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水放金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2226
颗粒名称: 鋼水放金花
其他题名: ——記出席省靑年社会主義建設積極分孑大会的鞍山代表王守文
分类号: K8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王守文是鞍钢工人,在恢复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学习炼钢技术,成为炉长。一次事故中他受伤,但及早发现问题避免更大危险。治疗后他重返岗位,助力完成国家生产计划。
关键词: 鞍山市 王守文 国家生产计划

内容


  一九四九年的冬天,在鞍山十四條胡同的一所紅樓裡,住滿了來自各地的自動來參加鞍鋼的恢復工作的人們。
  这屋子裡沒有暖氣也沒有電灯,冷冰冰地凍得人們伸不出手脚。時間雖然已經很晚,第二天还要上班,然而誰也不能入睡。
  人們三三五五的聚在一起,嘮叨着,吵鬧着:
  「屋子这麽冷,眞够人受啊!」
  「算啦!我算不幹啦。」
  「对,走,就走!」說着有幾個人眞的捲好行李朝外走了。
  「弟兄們!往哪去,不能走呀!」一個年輕的小夥子跑下樓梯,用双臂擋住了樓上湧下來的人。「大家都走了,工廠誰來恢復?难道我們能眼看着工廠不冒煙嗎?」这簡短有力的声音,打動了人心。要走的人靜了下來。
  「对呀!工廠是自己的了,怎麽能撩下不管,都走了誰來恢復呢?」幾個人都自動回到原位。
  「这個靑年是誰?」有人問。
  「他叫王守文,是一個靑年团員。和大家一樣,也是剛从農村來的。」
  王守文原是海城縣牛莊人。种莊稼他是行家,工廠的事可一竅不通。起初他站在八号爐前,瞅着爐旁的人放下大鉄棍又拿起鉄鍬,裝料、補爐、貼補前墻……,活多人少忙不过來,但他什麽也不懂,只好給工人打開水喝、熱飯盒、遞工具、掃平台,做些零活。
  爲了学会煉鋼,每天晚上,他一回到宿舍,就嘟囔:礦石去氧;鎂砂補爐;炭錳磷硫矽是鋼的五大要素等等这一套。
  那天晚上,王守文正在複習着技術課,樓上樓下像要翻天一樣哄嚷着要走。有人拉着王守文用勁地喊:「許多人要走了,你还鑽個啥勁兒?」看到这般情景急的王守文的心都要跳出來了。他想:雖然現在大家都翻了身,一切比过去都好得多,但是这不过是剛剛開始,更美滿、更幸福的生活在後头呢!「現在党号召我們要在被敌人破壞了的廢墟上把工廠恢復起來,我們怎能走呢?啊!同志們!」他喊着跑下樓去了……。
  二
  在爐上,王守文一面帮助大夥做些自己能做的工作,一面用心地向大夥学習煉鋼这門複雜的技術。
  領導上看王守文肯学肯鑽,就送他去技工学校深造。入廠三年以後,王守文成爲八号爐乙班煉鋼爐長。
  一九五四年六月,八号爐由於大檢修,停止了一個星期的生產。全爐工人們眼巴巴地望着工程進度,盼望着冶金爐修理工人快些把爐修好,好讓他們煉鋼。
  烘爐那天,可把大夥忙碌壞了。王守文吩咐傾動工謝学永到爐下開小管煤氣,特別囑咐他:「先燃火,後放煤氣。」
  「老王!好啦!」謝学永點完火在爐下向王守文報吿。
  王守文目不轉睛的盯住爐头,只見蓄熱室煤氣像冒氣似的。「不对头!大管煤氣还沒通呢,哪裡來这麽多的煤氣呢?」王守文馬上吿訴二助手刘福江:「你在爐上,我到下边去!」王守文幾個箭步跑到下边。謝学永正在調整煤氣,見王守文來就說:「快!來的正好,控制不住……。」王守文伏在蓄熱室的「窺視孔」上望着:「呀!不好了!」王守文的前額豆粒大的汗珠滾滾下流。有人在遠处喊:「危險!躱開!」他哪裡听得这些,他想,爐好容易修上了,無論如何不能讓它出一點事故,他抬起身來想去把煤氣閉塞住,但因蓄熱室空氣稀薄,他剛要往哪走,只听轟的一声巨响,蓄熱室發生了爆炸。
  上昇道被炸得粉碎。王守文被埋在倒塌的耐火磚底下。造塊車間八号坑長張維臣听到爆炸声帶領工人急忙趕來,將王守文扒出來。「哎呀!全身沒好地方了!」王守文暈迷不醒地躺在那裡。
  在門診部經过急救,王守文開始甦醒过來,稍微懂些人事。王守文睜不開眼睛,心裡悶得慌,掙扎着要起來。
  「快把我扶起來!現在爐上只剩下兩個助手,要生產哪,……不行!我可得回去。」
  「安靜些,你的傷『不重』,我們很快就給你治好,保証不更多影响你的生產。」王大夫說着撥電話要救急車,低声对張維臣說:「傷很重,要送總院去治。」
  在總院的医療室裡,王守文疼得不知暈过去多少次。曾廠長和党委路書記不止一次地利用休息時間來看他。曾廠長撫摸着王守文的傷处,低沉地說:「由於你及早發現了問題,廠裡避免了瓦斯管道爆炸;你知道,煉鋼廠还有什麽事故比瓦斯管道爆炸更危險,更可怕呢!蓄熱室雖然爆炸了,但比瓦斯管道爆炸还輕得多。」
  路書記含着眼淚用手扒開王守文的眼睛,他担心这個靑年的眼睛。
  經过很長時間的治療,王守文的眼睛能睜開了,也能看到东西了。
  「大夫同志,我可要出院了!」在医生面前,这話王守文不知說过多少遍了。
  「不行,还要住些日子!」雖然这個字眼王守文很不喜欢,然而医生們總是这樣回答他。
  三
  这是一九五四年最後的一天,八号爐要煉不出三爐鋼,就不能完成全年國家的生產計劃。这要把國家規定的十一小時煉一爐鋼的時間縮短到八小時左右。在同一天,三班每班都出快速煉鋼,開工以來还不曾有过。
  这天,三班在一起召開了生產会議。还不到接班時間,乙班工人就都來做準備工作,個個精神飽滿,信心十足。一接班,爐長王守文就興奮地高呼:
  「補爐!同志們!補爐了!」
  工人們手提鉄鍬跑到爐門,迅速分成兩行。一替一鍬,一個跟着一個,誰也不讓誰拉下,誰也拉不下誰。
  爐門像火舌头一樣噴出火团,燎到工人們的身上,汗珠像豆粒似的,濕透了厚厚的帆布衣。在一千五百度高温旁,他們忘記了火烤,只知道把一鍬鍬的鎂砂送到爐裡去。
  「加料!」
  裝料机的挑桿不停地伸進爐門,把成噸的鋼料送到爐裡。李新福早已弄好混鎂火泥,準備貼補前墻;爲使正常通氣,于伯春在打着出鋼口;王守文站在離爐体只三米遠的地方瞅着爐頂,防備它熔化。
  每個工人的心裡只想着一個問題:時間过去了多少,鋼煉的怎樣了,時間还有多少,鋼能不能煉好?
  時間不停地前進着,他們感到時間的宝貴。
  「出鋼!」
  这個声音像演奏会上的樂声那樣悅耳動听。大鐘準確地敲了三下。
  傾動工謝学永迅速扭開電鈕,鋼水像江河的激流,嘩啦啦地淌到罐裡,放出金花,把煉鋼廠照得通亮。
  甲乙丙三班煉一爐鋼的紀錄是:
  甲班:八點四十分;
  乙班:八點廿分;
  丙班:七點四十分。
  当人們与家人、親友共聚一堂,欢度这除夕的時候,八号爐的煉鋼工人們就这樣度过了他們的一天。
  他們日以繼夜地战鬪在煉鋼爐旁,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五年六月这九百多天裡,爲國家多煉了一百二十多爐鋼!
  王守文的出色勞動凝結在多煉鋼水的成就裡,大家愛戴他,他被选爲出席正在召開的遼寧省靑年社会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会的鞍山代表。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宜
责任者
王守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