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0月20日洪岭阻击战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太行明珠-前南峪》
唯一号: 030732020220000827
事件名称: 1940年10月20日洪岭阻击战
文件路径: 0307/01/object/PDF/030710020210000004/001
起始页: 0106.pdf
事件类型: 军事事件
起始时间: 1940年10月20日
发生地点: 邢台

事件描述

1940年10月20日,日寇乘我主力部队在前线作战的时机,突然从山西黎城、襄垣、武乡一带,纠集几千日、伪军袭击我后方,进行报复性“扫荡”,企图一举消灭我在黎城县西井、曹庄一带山区的抗大总校和八路军总部后方机关。在这危机时刻,抗大总校奉总部命令,组织战斗力,在洪岭一带阻击由黎城向西井突袭的敌人,打击和疲惫敌人,迟滞敌人前进,以掩护总校和总部后方机关及当地群众转移,争取时间,等待主力部队进行新的战斗部署,歼灭进犯的敌人。 10月22日拂晓,由抗大第二团第一营三个连队和抗大第一团第三连(又称“青年连”)、第六连、校部警卫连共五六百人组成的阻击部队,在第二团团长郭林祥、军事主任教员赖光勋、政治处主任傅崇碧统一指挥下,占领了洪岭东南方公路西侧山上的阵地,构筑工事,阻敌前进。上午,8、9点钟,敌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开始沿着公路向洪岭我军前沿阵地发起攻击。当时抗大的武器装备较差,每连只有两挺机枪,其余都是教学用的杂牌步枪,弹药也很少。“青年连”是一批十五六岁到二十岁的“小八路”,领导上有意把他们放在第二梯队配合作战,让他们在战斗中得到锻炼。 校部警卫连是战斗连队,四个学员连队都是从部队抽来学习的连、排干部和优秀班长,都有较丰富的战斗经验。战斗一开始,敌人即向公路右侧第一团第六连的阵地和公路左侧第二团第一、三连的阵地展开猛攻。这三个连队中老红军干部占半数以上,战斗力很强,他们不怕敌人来势汹汹,沉着应战,利用山地的有利地形,居高临下,英勇抗击进犯的敌人,连续打退敌人的三次进攻。敌人见攻击不下,恼羞成怒,竟向我阵地发射“催泪瓦斯”炮弹,借助毒烟,发起第四次猛攻。我阻击部队见敌人使用化学武器,马上用湿毛巾做成口罩防毒,继续坚持战斗,再次打退敌人的进攻。这时太阳已偏西,我三个正面阻击连队以伤亡二十多人的代价,歼敌五六十人,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然后节节抵御,边打边撤,天黑时全部撤离洪岭,经曹庄达“三十亩”(地名)休息待命。 可是,当我阻击部队在“三十亩”一带休息,准备做饭的时候,侦察员报告敌人已经越过洪岭,占领曹庄,朝我“三十亩”方向推进。这时,我抗大第一团三、六连和校部警卫连已经奉命随校部撤离“三十亩”;第二团第一营三个连队继续担任阻击任务。他们不顾一天来粒米未进,立即占领“三十亩”以南的高地一线,准备给敌人以迎头痛击。晚上7点多钟,狡猾的敌人突然改变过去夜间不走、小路不走的活动规律,不走大路钻山沟,由步兵前面带路,炮兵牵着驮炮的骡子随后,偷偷摸摸地顺山沟向我阵地侧后偷袭过来,敌人满以为行动诡秘神速,妄图轻取。但我阻击部队早已妙策在握,怒目以待。当这群豺狼般的日、伪军钻进我们的火力圈时,一声令下,我阵地轻重机枪及所有火器一齐开火、一片火海铺天盖地而来,打得敌人人仰马翻,乱作一团,这一仗共毙伤敌人100多人。日、伪军在我沉重地打击后,仓皇向黎城方向逃窜。 敌人连吃败仗,仍不死心,据侦悉又在我向邢台转移的路上预设了5个连环合击点,妄图挽回败局。可是,总校分东西两路:东路由何长工教育长和政治部主任张际春率领;西路由训练部王智涛部长和二团郭林祥团长、杨光池政委率领,趁夜摸黑翻越辽县芹泉附近的一座荆棘丛生的摩天岭十八盘,于11月初安全转移到邢西县(现邢台县)浆水镇—带。

知识出处

太行明珠-前南峪

《太行明珠-前南峪》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是第一部综合介绍前南峪历史、文化与发展的图书。概括介绍邢台县前南峪的历史发展历程,分别就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前南峪的山川,坐化山的风景与民间传说,绿色的生态园中的植被与景观、经济植物等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在追溯历史时,对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在前南峪那段历史进行还原,其中有感人的故事,有军民共建的回顾,还有抗大精神的弘扬。特别是前南峪人在抗大精神的引领下,在半个多世纪里进行两次创业,把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建设成“国家级森林公园”,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殊荣,创造着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新模式,再造了一个风景秀丽、生态和谐、百姓安居家园。是社会工作者、乡村历史研究者及大中专学生、旅游爱好者了解前南峪的优秀图书。

阅读

重要人物

相关地名

邢台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