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見聞志六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士禮居藏書題跋記》 古籍
唯一号: 060120020230000913
颗粒名称: 圖畫見聞志六卷
分类号: I264.9
页数: 3
页码: 三十二-三十四
摘要: 本文记述了黄丕烈(荛圃)在文中提到,他曾从东城一家故旧家中收得一部元人抄写的《图画见闻志》前三卷。后来,周香严赠送给他一部残存的宋刻本《图画见闻志》后三卷,两者正好合璧。尽管这两部分的书目并不完整,但元抄本和宋刻本的古老气息都令人无比珍惜。由于宋刻本与此前三卷的长度不一致,黄丕烈便拆除了旧装帧,以便统一上下两部分的外观,同时保护原书的纸张。在修复过程中,他特别留意保持原书的原貌,只在必要的部分进行了修补和重绘。他还提到了周香严所藏的这部宋刻本是王莲泾家的藏书,最初他也曾误认为是宋版,但后来经过仔细辨别,确认其为宋刻宋印本,即临安府陈道人书籍铺刊行的版本。此外,黄丕烈还记录了与周香严、陆拙生等友人关于这部书的交流和讨论,以及他后来购买并收藏的郭天锡手书《图画见闻志》残本的情况。
关键词: 文学研究 题跋 黄丕烈

内容

前三卷元鈔後三卷宋刋
  此元人鈔本圖畫見聞志三卷余向從東城故家收得者也
  因其殘本未及列入甲等頃承周香嚴以殘宋刻本後三卷
  見遺與此適爲合璧雖各目不全而元鈔宋刻不皆古香馣
  靄令人珍惜無比乎因宋刻本與此長短不齊遂損此舊裝
  以期畫一上下方各以餘紙護之俾兩書原紙不傷而外觀
  整齊於古書舊裝名爲損而實則益也己未五月蕘圃記
  此殘宋刻本圖畫見聞志四五六共三卷周香嚴所藏書也
  四月二十二日余訪香嚴香嚴詢余近日得書幾何余以澗
  薲於玉峰所收元刻丁鶴年集明人葉德榮手鈔法帖刋誤
  翻宋版圖畫見聞志三種對香嚴卽出圖畫見聞志一冊示
  余曰君所得者與此本同否余曰行欵似同然亦記憶不甚
  明晰矣香嚴白此王蓮涇家藏書也余初得時亦認爲宋板
  旣而見其字畫方板疑爲翻本曷攜去對之余曰此冊僅半
  尙有前三卷否香嚴曰此殘本也余卽從香嚴乞之蓋余舊
  藏此書元人鈔本止前三卷香嚴亦所素知故敢丏此以爲
  尾之續也及攜歸與澗薲同觀亦認爲翻宋本遂取前所收
  者勘之行欵雖同而楮墨俱饒古氣細辨字畫遇宋諱皆缺
  筆翻本不如是也爰揭去舊時背紙見原楮皆羅紋闊簾而
  橫印者始信宋刻宋印以翻本行欵證之此卽所謂臨安府
  陳道人書籍鋪刋行本也且余所藏南宋書棚本如許丁卯
  羅昭諫唐人諸集字畫方板皆如是益信其爲宋本無疑率
  作一律酬香嚴以誌謝命工裝池與元鈔爲合璧所贈雖出
  自良友而工費幾及緡錢四五千爲古書計所不惜矣補綴
  之處有白紙者皆舊時誤寫字跡其蠧蝕之餘悉以一色舊
  紙補綴遇字畫爛格缺斷者倩澗薲以淡墨描寫至原刻原
  印之模糊缺失悉仍其舊誠慎之至也余思此書宋刻向藏
  書家無有是今所見雖殘本幸得元鈔相合差稱兩美貶諸
  讀未見書齋洵爲未見之書矣因述其顛末如此嘉慶嵗在
  已未中夏九日棘人黃丕烈識附錄贈周香嚴詩元鈔藏
  自我宋刻贈由君兩美此時合一書何地分翻雕模舊印缺
  畫認遺文嗜古憐同志相從廣見聞壬申立冬前一夕坐
  雨百宋一㕓中燒燭檢此與西賓陸拙生同觀時拙生亦自
  王峰科試歸而書籍街竟無一獲古書難得數年之間已判
  盛衰矣余之重檢是書者閶門收藏書畫家新得一圖畫見
  聞志云是元人郭天錫手書亦係殘本友人陳拙安爲余言
  之安知非卽是元人鈔本之原失耶聊設癡想附記博聞復
  翁閶門人家收藏郭天錫書者亦係前三卷但更缺失耳
  字形稍大非此所遺也王震初爲余言之癸酉嵗初六日復
  翁又記甲戍端午夏至日以番錢十六餅勉購郭天錫手
  書殘本與此并藏郭冊爲明螢照堂車氏舊藏車氏收藏甚
  夥有法帖精刋此郭書真跡當不謬也復翁記 郭天錫手
  錄係月軒王氏藏本癸酉中秋後八日王震兄攜來得以展
  讀統計廿三葉半其文不全皆就所存裁割裝之成一冊其
  可考者曰圖畫見聞志敘論卷第一圖畫見聞志記藝卷上
  第二然細按之三卷至四卷五卷間有一二存者特無標題
  未可考耳最後一條云泰定三年丙寅十一月借余用中本
  錄用中謂是書得之四明史氏云十又五日天錫記錄此以
  見梗槪復翁

知识出处

士禮居藏書題跋記

《士禮居藏書題跋記》

本文列举了多种古籍的版本和种类,包括历史、医学、哲学、数学、占卜、绘画、书法等多个领域。涵盖了从北宋到明清时期的不同版本,如北宋本、宋本、校宋本、元刊本、明钞本、明刻本等。具体书籍包括《新序》、《说苑》、《盐铁论》、《潜夫论》、《管子》、《韩非子》、《棠阴比事》、《宋提刑洗寃录》、《孙真人千金方》、《普济方》、《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史载之方》、《衞生家宝产科备要》、《儒门事亲》、《河间刘守真伤寒直格》、《大宋宝祐四年丙辰岁月注〓》、《铜壶漏箭制度准斋心製几漏图》、《不得已》、《灵台秘苑》、《乙巳占》、《五行类事占》、《葬书释注》、《易林》、《新雕注解珞琭子三命消息赋》、《三厯撮要》、《图画见闻志》、《书苑菁华》、《画鉴》、《衍极》、《图绘宝鑑》、《文房四谱》以及《砚笺》等。这些书籍的版本和类型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医学、哲学、数学、占卜、绘画、书法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黃丕烈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