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遺闻 卷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北遺闻》 古籍
唯一号: 060120020230001554
颗粒名称: 東北遺闻 卷四
分类号: K928.703
页数: 110
摘要: 本卷汇编了中国东北地区历史、地理、文化遗迹。包含了古代建筑、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墓葬、古代战场、宗教寺庙等多种类型。
关键词: 名胜古迹 东北地区

内容

大寗遠碑
  法庫縣東四十里有村曰大寗遠碑又曰大明安碑相傳唐太
  宗征高勾麗還朝勒石紀功疏碑扵此因代遠年湮碑没扵
  土無迹可尋或謂碑為明代所建縣志两存其說未知孰
  是案唐代至今千有餘嵗碑為兵燹摧殘風雨剝蝕容
  或有之若明為近代所建碑碣比比皆是何至遽無踪跡耶
  二說究以前者為近理
  遼川州長寜軍故堡
  北鎮縣南三十里許有村曰壯鎮堡有舊城遺址在𤇟其南
  北二門尚存相距不過半里許南門僅餘两旁殘堵矗立
  若双塔然北門稍完好然城甃亦無存其名不可知相傳故有州
  長廯署今皆淩夷矣按之載籍連扵漢魏之險要縣地置川
  州長寧軍初曰白川州後去白字領宏理咸康宜民三縣属
  中京道金太定六年廢州為縣(宜民)元復改州属大甯
  路明廢核諸通志攷其道里方向在北鎮之南壯與川為一
  聲之轉鎮與州乃陰陽之分是直語音傳訛耳壮鎮者固
  川州也其為川州故堡盖無疑不以為金明故址者云故有州
  長廯署也不以為元故址者址殘殆盡為時較久似非五百年
  內物也
  寧遠牌坊
  北鎮縣城市中建有寕遠牌坊以石為之高二丈餘橫贯東
  西市塲門首行人往来扵其下牌坊上刻盤龍下有双獅
  靠柱工程頗為浩大牌坊之頂有竪匾上刻世爵二字中
  有天朝誥券四大字並有鎮守連東總兵官太保兼太子
  太保寧遠伯李成梁等字樣詢諸老者云此牌坊建扵
  明朝特代明太祖為功劳卓著之鎮守東邊總兵官李成
  梁所建今雖數百年一無朽壤之處也
  遠東丹王墓
  北鎮縣設治較早古蹟甚多然簡册闕如傳述無聞故
  多淹沒而不彰聞翳巫閭山最高處有樓曰望海通志謂
  遠皇王托雲爱其奇秀購書數萬尽置山之絶頂築堂曰望
  海及卒遂葬扵此按托雲本作圖欲一作突欲為元耶律楚
  材之八世祖封東丹王墓今無攷邑東双台子邱居人有業陶者
  發邱取土下見古墓賻〓明器甚厚款識多不可辦王既藏
  書中志載墓在本邑此或即是亦未可知也
  營盤
  遼界昔為高勾麗舊址故其遺蹟存者尚多縣東南三
  十里餘蕭塞門村後有唐將薛仁貴平東遼時所建之
  营名曰营盤中間成方壘縱橫均六丈餘惜乎風霜屢蝕
  墻垣頹圯荒湮蔓草莫可辦認矣
  朝陽寺
  法庫縣北里許曰寶隆泰山高約百丈怡與北邊門相對山
  陽之半古寺屹然規模閎壯殿宇巍峨依附山形後高前
  下先得日光故曰朝陽遠挹山光近臨邊徼登臨一覽全
  城暸然為元至正九年所建清順治九年重修見縣志
  相傳清太祖征烏拉部時敗科爾沁來援之衆駐軍扵
  此至今寺左巨石上竪纛之眼仿彿猶可辦𤇟
  响山
  响山在本溪縣治東北三十里土人以其昔嘗丁冬作聲
  故名之曰响山或又曰想兒山相傳昔有某姓母子二人居山下
  屋前種萌蘆二株結一實大可盈抱母子皆爱之日必撫
  摩數次一日來二老人操楚音見萌蘆而異之就商其母
  子願以多金易𤇟母子睹黃白物早已心縣目迷首肯者
  再老人乃約立秋後三日來取付金訖而去母子得金甚喜
  然頗疑老人之行尾窺其所徃至响山下一老人忽曰俟萌
  成時執向此山一摇則山立開而寳可得矣言畢相顧
  大喜母子聞老人言歸而竊計曰葫成時當先試之乃日
  夜盼萌之長成及立秋前一日萌毛盡脫而色變白母子喜曰
  萌成熟矣乃急摘下携至山下搖之山石忽崩然裂開聲
  如雷鳴石門內現出平坦之大院落中有白鷄黄馬往来馳
  奔飛鳴子急入內捕之觧腰中帶繫禹而拽之禹掙扎不
  肯出盡力扯之帶断山石轟然復合矣其子閉扵山中不可
  出其母日夜守山下而哭淚盡聲嘶不數日而死鄉人哀而
  憐之掘土葬埋並名之曰想兒山也山之周圍約五六里樹木
  茂密入夏時為盜賊出沒之蔽山之西面爲安平貝勒杜都墓
  豐碑高聳古栢参天安平貝勒者為前清王族在遜清時
  春季皆派人致祭革命後掃墓無人苔苓滿徑一片荒
  凉也山上有古域墻己傾頽墻內有青石板一大可五六方丈
  踏之硿硿然作聲鄉人云石板下為一井乃高麗人所覆者
  井中何物則不可知亦無人敢啟云云
  老邊
  海城縣西北新台子村之西太子河左岸有古邊一道俗稱
  老邊建自何時不得其詳惟據父老云老邊南起南海(遼
  河口)北至萬斯布(約在栁邊之外)為古連東之界線迄今
  尚存遺基如瀋陽北之老邊村及牛莊北之老邊村皆是惟
  新台子之老邊遺蹟獨著高約二丈五尺寬約六尺有邊門二
  曰珍珠門曰二馬門今雖無門而名尚在且沿邊多古域如
  開河城古城崗唐馬寨域等處域基猶存相距各二十里
  大有軍事設備情形盖隋唐之際高麗築以防中國也
  唐征高麗恹復遠東即命尉遲敬德為穆家堡(遼陽
  界距村十里)守備鎮守沿邊一帶當時之重要可知矣
  响井
  本溪縣街東西北三面環山東山後之最高嶺上有响井
  在𤇟井中投以石鏗鏘作聲數時不絶故鄉人名之曰响
  井井口為圓形面積約八九方尺其深不可知或曰與太子
  河相通或曰與後湖相通本溪湖卿人皆稱曰後湖試傾
  蕎麥皮扵井中則自後湖口流出𤇟相傳有張姓貨郎
  居嶺下其妻某氏不安扵室張不知也一日妻嚷其領逰响井
  張欣然從之至井上張携妻手俯首覌井其妻故作恐懼
  狀退立張後以手推之張不防失足墜井中妻帰與情人潛
  逃村人無知之者两日後村中某氏行經井傍聞井中有呻
  吟聲心異之呼村人執䋲向井中繫之結䋲數十丈拽之出
  視之乃張化貝郎也頭破血流問之幾不省人事村人抬之
  數月竟痊癒欲尋其妻則早己鴻飛冥冥矣故拉
  雜記之耳
  石人溝
  開原縣城東五十里有一山溝曰石人溝在清河流域內(清河
  係遼河支流)距尚陽堡十里該溝居民依山落户参差不整
  約有五十餘家率皆農人去村西里許為東西車道往来
  圍裡之西豐縣山城子朝陽鎮等𠙚者無不經由此道道
  之北邊有老榆樹二株樹下立两石人形狀相同耳目口鼻
  俱全两手垂下而帖身惟胸之下直圓如柱據該地土人言
  二石人扵百年前黑夜乘風而来當時無人居此較近村人
  聞之爭相奔視傳為怪異厥後地闢人漸集居稱為石人
  溝馬凡往来重車不待過石人前車夫率先下車持油
  刷塗石人之光頭畢返而進行不必車必患顛覆此舉迄
  今未除良可怪耳據鄉老云開邑古属韓國後為遼金所據
  人言黄龍府即在開境韓人貴族坟墓必立石人此二石人或
  韓人坟墓所立之物也至今石人尚在塗油如故云云
  木葉山
  北鎮縣醫巫閭山為幽州之鎮虞舜以来已見典籍峯巒
  環拱周二百里宜乎各有専名然皆無聞或雖見志傳而又
  莫可指寔今攷遼史地理志木葉山在永州潢水土泘合流𠙚
  明一統志木葉山在廣寧中屯衛東三十里上建契丹始祖
  廟讀史方輿紀要廣寧衛東三十里有木葉山契丹主建
  南樓扵其上今在衛境內永州非此山也按三說各異相去縣
  殊攷遼史所云當在邊外喀爾喀河南明志所云當在錦縣
  境內今皆無其山名若指後屯衛言則與閭山絶頂之望海
  樓合樓固遼東丹王藏書𠙚其墓亦在邑境所謂南樓者盖指此
  髙麗土域
  安圖縣北古洞河有髙麗土域一前有大河形如玉帶
  後有奇峯狀似盤龍地勢之勝山水之幽無過此者是
  域周圍約五里許墻髙丈餘形為四方每方一門聞諸鄉老
  謂髙麗盖蘇文所築前五年時有楊姓者在城內盖房數間
  未及一月盡為火燬幸未傷人據楊某云此城死人甚多每至
  夜深常見火光四起照耀奪目並聞市肆喧嚷買賣聲
  不絶扵耳故人不敢在城內居住現下域內仍未開闢云云
  馬鞍山
  開原縣東南七十里有山曰馬鞍山又名曰向陽山因狀如馬鞍
  故名山之髙超出附近諸峯石壁峭立髙數十丈人至其下不敢
  仰視峯巔平坦如砥面積約二三畝許有棋盤一具其子皆
  石為之㳺士常三五成群相互手〓又有石鏡一面聞先人傳
  言由鏡中一望則中國名勝之區一目了然己被村人毁壞不
  可再照矣
  岮子洞
  復縣城西泉眼溝距域約五十里遥望海中有岮孤立扵汪洋
  浩渺中岮之腰有洞二石壁中分類人工之所設施詢之居
  民有云為波浪之所激蕩者有云當清初䧟遼西諸郡時遺
  老鑿此以避兵者二說莫裏一是也
  明鎮東樓
  北鎮縣近治三里許有山曰三皇嶺登臨遠瞩全城在望上
  有孤堵峭拔挺峙髙約四丈盖髙樓前面之半片也若木
  板直立上端稍濶中細似蜂腰下磅礴三丈若座甃額大書
  鎮東樓三字西旁款識為弘治八年六月某日至其用途及建築
  人氏則因文獻不足無可攷徵獨怪其以半片墻孤峙四方
  能延至今不隳圯亦足異矣
  徐彦昭墓
  海城縣西二十里有一古塚據父老傳述係明時徐彦昭之墓
  形如常墳惟墓前石人石馬排列十餘惜近年來牧童村
  叟樵採牧畜扵其旁雖墓則猶是而石像己殘毀不堪矣
  萬年柴
  梨樹縣之東郭家店驛之西中有青石嶺〓雖髙不及
  十仞而林茂草秀寔異他山嶺之隂有洞如釜深約二尺其
  中則樹枝縱橫木棍顛倒約可一束牧童豎子多取以為
  逰戲之具然雖年復一年而木棍樹枝則終不少缺清咸
  同間来一丐僧破衲草鞋形極污穢至洞口將其中之木
  柴捆鄉淨盡負之而去去後此地之士著者以為此僧定係
  仙人將柴預存扵此别覓佳境至佳境已得特来取柴
  咸謂早不知此柴之貴致此萬年柴復為僧得良可惜也
  東京城
  考諸史記唐時有渤海國爲靺鞨人大祚榮所建其子大武兿
  以後拓境日廣奄有松花江以南迄扵日本海之地建五京扵其
  間一爲上京龍泉府二為東京龍原府三為南京南海府四為
  西京鴨緑府五為中京顕德府查吉林甯安縣西南七十里之
  東京域即渤海國之上京龍泉府也現在此城每面十里尚
  有城墻之遺蹟存在俗呼之為外城而東京鎮之街市及居民
  在此域內又有每面三里之內域俗呼之爲紫金城內有金鑾殿
  八寳琉璃井東宫西宫花園鈎魚台点將台五鳳樓養魚池駙
  馬府喇嘛廟等遺蹟皆為昔年原物傾圯之土石瓦礫堆積
  為丘陵狀並無寳物存在惟當年建築之柱砧石仍存細察
  之猶能辦房屋之間數囬憶當日繁華狀况定不亜扵現在
  之北京也
  薛禮站
  鳳域縣城北三十里有村名薛禮站者為安奉往来之大
  道昔曾設驛站扵此古城遺蹟厯厯可攷惟不知肇扵何
  特在城西半里許有土圍土人指爲唐朝大將薛仁貴屯駐营寨
  顧名思義當不為無因也
  猴石
  吉長路九站渡松花江折而北行約五里許有猴石在馬西在
  二面環山山勢嗟峨層巒叠嶂東南二面則為發源扵老
  爺嶺之蟒牛河圍繞如帶水勢湍急猴石則屹立扵中
  間之廣塲週四大許髙七丈許頂細底巨傾向河中宛如
  一大猴蹲馬其尤奇者身部四肢頭部五官俱與猴肖行
  人至其下覩其形加以聳峯助势流水助聲無不毛骨
  悚然惜不知其来厯者也
  九頂鉄杖山
  本溪縣東南二百里有山曰九頂鐵𭩚山因其山巔九峯並
  峙故名之鄉人相傳有長眉李大仙者嘗修道扵此山週圍
  約十數里樹木茂密行其中不見天日山上有古廟墻垣已傾圯
  廟後有石洞即相傳之八寳雲光洞乃李大仙練道𠙚也洞
  中有石床石盆石碁子石棹等物如入太古之世山巔石砬上有石
  龍二鱗瓜天成形態如生口中各含石球一鄉人謂為避風珠
  也此山雖髙無甚大風某年忽來二南人盤桓山下數日乃
  去相傳珠被取去而此後山上風聲遂竟日忽忽矣今尚
  如此也
  唐塔
  鴨緑江十九道溝之梨樹溝口其髙埠上形如龍首者即唐塔
  是也相傳塔係唐時修建塔底甎方可盈尺泥貭不甚細𧸐塔
  頂明時被風吹折據土人云十數年前姓潘者見塔前有一石碑
  甚小上勒篆文不能辦後被韓人捐毀查此塔建立已久或云
  尉遲敬德所築或云薛仁貴所築碑屹無存未易攷核惟
  所稱皆係唐人其為唐塔無疑有某登塔眺遠見塔內有木
  牌一上書宋字近視之乃李石呂太守懷古七律三首中有
  (夢裡飛熊探雪窟眼前駑馬駕冰舟及膽落三韓憑
  妙算功收一箭肅邊防)讀之之句而九部河山三韓風雪
  宛然如在目前也塔後有一池池旁荆棘删淨聞昔張鳴
  歧太守擬修草𠅘扵上名為京祜𠅘也
  甯家山仙洞
  鉄嶺縣西南七十五里遼水南繞山勢險峻怪巖峭壁入
  目驚心山陽有仙洞門大可客三四人予客𡻕逰此訪諸鄉
  人謂當前清光緒年間有布衣老衲来洞居之閒一出亦
  不肯與人交一語故不知其何姓何来日以何為生計年餘
  竟不知所終群謂仙去迨宣統元年有山東胡孝亷設
  帳扵魯家窩棚篤嗜神仙聞茲約諸徒共徃探之洞中
  羊腸崎嶇步履維艰行數武稍寛敝两壁岩石多平
  滑可爱復行數十步整潔若屋有平石如床如櫈者
  盖老衲養真之所也更進無他奇惟寒氣凛凛過人並溪
  水由石隙流出橫亘洞中孝亷猶欲前行而生徒咸畏
  懼乃帰也特誌之
  十三井
  拜泉縣東六十里有鎮曰十三井古名不可攷故以十三井為
  名馬據鄉老所傳民國初年當局出放街基領户某曾掘
  得銅佛五尊古香古色儼然如生一𫤘童戲以長䋲結成圈
  套一端縛佛頸一端繫己項馳而曳之俄頃兒頸大腫呼痛
  喊救急觧䋲腫立消而痛亦止是夜𫤘寢時家人不察以佛
  置𫤘脚下𫤘竟精神恍忽叫號不止如入魔然移他𠙚兒
  乃愈嘻神顕聖耶佛有靈耶
  仙人橋
  瀋陽縣城內磚城外西北隅據父老相傳昔日該𠙚極
  荒凉惟護域河盈盈一水而已東南岸有仙人洞香火
  頗盛西北岸有某甲設酒肆於此其釀酒獨得家傳異
  常芳冽以是得中山之名就飲者踵相接某日有二叟徃
  沽飲興甚家一舉十觥不醉亦不與他客交一語飲訖付
  錢而去如是者數月而酒客擁擠逈異疇昔且數月不釀
  酒甕亦不竭所謂座上客常滿罇中酒不空者是也肆
  主初固疑二叟踪跡倏忽至是愈懷疑不釋俟其去潛
  跡之見其至河而没始悟此殆仙人(俗稱胡仙)之佑我也思
  所以報之黙念此深且寛者阻隔南北何不修橋一座以迓
  仙跡藉以酬德乃出資造石橋一座橫亘東西長且數丈
  並名之曰仙人橋眾皆不知其所指詎橋成而二叟不復至
  座客亦漸稀酒甕亦頓竭肆主始白其事扵有眾眾人有
  究其洩漏天機者某亦自悔不數年而歇業今該𠙚河
  已填平橋址無遺惟仙人橋之名猶有知也
  平頂山
  本溪縣城內街南望髙峯抻雲端然聳峙如屏者平頂山
  也濯濯無樹木與縣街隔一衣帶頗稱形勝東瞰太子河
  蜿蜒西逝在安奉路奔騰胯下扼水陸之險當南北之衝
  有事之秋兵家所必爭者也山下有廟金碧輝煌猊頗莊
  嚴廟中有鉅缸二口相傳為神彈弓李五挑至山上者每缸
  皆能容米數石李五將軍之神力可想見矣廟前有泉水
  冬夏不絶後有孤墳僧人謂係李五將軍之墓孤塚
  聳立祭掃無人𮎰烟蔓草不堪入目臨風憑弔甚可
  慨馬
  寒江
  撫順縣城東二里許有水自北来相傳即古之寒江至今
  雖盛暑其水無温氣川西約百數十武有土台突出地
  面十數尺似係人力築成相傳即樊梨花(薛仁貴子妻)之
  㸃將台也後用故三貶扵此然無志乗可考惟至今童謡
  尚有(二月裡草芽發三貶寒江樊梨花)每遇𡻕首娛樂
  時兒童相継謳謌此雖山村野語要亦不謂無因姑誌之耳
  黑魚溝
  黑魚溝在伊通縣河之東偏發源扵村南之蓮花泡溝雖窄
  而厯年頗久水雖淺而永流不竭據鄉老云昔有黑魚二尾
  樓此溝中時化人形衣服都麗冠冕堂皇常乘車四方散
  逰有時在遠鄉與村晤即云于氏村人亦不知其為何許人也
  久之始知其為魚及逰倦乃復還溝中夜間有見其真形者
  色純黑髙丈餘圍可拱把立溝中若二旗杆然故此溝此村
  皆以之而命名今則河溝仍舊魚則不知逰何𠙚而忘返也
  三道亮子
  甯安縣西南五十五里之牡丹江中有三道亮子又作梁子
  相傳係甯古塔第五世協領瑚滿之四女選為清康熙帝貴
  妃(俗謂黑妃娘娘)為其母家漁業便利起見請敕修三道
  鉄亮子其寔鉅石橫江無所謂鉄無非以天然形勢略施人
  工便為魚亮謂為敕修然歟否歟姑誌之云云
  武功將軍墳
  將軍崔姓軼其名清封武功將軍也墳在黑龍江省域東
  北五里許山極幽僻地多古榆𮎰草野蔓断碣殘碑坆之墻垣
  因年久失修亦不復整𪗄矣院中有青松一株髙五六丈
  姿勢参天似表示將軍舊日之客光以傳不朽者也最
  奇者門東贔〓鑿去双目相傳初時東西二碑下皆贔
  〓次年西者遁去故將門東之贔〓鑿去双目至扵碑文
  則經風雨剝蝕字跡糢糊不可办認僅看出清乾隆年四字而己
  龍頭山古井
  鳳城縣南百里許之龍頭山上有玉皇古刹刹後骨石峻嶒髙
  不可攀其前則叢草迷離有坦途約丈餘向傳有古井深不
  可測井內繫有巨鏈外鎖石孔謂係謫仙所居無敢或動清
  光緒中𡻕大旱農民禱雨陟此或曰能使謫仙翻身可得甘
  霖沛降乃合群力拔鏈出積二十丈許眾疲極一鬆手而鏈
  驟然下眾力莫能止眾大駭謀共塞之盖以方石𫎇以厚
  土迄今三十餘年已渺不知其所在矣
  王爺墩
  遼陽縣村北八里許有𫎇人村落曰三眼井村西里許有
  土台一髙約丈餘週五丈許圍生合抱之樹數約千章緑
  葉扶疎葱蘢可悦台之上面平滑可𬋪有巨石五擺
  列若棹櫈馬詢諸土人則曰此為王爺墽盖僧王微時
  為法庫太發號牧牛曾盤踞扵是故名嗣因博旗絶嗣
  王承其乏豐功偉業彪炳千秋地以人傳良有以也今博
  扎薩克護持維謹亦保存古物之遺意也
  虎牛溝
  吉林縣西北二十里有溝名青草溝形如牛角既深且
  遠溝口有農户数家一日某農户雄牛失去旁牛帰
  来滿身汗淋漓如此由此日到時即失旁午必歸某
  疑之明日牛又外出某遥隨之至該溝深𠙚處見遠𠙚有
  黄色小牛卧扵草中細視之身有黑道乃虎也遂隠身
  石伴窺之虎見牛来起身迎閗中亦急奔赴敵你撲我頂
  擾作一團某急奔囬家中持槍復往照准該虎一槍即
  殪〓至家中剥下虎皮置石上晒之詎意牛由外入遽
  見虎皮疑虎又未𡬶閗遂後退数步猛力頂之砰然
  一聲頭觸石烈而斃眾農户因虎中均斃遂將青
  草溝改稱虎牛溝馬
  繆將軍墓
  鳳域縣南沙金厰有古墓三𠙚均經䧟落惟碑碣尚存一日
  明故振遠將軍繆公之墓一曰明故𠙚士繆公諱暹之墓
  一曰明故恩官繆公希武孺人朱氏之墓餘有殘碑數
  段清附生何恩崇有詩云壯士功名何𠙚覓猶留𮎰塚
  在人間即記此也
  㸃將台
  盖平縣東北張官屯村中有点將台馬相傳唐初東征
  大將張士貴增屯兵扵此台即當時所建也台髙二丈餘
  每方面長約十數丈均以大石壘築頗為堅實四角有古榆
  四株民國四年秋西南角一株為風雹所摧今已僅存三株矣
  荒榛断梗碎瓦殘磚狐蛇出没扵其間蛩蟬悲吟扵其
  上昔日雄風而今安在哉
  毘盧寺
  海城縣南二十里許有毘盧寺其寺旁有唐時巨松一株
  據該寺僧人云唐王征東時曾在此𠙚紥寨廟旁之巨
  松猛畄䋲痕即當年薛仁貴在此拴馬之遺跡也忪下
  之石尚有馬蹄印騐之己糢糊不清山下之河即淤泥河
  所云淤泥河救駕即此地也昔年南流入海今已淤寒不
  通矣
  紅銅炮
  撫順縣域內古稱鎖陽関惟不知㕫自何代據野史相傳
  當在唐代以前域東五十里許有下哈達村三面環水北依
  崇山山巔凹深丈餘依山砌石而為域即髙麗域內縱
  橫數十武山背如削雖有籐葛川無可攀附但左右
  峯巒綿互無路可登僅山隅有曲徑誠為天險地城上有
  巨炮控挹東南口經盈尺長丈餘係紅銅貭今人皆尊
  為紅成大仙無敢逼視者遠近人多供俸之此炮之由来鮮
  能道其詳有言髙麗棄城時所遺但髙麗棄域時必在
  唐代彼時尚無炮大似近𮎰謬查該村有將軍墳其碑
  文載完顏氏起扵寧古塔從清太祖入関厯數十战卒扵
  斯而葬馬以此推想或為清初完顏在此作战所遺未知孰是也
  奶奶石
  黑龍江有瑷琿縣境內之大興安嶺綿亘千餘里森林密佈
  昔交通梗塞之際人跡罕至有清以来黑河金厰事業發達徃
  來行人絡繹扵途大興安嶺為赴黑河之孔道此山巔有大石二一
  小者為老爺石其大者為奶奶石在途径之旁相傳謂古昔開山
  時(年代不可考)有夫婦二人終老石上旋即為仙靈騐異常迄今
  行人經過斯地者無不焚香祷祝以祈平安以故該石週圍建有木
  栅滿掛紅綢或紅布之匾額香煙缭繞晝夜不熄者也
  懸墳
  鳳西縣南七十里詩雅甸處有縣墳一座週三百餘步髙數丈
  然若山相傳馬三寳征東時葬此在數十年前墳頂有小孔
  幽黑难測牧童戲以石塊投入移時錚錚作金鐵聲前鎮使
  馬公曾為之修補立碑誌之
  輝宗寺
  奉天省潘陽縣城南門臉迤南今属扵貧𫤘學校也攷諸宋
  史本紀紹興五年四月甲子徽宗崩扵五國域茲建廟扵瀋
  陽者盖宋洪皓張邵朱弁等望祭宵哭之地查五國域
  在吉林依蘭縣近旁建炎三年金人流洪皓扵令山冷山在
  黄龍北黄龍在開原北開原固密邇瀋陽也又金主都會
  甯(在今吉林阿城縣南)宋使徃来如何鑄由汴入之張邵
  由祚也(山東諸城縣境)徒之朱弁王倫居之瀋陽亦使
  軺必經之路寺之建有由矣然何以易徽為輝纍呂或不
  無避忌猶之花蕊夫人祀蜀王孟昶詭云張仙也抑或後
  人改建因其名而易之也間嘗入寺考古苦碑匾無存居
  人率皆勞働輩無足與言夫有宋迄今厯三朝七百餘年
  公主影祠
  法庫縣西四家子村有前清端敏固倫公主之影祠在馬磚殿三
  楹石垣四遶院宇清幽裝飾古樸相傳為聖祖康熙之女
  下嫁扵達旗者卒年三十有二建寢垣扵黑山即王陵山西
  麓去祠東北約五里許祠中所奉之影即其生前肖像繪
  事精工豐姿生動天潢雅度玉貌絶倫宫樣紅妝金龍被
  體右手持珍珠念珠㳟謹當胸左掌擎貝葉梵經舒
  橫在𦡀端坐凝睇儼若遐思之狀影髙五尺質為錦綾
  裝以香檀之龕籠以玻璃之幕上橫小額約尺有咫〓
  曰公主喜容雖迄二百餘年風采猶昔瞻覽之頃不覺令人
  有今昔之感馬奉祠事者初為四姓故村為四家子距法庫
  僅四十里云云
  小龍灣
  遼中縣西南五里許有一村曰小龍灣原名為張家村據
  鄉老相傳謂道光年間一日濃雲忽作風雨交加龍自天降
  止扵街中頭如羊首下属扵地其尾連天至三日始忽然不
  見村中皆以為瑞恐後泯滅遂以村名以示不忘耳
  和碩公主墳
  瀋陽縣西北三十里有和碩公主墳在馬背倚髙邱前有香
  水溝一灣廻抱如帶两岸蒲草甚多墳勢隆起塗以白堊
  前有石碑滿漢字跡清朗可辦松樹成行風来有聲
  惜乎朝市變遷銅駝荆棘滿目蒼凉可慨也夫
  沙崗
  台安縣位扵遼桞河之下流地势平坦沃野千里一望無際
  惟少名山僅有縣西五里之沙崗馬崗長約四五里屈折起
  伏遥望之如白龍貼地首尾仰起背上楊桞千株白緑相
  間如天然圖畫其可覌也崗之成因不可知以地势考之
  當為風旋細沙遇樹堆積而成因地當渤海灣與東内𫎇
  大陸之交春秋季氣流交换時起大風沙土飛楊常至
  不見天日據土人云此崗能移動六七年前尚在縣之西南
  方今已北移四五里在縣之西北崗之北端已達某村住户
  之門前數年後該村恐有覆没之虞矣又堪輿家謂此崗
  乃早龍台邑連年患水不致淹没者此崗保護之功也使
  將来此崗移去台邑恐有其魚之憂矣
  薛仁貴飲水石
  鐵嶺縣城東四十里貓崖子村之柴河河中有巨石長可
  丈許手足印各一𦡀盖印一深約寸餘厯厯可辦據附近
  父老云當薛仁貴征東時行軍此曾在此石上俯飲河水
  留此誌之耳
  塔彎巨鐘
  撫順縣古號鎖陽面水背山堪稱英雄用武之地自漢唐
  迄清战事不知經幾許矣域南渾河對岸有村曰塔彎村西山
  腰有塔向北傾村之得名盖由此也塔為八角形建扵唐太和丁
  卯𡻕嵗相傳塔上有鐵鍊與撫順北山髙爾山之塔相繫中
  縣一巨鐘不時自鳴每鳴不出数日必有不測之警當日俄
  戰爭時鉄練被流彈所折鐘墜渾河中今已不可復見
  惟塔上練端長十数尺至今尚在或謂此塔之彎即被鉄
  練所曳是說也
  金猪圈
  鉄嶺縣西南六十里有朱龍山以其蜿蜿若龍而名山之東
  映蓮湖山之西環遼水靈景幽嫻足娛心目而金猪圈尤為
  慫人聼聞斯圈倚扵山峯之後髙两丈許方廣可四五
  𡬶皆巨岩錯雜相叠如平屋狀門向北大可容人上鎸
  金猪圈三字鄉先達皆謂昔有金猪大小共數十外出
  牧樵者見而逐之入圈而没鄉人坐守門旁欲待其出獲
  而沽之則終日不出馬迨日俄战時遂為砲彈炸毁金猪
  亦一去如黄鶴不復返矣惟探奇者尚時有至耳
  看花樓
  看花樓在鉄嶺縣東門外四眼井路西之陳姓院內相
  傳係明甯遠伯李公成梁故宅看花樓即係李公所建
  至今樓址猶存上有石額橫尺許縱可倍貭係紫色其
  石紋若梅幹参差錯雜宛如梅樹故俗稱石樹開花士
  人以為奇事曾有人以詩詠之曰吳宫麋鹿走西子尚
  欄不逐五湖去浣紗溪自寒預知百卉盡寄影紫雲
  英天外無幽草梅花結古盟此一段軼聞者也
  明尚書劉國晋墓
  鳳城縣古號龍原唐代薛禮征東古蹟頗多距域東
  南六七里有鳳凰山在馬據鄉光言當年鳳凰曾棲
  扵此雖語不經然芳名猶在山內松栢参天古刹櫛比
  涉足其間大有世外桃源之概由廟而東穿石洞為覌
  音閣由閣而上為朝陽寺寺後尚書墳在馬墳前有石
  碾石磨墳左有碑碣數道係當年尚書隠居時自
  述其事蹟被風雨剝蝕魚魯难分墳右有茅屋數椽
  雖有遺痕然亦頽塌不堪矣墳後縣崖有詩云洗耳
  不聼塵俗事閉門靜讀古今書功名利祿如春夢南
  北混爭盡迷徒下書明尚書蜀南劉國晋題讀此未嘗
  不嘆也
  九頂鐵义山 續
  此山為遼東之勝地上有九峯中有一洞洞石噐零星不啻
  天然之博物園也故人此號之曰九頂鉄又山八寳雲光洞有
  某君至此山一逰據云山徑崎嶇無異羊腸大樹萬章蕭
  然道側造巔之遥足十餘里也內寓道士童顏白髮和藹
  異常當徃謁時諄諄導示所謂洞八寳即石龍石虎石
  蛇石魚石蟬石羅漢石木魚石白菜是也他如長眉李大
  仙之石𪸑守真郭仙之石杖以及石棋盤石蝙蝠尚不在列
  洞東有巖因就而𠅘馬內有石櫈石棹及長眉老祖及
  守真郭仙之羽化𠙚也洞西有泉清流激湍斜迤而東
  映帶洞前洞上有天橋髙縣峭壁足二十餘丈據道人云
  橋板時新時舊時大時小夫此橋縣巖壁上逈非人力所
  能及抑亦奇矣相傳有某道人曾越此橋終不知所之名
  之逰此者多銘石誌感無如殘碑断碣字亦糢糊尚完
  全能辦析者惟遼陽郎太尹逰鉄义山之碑銘耳其文曰
  山崎嶇兮崱屴洞㟏芽兮杳冥物華天寳人傑地靈九頂
  環繞八寳零星王皇大帝法界三千宜乎長眉老祖守
  真郭仙扵茲羽化而登仙矣原夫洞生雲兮五色石木魚兮聲
  清托天象兮透幽避風珠兮光瑩石井石碑兮山川壯色石龍
  石虎兮風雲從行豈非天造地設以毓山川之靈秀而開千
  百之偉覌者哉
  一面城
  梨樹縣属四平街驛迤東有土堤瓦礫詢諸父老謂此係
  一面域不知建自何時相傳有二巨蟒每當日出時南北橫
  亘岩長虹然翌日必大風雨夜闌人靜時笙歌聲與鬼哭
  聲錯雜而出附近無敢宵行者若誤入其境則竟夜
  不得出故人多謂之為鬼域自築新市塲後人烟稠密
  消寂無異惟父老言之鑿鑿如曾親臨其境者也
  海雲寺
  營口縣大石橋鎮西南五里許崗巒起伏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迷真山也山上古刹即海雲寺俗稱岳州廟或娘娘廟至於建
  自何年因碑碣字跡為風雨剝蝕糢糊莫辦該寺依山麓
  建築分上下三院拾級而登廟貌巍峨總計不下數十間所
  有棟樑强半以直径二尺餘之石柱為之聞諸該𠙚之野史云
  昔日有三女子行路扵日暮途窮之際遇一𪉩車遂向該車要
  求載之而行御者以載重天晚拒之此三女再三恳求車夫以
  情不可却乃允其請及登車車行如飛抵山下三女舍車登
  山其最幼者首先登臨故該寺之正位遂為幼者所佔據云三
  女即三霄之現身也後當建廟之際值天大霧對面不見人臨
  近村落但聞山中叮噹工作之聲及煙消霧散而新奇輝煌之廟
  宇露馬故相傳有魯班代修之說其工程之浩大為吾奉各
  𠙚廟宇每年舊厯四月十八日該寺廟會相傳昔日赴廟會
  者有謂其鞋帰時必破及其帰時果破其靈騐如是故廟
  會時香大極盛近来迷信漸破而該廟會亦日漸減殺矣
  哥哥陵
  法庫縣西二十八里有村曰滿洲屯村北孤峯髙聳两脈岐
  分中為平原該原北部近主峯𠙚則哥哥陵在馬毀圯不堪榛
  莽荒殿宇頽殘陵垣尚在遠望之綠樹叢雜間猶見硃
  紅寳鼎大有大海出日之概相傳哥哥為清太宗之女過継與
  睿親王多爾袞者故不稱公主而曰哥哥下嫁扵科爾沁賓
  圖旗之蒙王無後爵為他支所奪因年遠支疎棄而不祀故
  凋零若是夫以清太宗之英武多爾袞之權謀一世之雄
  而今安在也
  真武廟鐵佛
  鐵嶺縣南三十里之大汎河村為唐代髙麗舊域所有域
  関墻蹟猶有可考現𠙚居民五百餘户實為鉄邑之大村鎮
  其北関髙崗上有真武廟一座正殿供有二丈餘髙之全身鉄
  佛一尊據該𠙚居民言當明朝特有村人徐某者由外赶車
  返里行至村南河邊正逢水漲實属难渡徐某正焦急萬狀
  忽来一老者聲言汝車若能載余必能平安渡過是時徐
  某别無他法即從其言果得安然渡過次日辰初該村北街忽
  現一鉄佛以至於今但事属實否實难考究者也
  蓮泊巨龜
  開原縣尚陽堡東南有蓮花峯其下有蓮泊在馬前環清
  河後帶青山為開原八景之一其南畔良因舊為老農劉
  功所有今則已易數主矣時有𫤘童相謔曰(下河東瞧劉功
  劉功怎的啦讓王八下死啦)盖昔日劉功在泊南鋤地每扵日
  午當天臭漢淋漓輙就泊沿納凉憇扵青石上一日飲酒微醉两
  眼糢糊鋤無一壠地疲罷不自支乃覓卧青石上閉目合晴狂
  吸旱烟約吸十餘袋將烟灰悉尅石上未燼烟葉被風吹燃
  青石翻動將劉功摔至十丈外張目急視見一丈餘大龜入
  波而没被嚇昏迷一病不起盖泊中巨龜乘凉岸上劉功
  酒後悞認爲石被烟火燒痛是以翻動幸未將劉功翻
  扵泊中尚係不幸中大幸者也
  三岔河
  海城縣西六十里之三岔河據鄉老云當唐王東征時時值盛
  夏既無橋樑又無船舶人馬欲渡而不得遂屯兵扵河之附
  近𠙚唐王命從者徃河濱探視水結冰否從者囬報曰否遂
  斬首復命人前徃囬報如初又斬首復命王金可往金可
  者軍中之健將也至河濱見水如故自思如前報斬首之禍
  必不能免遂妄稱水己結冰唐王乃令全軍渡河殺敵扵是
  全軍渡過履如平地惟金可在後自念探視時河水本未結
  冰所謂結冰者實妄稱耳盛夏酷暑安有結冰之理今全
  軍渡此毫無危險可怪孰甚正疑感間囬首北望一片汪洋偶
  一失足遂溺斃水中盖全軍之得渡是河者乃踏多數螃蟹𧒻之
  背並非踏冰也故至今螃蠏背之穀猶留馬蹄印即是之遺
  跡也金可既溺斃扵河中其屍體遂被𧒻所食而留其頭
  扵蟹之胸腔內即俗謂蟹和尚是也致該河之水色現分青黄
  二色亦因被金可之大刀所砍永久不能合一也故金可又稱謂大
  刀王金可(按此事無何書可以攷証王金可三字亦係口述之音
  是否本字尚待攷查)
  長白山
  長白縣故曰長白山爲清太祖發祥之地距縣街二百五十餘里
  山髙可逼諸天群峯咸居其下夏日積雪甚厚草木不生萬
  山環抱曲麓至巔湏一日行程巔上稍平坦長寛里許中間
  有池名曰天池方圓二十餘丈謂昔日天女沐浴之所又云清太
  祖降龍潛伏之𠙚也當明末明有仙女姊妹三人常在天池沐
  浴一日第三仙女在天池之傍拾得神鳥之卵啖而腹部漸髙
  後生太祖故傳太祖有娘而無父此言或不偽矣復據有到
  過其者云若往逰該山至少湏會同十數人尤得携帶乾
  粮水壷槍械武噐併紙馬鞭炮等物乾粮水壷為旬日飲
  食之用(二百五十里無人烟)槍械武噐以為抵禦猛獸之需
  紙馬鞭炮以為祭祀之用每行至山腰無論冬夏忽然狂
  風暴雨飛沙走石或大霧迷漫冰雪紛飛即當燃放鞭
  炮𡘽燒紙馬祝告乞䕶乃能風收雪止霧散冰消山有盤
  道大小百餘盤池之左右舊有木栅業已朽腐不堪池內有
  鯉魚大小不等大有十數觔小者五六觔眼圈發紅脊背起
  金星不時上浮其水經年澄清登南岸遠淫華韓諸山
  均俯首垂手無一山敢仰視者池之東北角約半里許有枯骨
  一具髙可丈餘腿胳粗大骨格魁偉較之今人約逾一半殊
  不知何代之遺骸也該山之陽當半山中有一泉名曰陽泉其
  水由地流出上通天池由南流下漸漸不〓即鴨緑江發源地也
  其流貫長白全境下臨輯寛桓等縣會合渾江抵安東而入東海
  山隂半山中亦有一泉名曰隂泉亦通天池即图們江松花江之
  發源𠙚也北經樺甸延吉敦化各縣蜿蜒至吉林域南轉入黑龍
  江終𡚖北海僅長白一山而發源三江其名勝為何如也
  窟窿山
  本溪縣東四十里有地名曰窟窿山相傳為唐時健將薛仁
  貴戰勝盖蘇文後令髙麗移民遲疑不動薛將軍一怒發矢
  將山射一窟窿可行人馬其髙二丈寛丈餘其南三架嶺直
  岔子等村森林茂密每日伐木者數百人皆由此通過且為本
  溪域厰間徃来必經之要道也
  城子山
  西豐縣之西南四十里雙峯環抱形若大箕韓人隨勢壘石築
  為圓域週三四里有奇勢頗壯麗故山以域名也域之中有台形
  勢崔巍名曰点將台左右多泉泉水清冽適扵飲今也不然
  垣頽台傾泉水多洇鄉人且建為神廟以致故址無存撫今追
  昔不禁令人生滄桑之感也
  王格城
  滿清之初有王格(俗呼王藁)者一粗魯人其事實多不可考
  按東華録載清太祖世居長白孩提時與王格為小友稍長
  二人偕来內地投駐遼總兵李成樑部下充圉隸時京師欽天
  監觀星象指有帝王氣盤踞遼陽發大員来東偵廵李
  疑二人將逮捕事洩二人乘夜逃中途失散太祖獨囬清河擇山之
  髙𠙚砌石為域居中日望王来因此名為王格城云城在開原縣
  尚陽堡東十數里由山下里許望之域方如罫中間凸𠙚似有
  房舍基址及登山細覓則落榛叢莽亂石嵯峨所以居民
  過客均不甚汪意馬
  碾盤姑
  瀋陽縣磚城四隅舊有角樓髙與此樓相埒嗣因𡻕久
  將圯先後折除猶記東北角樓前有仙祠所祀不知何神
  祠前有盤石一具碩大無朋俗稱此石爲碾盤姑姑無敢
  或䙝盤孔中生榆樹一株粗如臂髙丈許因風摇曳青翠
  可𬋪亦異蹟也相傳昔有造紙者面域而居院置石碾石
  盤用以軋紙某日夜午有扣窗相假者音甚嬌細匠人心悸
  不敢語如是者三夕迨四日凌晨起視則盤石己不脛而走遍
  覓弗得駭嘆而己後值重九登髙至域顛則見此石在馬轉益
  驚異不審何以至此鄰人有病者輒自稱碾盤姑姑為崇
  扵是始知此石己為神輾轉相聞閧動遐邇焚香祈禱絡
  繹不絶庚子拳刮前此石此樹尚及見之今樓已拆除嗣
  毀樹薪石亦無存然婦人儒子尚無不知其名者按此事但
  係何人何時置此殊不可考也
  又據相傳云本域小東門北偏北地上有石礱馬中空無軸
  俗稱碾盤姑始有登城者嘗見之石青色週可八九尺當
  中生一小樹外緑有塗朱𠙚近旁女墻多縣匾額或木或
  布皆所以彰其靈應也相傳某年一夜大風雷雨此礱
  由某米店飛来為堆房昔八門皆設堆房駐旗兵守城兵
  發見傳聞滿域爾時神權膨脹香火因之以興夫礱現
  在域頭其事甚怪豈築域時移置之歟然石重城髙磨
  榖奚為扵此其果飛来耶今附祝扵東北轉角之胡仙
  祠祠內龕前有黄袍加身之女像即是也廟祝尊為盖
  花佛域墻就圯毀久禁登域該礱不知存否
  卡倫城子
  綏化縣西十八里有屯曰卡倫城子因村前有古卡倫域遺跡故名
  城已圯毁土圍猶存長約里許髙逾丈餘尚有南門可以辦識
  近来人烟日密老農墾植其間榛莽雖除而古甎古瓦猶觸
  𠙚皆是也綏化轄境為古扶餘國界古扶餘國唐太宗嘗遣
  兵征服之俗故目之為髙麗舊城按卡倫為𫎇古設兵瞭望之
  意既以卡倫名城絶非髙麗舊址可知且唐將薛仁貴從
  李勣征髙麗僅䧟扶餘王城扶餘王域乃今之昌圖縣扶
  餘域也(非吉林属之扶餘縣)據地輿誌所載黑龍江之西嫩
  江之東松花江之北在金為蒲輿路在明為扶餘衛綏化正明
  之扶餘衛亦即金之蒲輿路也金為元滅元為𫎇古族然
  則此域為元金故物而非髙麗舊址益可知矣
  卡倫山
  黑龍江西岸屹立扵黑河𬋪琿之間考卡倫二字為𫎇古駐駐
  兵守望之義則此山為元代開國遺跡無疑證以江之下游覌音
  山為元祖入西伯利亜駐蹕之地並参以卡倫命名之義益信此
  山為元兵駐防之所有人至𬋪琿時每登臨其上遥瞻江東被
  俄侵奪之六十四屯撫今追昔不禁動麥秀之感元祖親征
  歐西歐人至今稱為黄禍而六十四屯為我先烈漢馬所得厯
  元明清五六百年之久不謂扵咸同年間委棄殆盡古人不見
  古蹟猶存興言及此能不潛馬
  八角台
  台安縣城舊稱八角台原為遼中之鎮扵民國二年設治
  始改稱台安據鄉秃云在明季時此地為一片𮎰曠之大平
  原然位當遼瀋與関內之孔道行人至此徃徃迷途不辦方
  方乃築髙台以為行旅之目標台形八角取八方共見之
  意也厥後人口日繁漸成村落此台仍屹立然存立及滿
  清入関此地數經兵燹战乱台竟被毁今則台名空留或又
  八角台原名巴家台因昔曾有巴姓者居此台下故名之也
  寒江城
  撫順縣城北十二里村曰會元堡四通八達為古重鎮雖代遠年
  湮無從稽考而附近村耆均畧能言之據云該村昔為髙麗
  寒江城因城東有黑水一灣冬夏常寒故名當唐太宗時薛
  仁貴奉命征髙麗苦战經旬始下此城清光緒戊戌年村河
  水溢由沙中冲出髙麗呂鉄輦一具鉄盔帽一頂以及銅鍋缶
  碗等數事惜鄉人不知保存已付鉄鍋鎔毀矣惟城其猶存
  寒江依舊滿目蓬髙供人憑弔而已是村有馬姓者族大而繁据
  云係髙麗之苗裔者也
  架砲台
  鉄嶺縣西九十里遼河東岸有石佛寺村為瀋法来徃通衢
  村西半里許有山二傍河陡起北山髙七八十丈上有塔十三
  級聳入雲霄為遠近行人所共知其南山髙不及北山之半
  其巔有台台向東南有門門上有石刻架砲台三字雖風雨
  剝蝕字畫立台上俯視東南皆田疇阡陌中隠隠現一城域基方如
  罫縱橫約二方里或謂营壘舊址北近然殘甎碎瓦滿目𮎰
  涼何代遺蹟殆無可攷矣村中父老只知是髙麗所建築然
  言之亦殊含混
  奉天九門
  奉天瀋陽縣城內八門也聞增拓(縣志明洪武二十一年因舊址增
  築四門清天聰五年增拓為八)時擬闢九門嗣不知因何而止
  或謂囿扵風水或謂避蠍精也(一說謂避蠍精闢而復堵)據父
  老傳說某商肆學徒送貨帰偶登域見一大踟跦過其前
  相距數尺外復有一巨蠍两相格閗糾作一團蠍屈尾射其
  毒汁蛛遽折回箭眼(城制一堞二箭眼所以發矢者就一
  小石拭之石青白而澤拭畢返閗再接再勵屢螫屢拭
  蠍毒盡漸不支徒念石必寳貴潛取之迨蛛返石失皇皇殊
  甚宛轉而殭再視蠍己烏有矣徒懷石帰用以治瘡癤與
  無名腫毒立愈肆主欲奪取之風聲傳播人遂謂有蠍精
  門未闢按該𠙚域垣突出確有闢門形跡然其附近居屋
  多蠍而背城之胡仙祠琵琶大仙且列上位前說或不盡子虛也
  威寧營
  本溪縣東十里許南臨太子河東西環山北為通奉要道交
  通便利形势險要洵縣東之重鎮也其命名之原委奇
  攷據鄉中父老云唐征髙麗屯兵扵此依山沿河築城
  以為营及年遠代湮屢遭战乱城乃被毁其遺跡今亦不
  復存矣惟數年前村中某姓建築房屋曾掘出古磚數十
  車人以為即該域之遺址又村人相傳謂有奈姓者某年掘
  墻基曾得白銀數瓶意乃髙麗人所埋現該姓竟成本村
  之富户云
  石門子
  盖平東南山柜子溝裏又有所謂小柜子溝者居是溝
  四百環山僅一山口可以出入入口之𠙚石壁峭立分峙左右遥
  望之如門柱馬此石門子名称之由来也入石門內南山隂
  坡有髙麗古城一座城雖頽廢而甎瓦俱存墻雖不
  完而基址猶在盖此山險峻絶倫人跡罕到故雖年遠
  代湮而遺蹟尚未至全然泯滅也
  昭陵碑
  瀋陽縣城北十里許清太宗之昭陵在馬(俗稱北陵)樓
  堞髙聳殿宇崢嵘砌畔古松龍鳞突起規模宏壯嫓
  美福陵(即東陵)為奉天名勝之一旅奉中外人士莫不以一
  覩為快陵之中有碑樓一嵯峨壯麗構造極精碑則矗立
  其中髙可𪗄棟碑陽之文為太宗文皇帝之陵碑隂不著一字
  俗呼神碑謂每扵天隂則見碑隂現覌音法象螺髻玲珞寳
  旙蓮台無不一一酷肖民國紀元四年春有人至此天遇細雨霏
  微拾級登臨欲覘其異睇視良久隠約彷彿不似俗傳之
  明顕或因雨而泯歟
  將軍峰
  撫順縣城北三里許有峯曰將軍峯群山環拱氣势
  凛然登臨瞭望溝河屯堡險隘要途盡入眼底上有古
  磚瓦砌台爲圓形跡痕宛存階磴可數瓦礫半為土埋
  據附近村耆云係唐將薛仁貴征髙麗兵敗鎖陽(即撫順
  城)势甚可危官兵散漫不可收集乃築壇扵山巔髙縣紅纛
  以招餘眾兵士均望旗投止仁貴乃復慷慨誓師傳令將
  校以某也攻某也守指劃扵山巔遠勝扵聚米兵势因之
  一振不五日卒克鎮陽故取名曰㸃將台今則台蹟宛然英
  雄何在徒供人流連憑弔而已日俄之爭日人賴以取勝者亦
  何莫非據此山之力也
  孝子山
  新民屯東北六里餘按山名孝子者乃清初有山東人顏不冷者
  隨父渡遼以獵為業用樺皮築室扵長白縣境之大浪河邊一
  日其父訪友訥殷部路經山下被虎噬遺有髮骨及背夾等物
  數日未囬顏徃𡬶之至部未見疑之返山下見草甸中有一背
  夾斜橫草上近視之是其父之遺物左右𡬶覓見有髮骨始知
  父為虎害痛哭負父髮骨返葬之晝夜磨刀裹葯整槍
  補履志在復仇獵友不知也三日後語人曰北山有一猛虎當
  路害人多矣諸君知之今吾父死扵虎吾誓不欲生將往斃
  之不勝而死望拾吾骨埋扵山下則感甚眾欲偕徃顏止之
  次日天未曉直奔山上獵友醒不見顏尾追之遥見两虎自
  山後躍出向顏前撲顏連三鎗斃其一一虎咆哮至身前顏
  鎗不及放以鎗搏虎被虎奪棄一瓜㩴顏左臂顏急取短
  刀乱札虎跳不停趾向顏長嘯顏踣而起躍身奮臂將刀插
  入虎口手腕亦入不得出相持不下獵友舉鎗恐傷顏不敢
  放两鐘餘獵友從山下奔而上虎已斃猶聞顏語曰虎死矣
  吾已殺吾仇矣好朋友當埋我語未終而顏亦死眾見一虎鎗
  斃山下一虎受傷七十餘虎顏臂傷重右手與刀仍在虎口
  見顏两目不瞑面有生氣剖二虎心祭之目遂瞑眾欢服其
  孝厚葬之至今呼為孝子山云
  盛京宫殿
  盛京宫殿建扵崇德二年雖局勢偏小壯麗不西京師正
  門曰大清左為文德坊右為武功坊俗稱東西華門正殿曰
  崇政殿原名篤㳟殿左為飛龍閣上藏御用弓矢等類下
  藏古銅鼎彜閣後有樓七楹陳列磁噐右為翔鳳閣上
  藏書畫等類下藏御用珍寳民國初年移送北京閣後
  有樓尚留存滿漢文書籍不少殿北曰鳳凰樓三層上藏
  列代御客及行樂圖中藏御寳十方樓左為師善斋日華
  樓右為南中齋霞倚樓正北曰清寧宫為祀神之所宫後
  曰衍慶宫関睢宫右曰永福宫麟趾宫頤和殿在崇政殿
  之東殿後為介祉宫宫後為敬典閣內藏玉牒迪光殿在崇
  殿之西殿後為保拯宫宫後為継恩齋齋後為崇謨閣實録
  聖訓滿州老檔均藏扵此大內宫殿規模不大而氣象頗整肅
  者也
  仙人古洞
  盖平縣東南萬福莊者莫不爭逰赤峯因赤峯南麓有仙人古
  洞〓此洞之由来雖莫詰其究竟然其天工之奧妙人事之稀
  奇在言之者既鑿鑿有據而聼之者固譚譚有味也據
  父老相傳此洞昔為仙人所居深不可測曾有好事者某
  逰斯山欲探其奇甫入洞口如入甕之雞傴僂而進僅可
  客身行逾數武方能起立半里許則一水盈盈莹皎若綫
  硅步而過如黑𣾰似迨秉燭前進愈行逾遠燭且盡更燃
  一燭一燭皆欲盡而隂森之氣逼人凛乎其不可留也遽抽
  身返及抵河畔而水势驟漲廣可容刀雖欲厲揭不可復
  得其人正驚恐間忽見洞內旁有石磴如浮橋然遂鋌而
  走險蹭蹬而下氣喘力竭始得安然出洞後雖有問津者
  然亦不敢冐險入矣嗣扵某年夏雨如注有樵斯山者適
  經此洞霹𩆝一聲如山崩地裂及雨過天晴諦眎洞內
  已為巨石所封矣勝清末造有鄭鄧二道修錬扵此倚石
  為牀以月當鐙皆先後羽化其中洞之命名殆以此歟
  黑虎山
  雙山縣境有大黑虎山馬距縣域可二十餘里孤山獨立蔚
  然深悉蒙𫎇人舊呼之曰哈拉巴山聞父老相傳前數十
  年間山南二里有𫎇屯帰閙海营子居民劉某素業農
  養驢一頭日出而逃日入而帰曰時視之汗液津津若
  不勝疲乏馬如此數日劉夫婦大異之扵是加意覊勒
  但仍逃逸如昨夫婦不觧其何徃某日晨起驢又脱覊
  而奔夫婦隨後共逐見驢直向山南奔馳婦緊緊跟
  隨甫至山麓見山南忽開一洞驢直竄入婦隨之亦入
  夫行稍緩未能并入遠望內有石磨一架驢至磨前止
  步彷彿似有人套上磨驢即四蹄如飛而旋轉及剷
  到洞口時見燈燭輝煌金銀遍地始欲入而拾之忽聞霹
  𩆝一聲山門頓閣婦及驢均未及出劉失婦及驢不禁
  悲痛然已無可如何矣懊悔而返與同鄉述告此事夫是
  言也似近𮎰誕而父老相傳鑿鑿有據者也
  歡喜嶺
  通化縣三颗榆樹地方相傳清太祖被敵兵追至桞邊門
  三日夜未得一餐軍士飢餓不能起势将觧散適至嶺見
  榛樹極多爭摘榛仁而食屯兵半半餘復攻邊門及至
  興兵凱旋軍中呼為歡喜嶺馬
  牛踞蛇窟
  遼陽縣城西北五十里有牛踞堡相傳清初一農民某備
  牛踞一副在該𠙚墾𮎰久之生聚漸多始成村落遂以牛踞
  二字名村馬堡中有古廟一座院中多蛇殆不可以千百計
  山門後有老榆一株大可數圍百年外物當榆錢滿樹午
  日當門則群蛇蟠樹而上縣尾下垂其長有數丈者有盈
  尺盈丈者細者如指粗者如臂黑者白者黑貭而白章者
  遠望之若槎枒之橫斜也廟後有草塲清晨草皆偃伏
  蜿蜒痕迹有如盤䋲亂蔴縱橫莫辦據守廟者言廟中
  佛像下有一窟殆群蛇之巢穴也

知识出处

東北遺闻

《東北遺闻》

本书八卷,列举了多个东北地区著名自然景观、人文古迹或地名,包括山脉、湖泊、寺庙、古洞、名胜等。

阅读

相关专题

營盤
相关专题
老邊
相关专题
响井
相关专题
石人溝
相关专题
髙麗土域
相关专题
岮子洞
相关专题
萬年柴
相关专题
東京城
相关专题
薛禮站
相关专题
甯家山仙洞
相关专题
十三井
相关专题
黑魚溝
相关专题
三道亮子
相关专题
龍頭山古井
相关专题
王爺墩
相关专题
虎牛溝
相关专题
㸃將台
相关专题
紅銅炮
相关专题
奶奶石
相关专题
小龍灣
相关专题
沙崗
相关专题
薛仁貴飲水石
相关专题
塔彎巨鐘
相关专题
金猪圈
相关专题
一面城
相关专题
蓮泊巨龜
相关专题
王格城
相关专题
碾盤姑
相关专题
卡倫城子
相关专题
八角台
相关专题
寒江城
相关专题
架砲台
相关专题
奉天九門
相关专题
威寧營
相关专题
石門子
相关专题
仙人古洞
相关专题
歡喜嶺
相关专题
牛踞蛇窟
相关专题

相关作品

大寗遠碑
相关作品
寧遠牌坊
相关作品
遠東丹王墓
相关作品
朝陽寺
相关作品
明鎮東樓
相关作品
徐彦昭墓
相关作品
唐塔
相关作品
仙人橋
相关作品
武功將軍墳
相关作品
繆將軍墓
相关作品
毘盧寺
相关作品
懸墳
相关作品
輝宗寺
相关作品
公主影祠
相关作品
和碩公主墳
相关作品
看花樓
相关作品
明尚書劉國晋墓
相关作品
海雲寺
相关作品
哥哥陵
相关作品
真武廟鐵佛
相关作品
昭陵碑
相关作品
盛京宫殿
相关作品

相关实物

响山
相关实物
木葉山
相关实物
馬鞍山
相关实物
猴石
相关实物
九頂鉄杖山
相关实物
平頂山
相关实物
寒江
相关实物
九頂鐵义山 續
相关实物
三岔河
相关实物
長白山
相关实物
窟窿山
相关实物
城子山
相关实物
卡倫山
相关实物
將軍峰
相关实物
孝子山
相关实物
黑虎山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