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的虐待行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工人生活》 报纸
唯一号: 060320020230001544
颗粒名称: 驚人的虐待行為
分类号: I26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一个整齐的小房外,71岁的老太太遭到她25岁儿子孙恩江和儿媳高秀兰的虐待,频繁遭到毒打并受到物质上的虐待。他们不履行对母亲的抚养责任,违反了婚姻法和宪法的规定。这种虐待行为违背了做孩子的最基本条件。
关键词: 高秀兰 虐待 抚养责任

内容

六月十二日的夜間,人們正在酣睡的時候,在一間很整齊的小房外邊,一個七十一歲白髮蒼蒼的老媽媽,正被她二十五歲的親兒子,把腦袋按在磚墻上碰的咕咚咕咚直響。碰一頓够,兒子還感到不滿足,於是他又把她拖到屋內,「咕咚」的一聲,把老太太摔到炕上,回手拿起一個衣包又「叭」的打在她的頭上,抬起脚來又猛力地踢上兩脚。這老人並無還手之力,只能「媽呀!媽呀!」地叫了幾聲,就有氣無力的呻吟起來。
  原來這個毒打母親的人叫孫恩江,住在鐵西東十街五組八十九號。他是鞍鋼高爐工程公司建築隊的木工。對老太太,不僅是他打,他的媳婦高秀蘭也打。高秀蘭今年二十一歲,她對這個又瞎又聾的婆母非常厭惡。雖然這位老人並不用他做啥活計,可是她却覺得這老太太「白吃飯,是多股,不如早點死了好」。因此一天只給老太太一頓飯吃,好一點給兩頓飯。六月十二日那天,老太太照例是老早就起來吃了早飯。到下午四點多鐘時,她眞有點餓了,嘟噥着要吃飯,還不敢大聲說,不幸被高秀蘭聽見了,這下子可氣壞了高秀蘭,於是拿起笤箒疙疸,劈頭蓋臉地就是一頓打。這老太太被打後,到別處去哭,不知怎麽又被她發覺了,她認爲給她丢了人,於是又把老太太打了一頓。老太太的親兒子回來,不但不責備媳婦這種虐待行爲,反而把老太太由外邊摔到炕上。就這樣,這七十一歲的老人一天挨了三次打。
  他們打罵老人,不是偶然的,老太太隔幾天必定要挨一次打。有時他們打老人怕被群衆看見,在晚間把門窗關嚴、窗帘放下打。因此,這位老人的身上是經常有着或紅或紫的傷痕,身體瘦得只剩皮包着骨頭。有一次高秀蘭用笤箒疙疸劈叉叭叉的打她婆母時,把她的妹妹都吓哭了(因高秀蘭的妹妹當時在她家串門)。她妹妹邊哭邊勸她不要再打了,可是高秀蘭還邊打邊嚷着:「打死活該!」有時她丈夫打老太太,鄰居上來解勸,並指出他這種虐待行爲是犯法的,高秀蘭則慫恿說:「沒關係,上法院有我去!」
  他們不僅毒打老人,在物質方面還虐待老人。她們吃餃子,給老太太高粱米飯吃;她們吃魚,叫老太太吃魚刺;高秀蘭三兩天換一套衣服,老太太在六月的熱天還穿着又舊又破的棉衣。
  婚姻法第四章十三條規定:「父母對於子女有扶養敎育的義務;子女對於父母有瞻養扶助的義務,双方均不得虐待或遺棄。」憲法第九十六條規定:「……母親受國家的保護」。這些明文規定是人人都應遵守的。可是,孫恩江、高秀蘭却不願意盡扶養母親的義務。像他們這樣虐待老人,完全喪失了做子女的最起碼的條件。

知识出处

工人生活

《工人生活》

出版者:鞍山日报社

出版地:鞍山市

《鞍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2月7日,是中共辽宁省鞍山市委机关报纸,面向全市发行。初名工人生活报,1956年1月1日改名为《鞍山日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晶石
责任者
孙恩江
相关人物
高秀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鞍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