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易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八史經籍志二》 古籍
唯一号: 060120020230000622
颗粒名称: 右易類
分类号: I206.42
页数: 2
摘要: 本文概述了《周易》这一古代经典文献的注疏、集解和研究历程。文中提到了从汉代至唐代的多位学者和官员对《周易》的注解和研究,包括司马膺、孟喜、京房、费直、马融、荀爽、郑玄、刘表、董遇、宋忠、王肃、王弼、虞飜、陆绩、姚信、荀輝、蜀才、王廙、于宝、黄颖、崔浩、崔覲、何胤、卢氏、传氏、王又玄、王凱冲、荀氏九家、马郑二王、张璠等。这些学者和官员的注疏和研究为后世理解和传承《周易》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此外,还提到了梁武帝、萧偉、萧子政、张譏、何安、禇仲都、梁蕃、刘瓛等学者对《周易》的进一步阐发和注解。到了唐代,孔颖达、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马嘉运等学者奉诏编纂了《周易正义》,这是《周易》注解和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此外,文中还提到了陆德明、薛仁贵、王勃、玄宗、李鼎祚、僧一行、元载、李吉甫、卫元嵩、苏源明、高定、裴通等学者对《周易》的注解和研究,这些文献不仅体现了《周易》在古代中国学术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古代学者对这部经典文献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关键词: 唐书 文学 艺文

内容

連山十卷司馬膺注歸藏十三卷周易卜商傳二卷孟
  喜章句十卷京房章句十卷費直章句四卷馬融章句
  十卷荀爽章句十卷鄭玄注周易十卷劉表注五卷董
  遇注十卷宋忠注十卷王肅注十卷王弼注七卷又大
  衍論三卷虞飜注九卷陸績注十三卷姚信注十卷荀
  輝注十卷蜀才注十卷王廙注十卷于寶注十卷又爻
  義一卷黃穎注十卷崔浩注十卷崔覲注十三卷何胤
  注十卷盧氏注十卷傳氏注十四卷王又玄注十卷王
  凱冲注十卷荀氏九家集解十卷馬鄭二王集解十卷
  王弼韓康伯注十卷二王集解十卷張璠集解十卷又
  略論一卷謝萬注繫辭二卷桓玄注繫辭二卷荀諺注
  繫辭二卷荀柔之注繫辭二卷宋褰注繫辭二卷宋明
  帝注義疏二十卷張該等羣臣講易疏二十卷梁武帝
  大義二十卷又大義疑問二十卷蕭偉發義一卷又幾
  義一卷蕭子政義疏十四卷又繫辭義二卷張譏講疏
  三十卷何安講疏十三卷禇仲都講疏十六卷梁蕃文
  句義疏二十卷又開題論序疏十卷釋序義三卷劉瓛
  繫辭義疏二卷又乾坤義疏一卷鍾會周易論四卷范
  氏周易論四卷應吉甫明易論一卷鄒湛統略論三卷
  阮長成阮仲容難答論二卷宋處宗通易論一卷宣聘
  通易象論一卷欒肇通易象論一卷袁宏略譜一卷楊
  又卦序論一卷沈熊周易譜一卷雜音三卷任希古注
  周易十卷周易正義十六卷 國子祭酒孔穎達顏師古司馬才章王恭太學博士
  馬嘉運太學助敎趙乾叶王談于志寧等奉詔譔四門博士蘇德融趙弘智覆審 陸德明周易
  文句義疏二十四卷文外大義二卷隂弘道周易新傳
  疏十卷 顥子臨渙令 薛仁貴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王勃周
  易發揮五卷玄宗周易大衍論三卷李鼎祚集注周易
  十七卷東鄉助周易物象釋疑一卷僧一行周易論卷亡亡
  又大衍玄圖一卷義決一卷大衍論二十卷崔良佐易
  忘象 卷亡 元載集注周易一百卷李吉甫注一行易 卷亡 衞
  元嵩元包十卷 蘇源明傳李江注 高定周易外傳二十二卷 郢子
  京兆府參軍 裴通易書一百五十卷 字又玄士淹子文宗訪以易義令進所譔書
  盧行超易義五卷 字孟起大中六合丞 陸希聲周易傳二卷

知识出处

八史經籍志二

《八史經籍志二》

本书追溯了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和藏书的发展历程。自秦始皇焚书后,汉代重新整理出《六经》,但传承过程中简编散乱,学者难以得其真义,于是章句之学兴起。随后,注解、箋解、义疏等流派相继出现,对经典进行解释和阐述。同时,史官记录了三皇五帝以来的世次和国家兴亡,而传记、小说、方言、地理、职官、氏族等也均源于史官。自孔子时代起,儒家经典开始修明,道家老子等也著书立说,形成了诸子百家的局面。文章还描述了历代文章与时代的兴衰关系,以及书籍的收藏和整理过程。从汉代到唐代,书籍的分类逐渐明确,形成了经、史、子、集四类的分类体系。唐代开元年间,藏书达到鼎盛,著录书籍达五万三千余卷。然而,历经战乱和变迁,大量书籍散失,仅有部分俚言俗说得以保存。文章最后详细描述了隋唐至五代时期书籍的收藏、整理和保护过程,以及战乱对书籍的破坏和损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