外,二助手的工作基本上都能掌握了。小吳走的是党給他指出的和工人結合、在劳動中学習的道路。
  「叔叔!再給講一个故事吧!」 苗家仁 插画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呂亞
责任者
吴贤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