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图书馆
沈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沈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卷二 山水廟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遼陽古蹟遗聞》
古籍
唯一号:
060120020230000533
颗粒名称:
卷二 山水廟宇
分类号:
K928.79
页数:
56
页码:
二五-八〇
摘要:
本文收录了辽阳市八十二个山水庙宇的详细情况。
关键词:
辽阳市
山水
寺庙
内容
一 千山
在城南六十里至七十五里奇峯疊聳峭壁嵯峨奇松怪石所在皆是吾遼第
一名勝之地也據盛京通志載僅有五寺厥後代有增益現稱五大禪林廿餘
道院五大禪林即龍泉寺大安寺香岩寺中會寺祖越寺廿餘道院則有無量
觀圓通觀靑雲觀普安觀慈祥觀鳳朝觀雙龍觀保珍觀三淸觀洪谷菴南泉
菴龍泉菴木魚菴五龍宮朝陽宮太安宮泰和宮東極宮斗姥宮聖仙宮西海
宮聖淸宮佛爺洞玄眞觀劉家菴計共二十有五
通志又載此山有蓮花月牙獅子彌勒凈瓶鉢盂海螺漱瓊松苔上夾下夾筆
架等峰臥象献寳鵓鴿三台太極鋉魔鸚哥三石石佛片石花巖三巖振衣岡
松石屛羅漢洞石洞玉皇閣萬佛閣濯纓泉松門雙井西湖井歇凉台仙人台
仙人奕棋石秤諸勝蹟山中有名人題詠甚多
二 首山
在城西南十五里孤峯聳峙再西即爲平原勢若遼境諸山之首然因以得名
又曰手山以薛仁貴手印得名考三國志司馬懿征公孫淵于襄平有星墜於
首山即此是也亦曰駐驆山照片十三因唐太宗征高麗曾在此駐驛也山
巓有台俗呼爲斗盖古之烽火台也
三 山城山
山在千山之南距城八十里山頗高峻城在山巓爲巨石所壘方廣僅數丈城
外有石窩二深二尺徑尺許土人謂爲建旗之用此城余疑爲營壘遺址未知
是否建自何代文献無徵碑碣無存不可考矣照片二十三
四 龍望頂
在城東十五里台子溝村東山勢下陡上平坎上陡起一峰巓有平石峯下有
坑七十有二俗呼龍坑山水由坑下流直入台子溝村中之井好事者以物驗
之果然水勢極旺雨天聽水流聲叮咚作響每屆嚴冬晨間蒸出暖氣上冲霄
漢形如白練及午日光强烈氣漸消散亦一奇觀也相傳淸太祖都東京時遠
望此山謂近臣曰彼何山也近臣本不知名乃卒然對曰龍望頂遂以得名焉
五 小常山
在城南八里小打白狐村後山雖不高而圍繞全村勢如臥龍前對團山俗稱
爲龍戲珠云
六 紗帽山
在城東六十正里三家子村後形如紗帽山頂有松如簪花然
七 石咀山
城東三十里有山曰石咀相傳斯山原非今名因有牛氏者卜葬山下遂以致
富仇人某惡之賄地師破之地師謂牛曰此坆南靠山西帶河爲猪地佳甚惜
無圈以護之爲缺憾耳牛信其言因修墻竣工之夜雷風大作圍墻盡倒山石
震裂一石爲雷碎其半屹然特立狀如鷹隼牛氏遂以式徵式殊荒誕惟以石
形頗奇遂名其山爲石咀焉
八 一擔山
在城東八十里華表山下二山相距二里許形勢畧同高五六丈方寬如之且
與諸峯不連相傳爲楊二郎一擔挑來殊屬怪誕照片八十二東端之山也
九 華表柱
在城東六十里華表山上照片八十五爲華表柱八十六則華表山也又城內
南街舊有石柱亦有謂爲丁令威化鶴處殊難考證
十 對樁石
城西南七十里有村曰對樁石村後有山層巒疊障雙峰對峙山巓各有石高
五六尺遠望如門樁據鄕老云原係天然長成東山者頽毀好事者又重立之
云
十一 將軍石
首山東南坡有三立石焉屹然並立遠望之如人形盔甲儼然威風凛冽令人
望之生畏故土人呼之爲大將軍二將軍三將軍云
十二 觀音洞
洞在千山西陂距城七十五里俗稱佛爺洞山勢嵯峨秀拔洞當山腰極擅形
勝門係人工修建高可丈餘上鐫古佛洞天四大字內方丈五六尺供觀音佛
像座後石壁有窟痕徑三尺許僧云昔時洞窟深半里餘甲午之役南山一帶
居民男婦避難於此者數百人咸宿洞中後經雷震洞口遂塞洞前有廟有雍
正四年重修碑不知建始何年去年重修配房輪奐足觀焉門外巨石當途刻
紫竹宮及引入僧云引入者名接引石取引入西方成正果寓菩薩渡人之意
云
照片二十爲全景二十一卽古洞二十二廟前接引石也
十三 朝陽洞
在城東南五十里柳河湯村北洞頗深曲折可進或立或臥數武後兩壁有石
紋如龍虎作盤曲廻顧狀再進丈許有石如椅墩相傳爲陳搏打坐處曲折再
進仍無止境或曰可通黑黃洞未知是否照片七十八即洞口也
洞前有石室方廣二丈許中在尼僧西面有圓窗徑三尺餘相傳爲陳搏一拳
所擊殊堪發噱室西有廟三楹碑載康熙壬午所建
十四 黑黃洞
在城東三十里石咀山上石色一黑一黃因以得名洞口相距三丈許相傳中
間相通長三十里通柳河湯朝陽洞好事者燃火入初須伏身蛇行再進則寬
敞行半里許道坡而下火欲盡不敢再前取石隨坡擲之響許久澎然落水忽
有人曰勿擲石下面有人擲者大駭乃出事殊怪誕惟土人言之如此耳照
片七十五
十五 薛仁貴遺跡
城東十五里上下瓦溝子村南有山名廟嶺其山陽西南隅有一石大嶺磨盤上有形如足跡及馬蹅印各一相傳唐征高麗時薛仁貴曾在該石乘馬故留
此蹟焉夫唐至今千有餘年其形宛然殆亦附會之詞耳
十六 帽兒石
石在城南六十里倪家台村後東山坡下相傳薛仁貴征東時曾在此石下休
息無地拴馬乃壓石下以帽置石上帽兒石所由名也村人謂此石用七人推
之則搖動八人反不動故俗呼七搖八不動也雖五牛之力不能使之跌落亦
足異矣照片七十三
十七 拴馬石
老君堂琵琵嶺側有一石上有窟窿若拇食二指所揑痕可拴馬韁相傳爲薛
仁貴手揑以拴馬者殊荒誕也
十八 帽兒寨
在城東三十五里耿家屯村後地當湯河之右山崖之上有圓痕十數大徑尺
相傳爲薛仁貴馬蹅痕照片七十六
十九 邁山
在城西南三十里坦平如岡上有足印大尺有咫相傳爲薛仁貴履痕俗呼爲
麥山子
二十 鞍山
在城西南六十里照片一二三即由北而遠望之景山南卽海城界以形如鞍
而得名山下有鞍山驛堡故跡
二十一 亮甲山
在城東南七十里因薛仁貴曾亮甲於此而得名日俄之戰日人訛爲浪子山
後因襲十餘年去歲縣視學王錦亭特請仍復舊名
二十二 通明山
在城南八十里山巓有石門可通車遠望成圓孔故又名窟窿山相傳爲薛仁
貴一矢所射殊甚怪誕現訛爲通明山
以上諸事與首山之手印相傳均係薛仁貴遺跡故土諺有曰手山撲一把邁
山跨一卡鞍山上了馬踢翻帽兒寨射穿窟窿山曬馬■曬馬■亮甲山亮了
甲雖有遺跡可攷均甚怪誕蓋係崇拜英雄遂致附會之耳
晒馬■即本溪之賽馬集也相傳仁貴晒馬■聒聒兒竊囓破之因怒曰此地
不應有此物以後聒聒兒遂不生於此地現在此地仍無聒聒兒有携往者亦
不久活殊可異也
二十三 磨旗山
在城東北六十五里相傳泉蓋蘇文守岩州其妹泉蓋蘇貞守磨旗山山上置
磨磨上竪大旗約敵至則轉磨旗即搖動蘇文當來救蘇貞一日困悶無聊乃
轉磨爲戱蘇文領兵至而無事後唐兵至蘇貞又轉磨蘇文以其仍戱也不之
救蘇貞與戰大敗僅以身免
二十四 龍鳳嶺
在城南二十里通南區必經之路相傳有樵夫見蛇雉相門以爲異遂暴揚之
聞於京欽天監謂當出帝王乃修廟以鎭壓之
二十五 太子河
太子河木邑大水也其命名由來傳說不一有謂淸語呼虎曰塔思哈有人曾
見虎於河岸因名塔思哈意即虎河也塔思哈與太子河音相近後訛爲太子
云
有謂淸太祖征明時方六月苦無舟楫不渡又不可使其太子前往覘其已結
氷否太子還報曰無氷太祖怒斬之更使二子覘之鑒其兄以直言賈禍乃譌
報氷結三尺可渡軍馬太祖令進軍至河果見晶滑可渡旣渡回視晶滑者蠕
動以去細視之非氷而龜鼈及蟹也蟹甲有馬蹄紋其遣痕也太祖葬太子於
河濱後人遂以名河
方輿紀要載燕太子丹逃於衍水遂名太子河
淸光緒十年有人取土掘得明弘治進士孫磐母墓誌云葬於代子河南代太
太音相近
漢志稱此河爲大梁水
遼志稱此河爲東梁河
明一統志云太子河源出斡羅山西流五百里至都司城東北五里許折而西
流至洋河合爲小口會遼河入海以今河流攷之均合則太子河之稱明時已
有一二兩說均誤矣第三說爲近似焉
二十六 八卦溝
八卦溝遼陽西南之村名也距城四十里村中有水溝橫貫東西相傳溝中原
有巨石在水平面上上有八卦文歷歷如鐫不知其何自來也每遇風雨水火
諸災變必呈溼暈黑紅等像狀按狀察驗無或爽者村人咸神視之遂以名村
日俄戰亂被掘於俄軍欲載運未果旋逢山水暴漲竟爲迅流漂去
二十七 運糧溝
遼陽縣西南九十里新台子村之西有寬深丈許之河溝一道俗名月亮溝者
乃運糧溝也唐太宗征高麗先得南境漸次北伐輪運糧秣惟恃渾河俟得唐
馬寨以洋河迂遠別由其東開運河南訖小河口以接洋河凡二十里用運軍
糧故名運糧溝今年久不修遂淤塞不通矣
二十八 蛤溪
蛤溪在城西十里蛤蜊河村前該校校歌有云門臨蛤溪映首山綠楊垂兩岸
盖道其實也俗名蛤蜊河是村亦由是得名河內多產魚蝦蛤蜊近因戶口增
多不時撈取漸見少矣溪之來源頗多發自東南諸山下流入地河聞諸鄕老
言此溪葚古當淸初此地人煙稀少山林連綿諺語有云棒打獐子瓢舀魚野
雞飛在飯鍋裏即此地也惜自南滿鐵路修成以來每當大雨時行諸水被鐵
路所阻盡歸入此溪往往淹禾稼毀田廬居民多叫苦焉
二十九 蠻子定
淀在城西北四十里單庄子村西北凡沙河以西渾河以東不與大河通連之
水咸匯焉雨季漲溢大約數百頃卽水落時亦佔百餘頃深處達丈餘產蛤蜊
大者如箕小者如盤如盞者極多曾記幼時隨羣兒至其地某兒入淺邊採蛤
未炊許得百餘枚相傳有蠻子者不知何許人行經其地謂其徙曰此中有寳
吾當入而取之俟手出汝須以劍與我徒曰諾蠻子乃泅以入未幾有毛手大
如箕伸出取劍徒以爲怪也驚懼失措少時水滾波騰蠻子身首異處死於怪
矣蠻子淀之名由是起也
三十八 角井
在柳河湯村南井以石砌作八角形土人呼爲八寳琉瑙井照片七十九相
傳有人頓足水即翻波其實此井下有溫泉水熱則沸沸則翻騰因不在人之
頓足也其南半里有溫泉土人架茅屋其上就浴者甚夥惜欠淸潔耳倘能好
事整理發達未可量也
三十一 雙井
在千山仙人台之東北山腰兩井相隔二步許水味一甜一苦余曾親嘗之上
有廟曰雙龍觀今已燬僅餘茅屋三間耳照片三十三即雙井也
三十二 轉水湖
在城東六十里韓家砬村東山崖下蓋太子河水至此被山石所宕因成漩窩
故名爲轉水湖崖有大字不知始自何年照片八十九
三十三 孔廟
在城內東南街明洪武間潘敬移舊學宮於此乃此廟所由始也永樂壬辰都
指揮巫凱塑聖賢像正統丙寅謝燫建尊經閣成化間御吏瀋宣置祭器宏治
壬子御吏宋鑑建四齋及東西號房逾年癸丑鑿泮池戊午改建櫺星門正德
間御吏劉成德重修殿廡設木主親自書之巡按高越續建名宦祠丁酉御吏
史褒善重修殿廡堂齋泮池三而碑坊增建鄕賢祠
淸康熙十二年知州吳承基請卽舊址建正殿三楹嗣署州張禹錫與學正陳
五紀增爲五楹五十年增建兩廡六間次年知州陳學海又增兩廡爲十間五
十八年王玉璿署州事建築啓聖祠三楹越二年知州王瀚建文昌祠三間雍
正三年建㦸門三楹櫺星門一座㦸門外有東西廊各三間原爲祭器庫及犧
牲室民國七年移忠孝賢良兩祠於此忠孝賢良原各有祠在東壁文昌祠後
因爲民二校佔爲敎室故移之耳此廟規模宏大氣象森嚴古松有大數圍者
殆前明遺物也西壁爲儒學衙門今爲縣敎育會佔用照片四爲櫺■門泮水
池五爲大成門一百零四爲大成殿
三十四 武廟
在城之西門外俗呼老爺廟建至元代至元乙酉卽世祖二十二年至今已
六百四十餘年屢經重修工程浩大碑匾極多殿在土山上疊石爲磴道前有
戲樓淸時不時演戲謂千萬人來觀不見擁擠亦足異矣照片六民國改稱
關岳廟今仍之或稱武廟照壁爲特製陶瓦工程奇特爲全縣冠
三十五 普安門上龍王
城之東面有門二南曰大東北曰小東顏爲普安土人呼爲高麗門昔年高麗
進貢由此門入遂有此名也城門上有一廟間中塑龍王像向東立右手執鞭
指水相傳鞭梢有避水珠河水不敢西冲城墻語殊荒唐然近年廟圯像毀水
竟西移亦可怪也
三十六 明武安王廟
廟在城西八里庄即關帝廟也今已圯淸太祖征明至其地村人逃亡殆盡有
蘇姓者詭稱廟祝求保護帝命覓木板一因親筆書數語下題天命乙丑年親
筆題淸兵無敢犯者蘇得無恙後太祖定都瀋陽追悼從征軍士召蘇誦經賜
龍袍象笏此物入民國尚有之淸時蘇氏子孫修廟數次均向省中大吏募化
以有太祖賜物爲憑無不應者今竟頽廢矣
三十七 金銀庫
在城東北隅士山上或謂爲明代金銀庫遺址余疑其爲遼金古物文獻無徵
殊難攷據今其上有寺曰觀音照片七門北向創始淸雍正間俗呼遼陽三
山不顯卽此山與文武廟二山也民國七年寺僧修廟於大殿前掘出方形樓
頂石柱一地上高可二尺許三面有文東曰唵嘛呢吧𠺗吽西曰正德二年吉
日立南曰鎭宅平安
三十八 懷王寺
懷王寺乃耿氏家廟也耿仲明降淸封懷順王故其廟俗稱懷王寺焉在遼陽
城內之中史今巳爲旅店矣相傳其孫精忠將謀不軌修此爲金殿恐事敗被
誅僞爲佛殿並在佛後預掘地道通高麗門外以備被困時逃遁之路事雖荒
渺但高麗門外被水冲毀之土崖顯露高約六七尺之窟門究竟是否直達懷
王寺因中隔民居痕跡己湮無從考查或謂爲洩水之用未知孰是然洩水之
溝應在墻下留水洞此則由門下出暗洞其意究何所取是又不可解矣照片
一六即廟之碑也
三十九 老爺廟坎
鄕人稱關公爲老爺老爺廟者即關公廟也城北硝堡之後舊有老爺廟其地
頗高因名爲坎在舊土城之內淸史天命六年太祖得遼陽因遷都焉官民居
北城關廟即此地也庚子之役廟爲俄軍所毀日俄戰後爲滿鐵附屬地迄今
碎瓦頽垣僅餘遺痕耳
四十 淸風寺與虎皮松
首山南面之淸風寺殆古剎也唐太宗駐蹕首山即在此地附近各校旅行每
以此爲目的地觀其正殿匾額有秦夢漢覺四字信爲古剎無疑禪室門匾爲
曇花香遠楹聯爲遵大路以遙瞻高山卓爾扣禪關而徐步御風冷然皆吾鄕
先賢王瑤峯太吏之墨寳也書法含有秀勁氣後殿前石級旁有一松高二丈
餘枝葉與尋常無異惟其皮作靑白色光澤秀潤頗似楊皮有名爲虎皮松者
有名爲麒麟松者莫衷一是日本人來遊者見之亦多稱奇異無能名焉聞諸
任持蓋爲鄕前輩梁半農先生所手植云
照片十四卽淸風寺十五卽虎皮松
四十一 觀音閣
首山東坡半山間有古剎曰觀音閣照片十六建始之年己不可考廟北下
而石上有痕宛如手印坐印者各一相傳爲唐薛仁貴所坐按手印大與今人
同疑係人工鑿成貽後人以附會者耳北之上舊有頽墻一角光緒初猶有見
者相傳爲三皇姑出家之尼菴三皇姑不知何許人相傳爲妙莊王第三女因
以得名但妙莊王爲何朝皇帝史乘未載事亦荒誕惟舊劇中大香山曾演此
事但亦不可信也菴中有桃一株年結五六實特別碩大核無皺紋俗呼仙桃
光緒間猶有之令己枯死矣
四十二 萬壽寺
在大南門裡路西胡同內明代古剎也然碑已湮沒不可稽其年月矣照片九
四十三 長安寺
在高麗門裡六道街之東端原名碾屯寺相傳有碾屯成精稱碾屯姑姑神怪
無稽殊難憑信寺則由來有年有康熙壬戍重修碑後遭回祿光緒十七年重
修之因以長安寺爲名照片八寺後土崗一列有如舊墻殆遼宮遺址歟
四十四 香嚴寺
千山五大禪林之一寺當山陽山花極盛每値暮春滿山花開香氣盈岩故名
香岩有唐代古塔照片二十五相傳尉遲敬德監修未識果否元代有高僧
雪菴在此得道寺後有洞曰老祖洞洞前有浴盂寺前有塔乃其藏舍利處也
照片三十二塔爲巨石所鑿中空前有罅可伸手探之中有水及二球惟不
可出亦一異也
門前照山有如筆架名筆架山照片二十四
寺西有山上覆巨石遠望如目曰仙人睛照片二十六
山門之外小峯突起松石特秀巓有小塔聳然特立則一炷香也照片二十
八
寺院有松槎枒特盛蔭遮全院蓋三百年前物也文人錫號盤龍題詠極夥
照片二十七
寺東有石高可六七丈狀如鸚哥首端有小塔若頂毛然曰鸚哥石
寺之東壁懸崕特高則千山之第一峯仙人台也絕頂有石高五六丈上有石
人爲八仙慶壽並有石棋盤今以無梯不可登矣石東刻菩薩像高可二丈像
上鐫篆文仙人台三大字不知起於何時放目縱觀可及渤海營口之船舶用
望遠鏡可見也
照片二十九即仙人台頂二十仙人台之刻像三十一由北面望仙人台遠景
也
四十五 雪菴遺事
雪菴香岩寺得道之高僧也相傳原爲軍人家鞍山西溝家寨生當元代軍役
極繁十年從征■日旋里抵家已夜半窃憶離家日久婦得勿有外遇乎因繫
馬門外踰垣入院悄立簷下借月光窺窗隙見妻與少年共寢少年非他乃其
女也生於從征後故不知也因而忿火中燒欲手刃之繼思紅塵煩腦殺彼何
爲乃繫馬留刃而去先隱於鞍山夕陽寺以離家太近妻女常往哭請乃又避
之香岩寺苦修得道焉
四十六 大安寺
千山五大禪林之一由來極古有唐代重修碑建始何年不可考唐太宗征高
麗曾註蹕於此東山下有英烈觀相傳即其地後山石級重重相傳爲白虎殿
遺址太宗辦事處也山中石碾甚夥爲唐代遺物蓋當日屯兵碾米所用也
照片三十四卽寺太安山門三十八爲英烈觀四十四即其寺前之雙頂山也
寺後有保泰山羣峯環列勢若星拱此峯適居當中巓有巨石蒼松森森形如
華蓋白虎殿遺址卽在其下大安最佳之景也照片三十七
寺西有山曰透明以其巓有巨石石下透光而得名也照片三十六
透明山南有峰矗立峭壁陡崕氣象森然有如金剛坐像名曰金剛山照片
三十五
英烈觀下孤起一峯峯尖若桃名曰桃山照片三十九
桃山之東山勢峻險巨石崚嶒形如印盒名印盒山片四十
印盒山迤東峯迴路轉再東北行里許有石洞現於山之東坡卽觀音洞也洞
前原有廟宇現巳頽塌僅餘故址耳照片四十一
後山有羅漢洞穹窿山窟不事彫琢而玲瓏透光室大數方丈中列羅漢前有
碑記嘉靖丁酉九月重陽工科左給事中福淸萃軒薛廷寵監察御史浙江思
齋朱箎巡按監察御史古澶駝村史褒善戶部郎中兩溪孫巨鯨等同遊於此
刻石記事至創始之年已不可攷照三四十二即洞前所攝也
繆東麟太史曾徧題此寺諸景凡十有六曰保太浮靑唐鑾擁翠雙峰排闥金
剛坐鎭通明夕照碧桃献壽佛手拿空鐘樓遠眺石洞藏雲寳塔迎風曇雲捧
印香爐暮■懸崖飲馬蒲町長春西閣凌虐石棚臥虎
崇德元年曾撥給衣糧僧十名於茲寺後因祝融肆虐災及藏經天顏震怒遂
停衣糧命龍泉僧代保管焉
四十七 冷洞
冷洞在中會寺之西聳立山隈岩石之上地絕險洞口高六尺餘深不可測冷
甚故曰冷洞洞前有廟曰鳳朝觀有乾隆四十四年重修碑照片四十三卽冷
洞也
四十八 中會寺
在大安寺之北亦五大禪林之一也以地勢約佔五寺之中而得名改之碑碣
建於唐前亦古剎也寺前山勢重疊有如層樓名曰海献蜃樓照片四十七
其西一峰作螺旋狀名曰海螺峰照片四十六
寺東有峯陡壁高聳巓有小塔遠望如瓶名曰凈瓶峰照片四十五
殿前階下有門門裡有井是名西湖井照片四十八
寺後靠山巓如牛首名爲犀牛望月照片四十九
四十九 無量觀
在千山北溝之東端道院中最大最古又地勢最佳者也俗呼老觀創自淸初
康熙壬午年始祖劉公埋骨之塔矗立觀前時有高人隱居故題詠獨盛建築
工程尤爲他廟所不及疊石爲磴由下而上何止四五百級景凡二十有四曰
玉皇閣又稱觀頂因此閣爲此觀最高之廟故也照片五十又曰觀音閣曰
伴雲菴曰三十三天即登玉皇閣之石級也曰振衣崗矗立觀後上有石刻曰
振衣岡字徑大二尺許現已糢糊難辨矣曰萬年松曰八步緊在上下夾石之
下地絕險有石凹八可梯以上故名其北陡壁之上有攻鳳攻海功成一簣八
字照片五十乃甲午之役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勒石記功處也夫依在當
時輿日本戰動輒傷衆時人以依大賴稱之無功受祿盜一時之虛聲尚不可
也竟勒之名山將誰欺乎寧不爲識者笑耶噫亦可謂顏之厚矣寧不爲寳山
減色乎曰羅漢洞照片五十六洞爲天然石棚前後可通旁列十八羅漢中
塑五黨眞人像洞外石壁刻曰釋道同源洞上有石形如盔然上大小下其勢
甚危下與洞石不連若浮置者然名無根石亦一景也曰獅子峰曰臥像峰曰
猪首峰曰蛤蟆峰曰海螺峯曰芙蓉峯均以其形名之也曰臥虎峯在觀之西
北石壁崩毀有形如虎故名照片一百零三曰聚仙台曰玲瓏塔在觀門外
照片五十四曰松抱石曰太極石照片五十二石畧圓高可八尺有奇在
觀西山崗上與祖越寺爲界上倒鐫太極石三字旁註宇曰道光二年六月二
十四日翻身俗謂此石六十年一翻身但翻身之日距今己逾年限仍未有騐
殊無稽也曰廟頂松在西閣又名石龕松有大石中空因以爲廟松生其上乃
命此名照片五十三曰松柏侶曰正直松曰密松坡
觀前巨石上嵌五碑記廟之原始名爲五甬碑照片五十五
觀右就勢建築有如畫景名爲西閣照片五十一
五十 祖越寺
在無量觀西閣之前亦五大禪林之一有乾隆六十六年重修碑曾載唐時即
有此寺云寺後石壁鐫有獨鎭羣嶽四字明隆慶二年刻又有合澤宣氣四字
下款己不能辨識矣照片五十八
五十一 龍泉寺
祖越之西約三里許峯巒廻抱形勝天成則龍泉寺也峯爲千山第一勝景地
勢之優秀亦逈非他廟所可及半山有泉僧人用木槽引水直入香積蜿曲如
龍故曰龍泉建始之年殊難攷徵相傳創自漢末山門爲萬曆九年重修藏經
爲萬曆李太后所贈均有文記其事元代高僧普安洪光均在此處得道寺後
半山有廟曰後閣爲五峯和尚所建有碑記普安爲五峯之徒與其徙洪光均
得道於此常往西明菴參修故遺像供於西明菴焉西明菴者即今五佛頂之
普安觀也
山門之內有巨石三形甚圓其二列兩旁中間者與平地名三星石上鐫法水
長流四字照片六十一
二門爲天然石窟畧事修鑿而成門左右壁有龍泉洞天四字明侍御胡公所
題也又有漱瓊二字下註皇明隆慶三載賜進士第遼侍御蘇口盛泰宇書
照片六十三
夫瓊赤玉也此山之石皆赤色水從石竇流出故云寺僧修𧪩爲之頌頌曰龍
脈泉聲吐流如漱洞明天朗光照若瓊後閣之後亦有盛公遺跡就懸崖刻四
大字文曰吐符應生照片七十
五百年來解者紛紜莫衷一是修𧪩解曰此非佛祖眞言亦非神仙隱語法本
說文象形會意左右開合上下斷續化二成四顯然易見不必穿鑿試再分別
演說聲音流露曰吐委曲飛揚曰符問答告報曰應水性活潑曰生符字象形
餘皆會意開者合之斷者續之四復爲二前二字左右釋也後二字上下釋也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或曰此四字即天吐奇符應生聖賢之義姑並存之
寺之景十有六曰獅吼鐘聲石徑梨花鼓樓返照彌勒倒坐西閣客燈萬松主
照龜石朝日龍松抱石龍泉演梵照片六十五吐符應生講壇松風象山睛
雪松門塔影照片六十七丈石凌霄照片六十六屛風沈翠悟公塔院
王瑤峯太史爾烈曾讀書於此所書楹聯至今尚存曾記一聯云長白發祥疊
嶂層巒朝拱遙看千笏龍列泉擅勝深庭幽壑巡遊曾引六飛來又一聯峯云
不必一千萬象已呈眞宰玅景豈止十六四時當作會心遊又一聯云不若者
當驅龍象獅都來作鎭相需者難遇松泉石互爲呈奇又一聯云龍之爲靈昭
昭降雨出雲何必獨推東嶽泉之不舍混混煙波柳浪無難更作西湖又厨房
一聯云泉水到僧厨香凝沆瀣松風來客榻淸挹蓬壺又西閣一聯爲鐵嶺魏
爕鈞書文云雲氣巒光幻作陰睛四時景松濤石瀨飛來風雨半天聲
繆東麟太史亦曾在此讀書後與瀋陽景仰山孝廉及遼陽名宿等遊山著詩
頗多徧題諸景惜僧人未能保存每多散失殊可惜也
屛風沉翠在西閣之前突然特起之小峯也高三丈許石秀松奇爲千山第一
天然妙樂余昔遊此曾登其絕頂拍小照作紀念蓋愛之深也石上有徐慶璋
知州刻四大宇曰屛藩獨峙今之見者遂以屛藩獨崎名焉見照片六十四
若照片六十一乃在尼勒殿前所撮龍泉寺之全景也
五十二 普安遺事
普安龍泉高僧也相傳與其甥同出家甥即洪光爲其徒性甚愚騃普安將出
化緣洪光問我吃何物普安漫應曰吃石塊曰燒何物曰燒大腿普安乃爲料
理柴米而去及歸柴米未動訊之洪光曰我吃石塊燒大腿柴米固未須也普
安命試之洪光笑曰諾乃由山前檢拾石塊置之鍋中伸腿灶下取火引之烈
焰生乎股間片刻氣騰石己大爛取而食之甜美異常乃悟大道解脫而去事
太荒渺殊難證信人言如此姑誌之耳
普安有杖現藏龍泉寺佛龕中光可鑒人昏夜置暗陬可覓見也余嘗親試之
下有鋸痕余怪問之僧曰淸同治中盛京某侍郎遊山見而愛之因索以奉其
母僧畏其勢不敢靳未數日襲以黃緞鼓吹送還並還願而去盖其母拄杖便
不寧也鋸痕即侍郎所爲若然亦足異矣
五十三 唐鍋
唐征高麗所遺軍用鍋也熟鐵製成頗輕薄口徑四尺有奇兩邊有提耳照
片六十八現存龍泉寺或謂爲當日薛仁貴馬後捎帶之腰鍋未免穿鑿太
甚矣
五十四 洞天一品
在龍泉寺門外之西迤巨石一塊頗秀勁有長沙涂景濤題字曰洞天一品因
以得名涂題於光緒二十年夏五月照片六十九
五十五 五佛頂
在龍泉寺西北八里許千山第二高峯也頂有石佛五因以得名焉登絕巓可
望遼塔有如手指山陽有廟高踞山腰爲千山廟中之最高者名普安觀攷之
碑碣原名西明菴以普安洪光求道於此而易今名有石洞中供玉皇故曰玉
皇洞普安洪光遺像卽在洞內坐西向東
照片五十九卽遠望五佛頂全景六十玉皇洞也
五十六 皇姑菴
在千山之陽相傳爲三皇姑出家之所考之廟碑建自淸嘉慶二十五年前說
不足據矣或謂淸代某皇姑施錢若干以建此廟故名理或然歟碑上雖未明
載廟中供有象笏尚屬近理現又重修更名斗姥宮
此菴之東有小皇姑菴因由此菴分建得名照片七十四卽小皇姑菴前之碑
也
五十七 靑雲觀之噴雲虎
遼邑千華山之西北麓有道院曰靑雲觀爲山中二十道院之一昔曾聞道士
述山中奇跡以其事近荒唐未能深信然亦有不能不信者原天地間無奇不
有也每當大列酷署大雨時行之際山中多雨雨後則於嵯峨之時罅中突呈
多物狀如小狗道士命其名爲噴雲虎因雨後口吐雲霧頃刻間山峯迷漫不
辨東西故也
五十八 永寧寺
寺在城南十二里攷其碑碣有雍正十三年重修時所立者建始之初不可考
或云建自明初原只一殿某尼僧募綠翻修掘地取土得銅佛百餘尊大小不
一因增爲三殿道光間尼僧還俗出嫁寺歸村會經理銅佛遂遂漸散失現只
餘四十尊矣淸末立校於此曾有古瓶二上畫魚陰雨則涇潤魚宛然如動民
國五年村正巴鴻印賣與日商得金票七十元該商回國賣之陳列所得八百
元村人以此控巴會產遂歸學校經理又有旗杆頂二係康熙官窰磁製又有
古缸一名爲冷缸夏日置生肉不腐亦可寳也均爲田前監督移置縣署
五十九 蓮花寺
在城小南門外喇嘛園天聰四年所建也今己坍塌矣寺後有大喇嘛塔乃淸
太宗時所崇敬之大喇嘛埋骨處也據碑載大喇嘛爲有道高僧村以喇嘛園
名亦以此也
六十 千佛寺
在城東十里新城東北建於明初原甚足富後殿銅佛甚多因以得名現歸東
京陵村會管理矣照片五十七卽其正殿
六十一 慈航寺
在城東北五里迎水寺村建於天聰十年淸太宗征高麗曾駐蹕於此有殿三
層一地藏二韋陀三釋迦淸初設驛於此名東京驛同治間寺爲盛京禮部收
管迄民國歸村人經理今一二殿已坍塌無餘惟釋迦殿照片一〇七有蹟
可考耳村臨太子河水勢由南曲折而西北流此村正迎水頭故又曰迎水寺
六十二 祈福寺
在城東十五里石咀山陽建自唐初有乾隆五十一年重修碑記其事照片九
十七其全景也
寺後山岩有洞在焉俗稱老太太洞有仙狐在此成道幻作老年婦女狀靈騐
奇著遂以得名照片九十八
寺有佛龕銅佛極多高者三尺許小者盈寸不下數百又有千佛板三生銅所
鑄上嵌銅佛何止千百照片一百〇二是也
六十三 太河寺
在城東三十里太子河之北岸因以得名山後有洞俗呼羅祖洞洞凡十八排
列山岩之上中供諸神泥像中有一洞分上下層若樓然則羅祖洞也考之碑
碣明宣德六年命其洞爲水蓮觀音洞及咸豐元年碑則記有開山羅陀僧參
修於此曾名此爲水蓮觀音閣洞又名羅陀洞後因羅陀僧修成正果遂名羅
祖洞焉山勢秀聳水流其下風景極佳名人題詠甚夥照片九十九在寺前所
撮全景也
石硼之上懸有紅色泥塊土人謂中藏避水珠故太子河南徙焉近旁石色殷
紅則珠光所焚也余未敢信而石色特紅爲可異也照片一〇〇卽所謂避水
珠者是也
六十四 雙峰寺
千山之西北支突起雙峰名曰大孤山距縣城六十里石黝黑含鐵質民國七
年鞍山鐵礦振興公司成立此山即採礦處之一也有運礦鐵路以連南滿鞍
山驛大汽車盤山而上可至山半再上有滑車軸轉以升降日語爲麻及輕便
鐵路直至山頂凡三匝日役工人數百用電力鑿山成洞然後納藥其中崩碎
之余昔曾遊此計已十年向之蔚然者今已童然山皮剝盡樹木無存曾幾何
時山色陡變景象大異科學之巧妙眞令人驚奇不已也
山之南有古剎亦以雙峯名有乾隆三年重建之碑不知建始何年寺僧謂明
以前已有之寺後有磚塔二僧云乃淸初得道二高僧埋骨處也二僧圓寂於
此曾向淸初某帝討封陡現虎身致帝大怒遣官夷其塔駕八牛拉之不倒後
毀塔頂一磚以去塔雖存字亦殘毀不知其爲誰矣
寺中有樓上供韋陀僧言係昔年自來者現用狗血塗而以免其在去云余觀
見之未之敢信而僧人則言之鑿鑿云照片十八爲雙峯寺十九大孤山也
六十五 棲雲寺
在城東二十餘里寳凈山陽羣山迴抱地勢絶佳有五金石碑高八尺以上明
成化六年重修所立也碑載於寺剏於漢末永平間經唐尉遲恭敬德重修又
有漢白玉碑爲崇德六年重修所立上記明成化六年至萬曆已酉重修八次又萬曆三十七年碑記此寺在三韓之東可徵此地古爲三韓明碑藉古名而
名之耳照片九十爲其全景九十一其正殿也
殿凡五層工程之偉大全境無比相傳此寺之築也借佛法力由井中來木剩
一根未撈忽曰够了此木遂橫於井中不能取出井在後山今己湮沒或謂尚
親見之木柱缺一乃用鋸末和膠鑄之或曰玉殿右前方者是也然審視許久
未見與他柱異也
六十六 靈山寺
在沙河東南二里許爲千山祖越寺下院後依小山前俯流水景亦極雅前明
古剎也每當四月十八日二十八日香火極盛遠數十里者咸來赴會照片七
十二即其全景也
六十七 鷄嗚寺
鷄鳴寺在城南七十五里相傳唐太宗征高麗駐軍於此令曰鷄嗚進軍夜未
半即聞鷄鳴乃整隊起行忽遇敵人夜襲因已整隊乃得大勝太宗感鷄嗚之
故使軍土搜山至山㘭忽聞嗚聲出地下令掘地求之得石鷄首太宗命建廟
於此塑泥像石鷄首仍在腹中云
六十八 疙疸寺
疙疸寺在城南六十里村西有廟曰疙疸寺寺有疙疸佛佛爲石像徧體具疙
疸形相傳於某時自來村人因建廟奉祝焉尤有奇者自奉疙疸佛後村中必
有徧體具疙疸之一人不必定屬誰姓惟此死彼生猶畢勒而罕轉世然此人
且必家境富有現時之疙疸人某老者余曾親見之
六十九 觀泉寺
在城東六十里沙土坎村東有天順■三年重修碑由來遠矣
七十 雙泉寺
在城東六十五里葠窩村之北有二泉相去丈許一甘一苦相傳此寺建於唐
時碑己殘滅無可稽攷惜之
七十一 紅寳石山及寳寧寺
紅寳石山在城東北二區界距城七十里形如臥牛前倨後卑與三塊石之南
山一石相遙對因該石上鐫月痕故人稱之爲犀牛望月山東腹部有淸駙馬
和合禮未葬墓之斷碑山之土石皆作赭赤色紅寶之所由名也山嶺原有石
臼相傳爲唐薛仁貴建旗之窠今已無存矣
山南即寶寧寺背山面水形勢天成世傳唐尉遲恭監修唐之殘碣聞已爲寺
僧砌之堦下殊可惜也
佛殿前有明碑署萬歷某年虎皮驛嚴大文重建
七十二 鐵瓦寺
寺在一担山東峯之上相傳二郎担山用鐵匾担至此忽折因鑄鐵瓦修廟考
之碑碣此廟建自漢代初僅一小廟耳淸康熙癸酉年始鑄鐵瓦將廟擴大年
久頽塌乃移山下現有鐵瓦僅佔一坡形同尋常陶瓦惟稍薄耳
照片八十三爲全景八十四其正殿也廟上卽■瓦
七十三 鎭寧寺
煙狼寨村位於遼陽縣西南距縣四十五里村之北有古剎名鎭寧寺相傳爲
唐太宗征東時所建寺不足奇所奇者寺之照璧耳壁旣不建於寺前復不建
於村中而竟遠在寺南六十里海城縣北之甘泉舖村外傳聞敬德監工將竣
遂赴海城臨行忽忙忘修照壁工人追踪至甘泉舖詢以照壁之築當在何地
答曰卽此可也遂建照壁於該處至今屹然壁立猶題有鎭寧寺三大字云
七十四 彌陀寺
在新城內東南街建於崇德六年爲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
可喜大學士范文程等修建有五金石碑高八九尺據載規模極大惜今巳湮
沒無存矣堦前有八稜石柱刻番文佛說金剛延壽陁羅尼神呪俗呼十面下
註僧衆六十人同叩想見當日盛况矣
七十五 毘盧寺
在彌陀寺之西亦爲同時恭順王所倡修今亦湮沒矣
七十六 釣水樓龍鳳寺
在城東六十里泉蓋蘇文爲其妹蘇貞所修之住所也樓修石岩上下臨河用
水由樓上釣取故曰釣水樓
又有謂磨旗山敗歸蘇貞喪胆一日臨窗理妝忽報唐兵且至蘇貞大驚墜梳
於河因名弔梳樓後人訛爲釣水樓樓址後建龍鳳寺村人立學校於此照
片八十八即全景也
七十七 保寧寺
在城東北五里許東園村之東北有殿三層規模頗大惜巳坍塌考之乾隆三
年重脩碑載有相傳建自漢唐然歟否歟問之寺僧亦不能道其究竟矣照
片一〇八
七十八 鰲山寺
東園村中有玲瓏石高可八尺許長廣亦如之中多孔一孔較大供胡仙俗呼
鰲山寺蓋土人呼石之玲瓏者爲鰲山上供胡仙遂名爲寺然余終以爲當係
鰲山石之轉音然村名東園者相傳爲李總兵之花園然則此石殆花園中之
假山歟照片一〇九
七十九 老君堂
老君堂村名也在城五區界距城七十里村中有老君廟因以爲號焉村人皆
趙姓淸初來東黃自山縣前布藍先至海城後移家北徙奉老君木像背負以
行至此少憩欲行像重不可動乃闢地建屋以居焉現供泥像聞原有木像仍
在像內云
八十 夕陽寺
寺在鞍山西南坡山石含鐵勢嵯峨色黝黑山㘭多柞夕陽西下反照峰巓萬
緣叢中禪林隱現其景特佳故以名寺建始之年不可攷僧云唐代古剎惟碑
己無存不足徵矣有眞武銅像上鑄欽差分守遼陽等處地方御馬監太監肖
榮正德四年吉日喜捨旣有明人鑄像此寺蓋古剎也僧謂唐廟亦非無因民
國七年有自號癲僧者化緣脩廟建正樓一東西列配樓各五間後經發覺原
爲一炷香敎借此歛財者乃潛逃以去故工程未竣但伊所修廟增羅漢數爲
二十四佛像皆睜眼又別開生面者也照片一一〇卽夕陽寺前所撮影也
八十一 遼西三白
遼陽城西有三白一爲西關外廣佑寺院內之白塔二爲首山東面觀音閣之
白佛殿三爲鎭寧寺之白山牆牆係凹面數百年永未重築此寺建自唐朝有
古碑墊於觀音殿之屋基下此面詢老僧定室者也現寺之西廊下猶懸有明
代銅鐘上刻弘治三年云
八十二 向陽寺
在城南二十里向陽寺村之北廟貌莊嚴工程浩大雖經日俄戰時炮火之災
而法像全身屹然無恙亦幸也考明天順八年重修碑原名文殊禪寺建於有
唐或曰敬德曾監修焉碑未記載不可信也向陽之名不知始於何時蓋以地
踞山陽名之耳碑載寺在首山之陽蓋因之山爲首山迤東之一峯與首山爲
一脈古或均名首山耳明成化萬曆及淸康熙乾隆道光間均有碑記重修事
今又年久失修現坍塌狀矣
知识出处
《遼陽古蹟遗聞》
《辽阳古籍遗闻》由中区事务员何景春收录辽阳县古迹遗闻和古迹照片,以及农事谚语。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