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丘县百货公司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唯一号: 030731020220000148
机构名称: 内丘县百货公司
机构简称: 商业局
文件路径: 0307/01/object/PDF/030710020210000012/001
起始页: 0554.pdf
地址: 内丘县城解放路东关段路北
前置机构: 中国百货公司河北省邢台分公司内丘经营
起始时间: 1954年

机构描述

1954年,中国百货公司河北省邢台分公司内丘经营处成立,1955年改为百货公司。花纱布公司于同年撤销,其业务划归百货公司。位于县城解放路东关段路北。初始公司占地10.2亩,建筑面积3120平方米,固定资产3.2万元,职工36人。隶属商业局。经营日杂、百货、针织、布匹、烟、酒、糖、茶、食品、调味品、文化用品等,以零售为主。后日杂、烟、酒、糖、茶、食品、调味品划出。1963年,五金、交电析出设立五金公司,百货公司经营商品为日用百货、纺织品、针织品、钟表、缝纫机、文化体育用品、鞋帽、服装等计八大类商品,为三级批发站。商品主要批发给基层供销社,零售业务在公司门市进行。批发与零售差价一般在5%到10%之间。1980年,营业额216万元,其中批发160万元,零售56万元,利税30万元,为经营最好年份。1994年,百货公司占地19.2亩,其中经营门市占地300平方米,仓库占地1300平方米,因亏损严重,资不抵债,1996年7月依法破产。同年10月,原百货公司37名职工及地面资产划归邢台恒源化工集团公司。 在计划经济时期,百货公司一直担负凭票供应的棉布、凭证供应的火柴、肥皂、棉线等生活必需品及计划分配的缝纫机、手表等紧俏商品的供应。 棉布,机制棉布原由私营商业经营,因民间多用土布,经营量较小。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供销社、私营商业均有经营。1949年始,由花纱布公司、基层供销社、百货公司经营。随人民生活提高,棉布需求量增加,市场出现供需矛盾。为维持平衡,1953年后半年实行凭布票供应。布票由百货公司发放,每人每年25尺(8.33米),布匹批发给基层供销社代售及在公司门市出售。1960年始每人每年布票定为19尺(6.33米),其间,1968年每人只发9.8尺(3.26米)布票,其他年份均正常发放19尺(6.33米)。1982年始每人每年布票定为17.3尺(5.76米)。1983年始取消凭布票购布。 针织品、汗衫背心、秋衣秋裤、卫生衫裤、线袜等,由百货公司经营,批发给基层供销社代售,也在公司门市零售。早期此类针织品销售量较小,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销售量增加。秋衣衫、裤收少量布票,其他一般不凭布票。1971年后全部不凭布票。 火柴,原由私营商业经营。抗日战争后,私营商业、供销社均经营火柴。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实行公私合营后,火柴由百货公司经营,批发给基层供销社零售,公司门市及其他国营商店也有零售。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曾有少数年份限量供应或凭购货证供应。1981年取消计划购销。 缝纫机,20世纪60年代前,居民购买力较低,市场需求量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需求量增加,供需矛盾突出,1966年起百货公司按人口数量分配各公社票证,由基层供销社凭证供应。1980年始除名牌缝纫机外,其余敞开供应,1984年取消计划购销。 手表,20世纪50年代末期百货公司开始经营,以公司门市零售为主,也向基层供销社批发。因当时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尚无国产手表,进口手表价格高,很少有人购买。60年代中期,国产手表投放市场,居民购买力增加,虽货源较前充足,但仍供不应求,故而实行计划分配,凭票供应。70年代末,除上海产上海牌、天津产海鸥牌凭票供应外,其余品牌敞开供应。1984年取消计划购销。手表品种逐渐增多,电子表、石英表及各种电子工艺手表增多,机械手表销售减少。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内丘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内丘县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物产资源、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上限尽量溯至各项事物之发端,下限断至1994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