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纂言十卷》。吳澂撰,其书用宋人吕祖谦的《古周易》之经文。经文部分每卦先列卦变主爻,每爻则先列变爻,次列象占。《十翼》部分亦各自分章进行训释,其解说之文各附于句末;音释、考证,经文部分则附于每卦之末,传文部分附于每章之末。吴氏训解诸经,每每好凭己之臆测擅改经文,唯此书却不妄加点窜,所改大多有据。唯其将《系辞》中说上下经十六卦十八爻之文定为错简,移置于《文言》中,实为臆断,不可为训。其解说经义,辞简理明,融贯旧说,赅洽允切。自唐代起,《易》学即以王弼为宗,象数之学久置不讲,而此书予以倡复。史书谓其能尽破传注穿凿,发其底蕴,条归纪叙,精明简洁,卓然自成一家之言。特别是作者对经文的深入研究,对后世颇有影响,为后世治《易》者所宗。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在元人说《易》诸家,固然为巨擘焉”。有元至治癸亥(1323)刻本、明成化丁亥(1467)刻本、嘉靖中顾应祥刻本、万历甲寅(1614)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四库全书》本。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书》亦收入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