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留本司格後十一卷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八史經籍志二》
唯一号: 060135020230002738
作品名称: 永徽留本司格後十一卷
文件路径: 0601/01/object/PDF/060113020230000026/001
起始页: 0045.pdf
责任者: 劉仁軌 撰
戴至德 撰
張文瓘 撰
李敬玄 撰
郝處俊 撰
來恒 撰
高智周 撰
李義琰 撰
裴行儉 撰
蕭德昭 撰
李義琛 撰
張楚金 撰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06.2
主题词: 中国文学-古代文论

作品简介

《永徽留本司格後十一卷》,左僕射劉仁軌、右僕射戴至德、侍中張文瓘、中書令李敬玄、右庶子郝處俊、黃門侍郎來恒、左庶子高智周、右庶子李義琰、吏部侍郎裴行儉馬載、兵部侍郎蕭德昭裴炎、工部侍郎李義琛、刑部侍郎張楚金、金郎中盧律師等奉詔譔、儀鳳二年上,收录于《唐書藝文志》。

知识出处

八史經籍志二

《八史經籍志二》

本书追溯了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和藏书的发展历程。自秦始皇焚书后,汉代重新整理出《六经》,但传承过程中简编散乱,学者难以得其真义,于是章句之学兴起。随后,注解、箋解、义疏等流派相继出现,对经典进行解释和阐述。同时,史官记录了三皇五帝以来的世次和国家兴亡,而传记、小说、方言、地理、职官、氏族等也均源于史官。自孔子时代起,儒家经典开始修明,道家老子等也著书立说,形成了诸子百家的局面。文章还描述了历代文章与时代的兴衰关系,以及书籍的收藏和整理过程。从汉代到唐代,书籍的分类逐渐明确,形成了经、史、子、集四类的分类体系。唐代开元年间,藏书达到鼎盛,著录书籍达五万三千余卷。然而,历经战乱和变迁,大量书籍散失,仅有部分俚言俗说得以保存。文章最后详细描述了隋唐至五代时期书籍的收藏、整理和保护过程,以及战乱对书籍的破坏和损失。

阅读

相关人物

劉仁軌
责任者
戴至德
责任者
張文瓘
责任者
李敬玄
责任者
郝處俊
责任者
來恒
责任者
高智周
责任者
李義琰
责任者
裴行儉
责任者
蕭德昭
责任者
李義琛
责任者
張楚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