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籍皇帝——石勒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唯一号: 030730020220000012
人物姓名: 客籍皇帝——石勒
人物异名: 字:世龙
文件路径: 0307/01/object/PDF/030710020210000001/001
起始页: 0687.pdf
出生年: 274年
卒年: 333年
籍贯: 上党武乡

传略

石勒(274〜333)字世龙,上党武乡人。其祖先系匈奴羌渠部人,部分后裔移居山西东南部,魏晋以来被称作羯人。石勒少时行贩于洛阳一带,为当地汉族地主做佣工,是汉化之羯人。 西晋永宁、太安年间,并州刺史司马腾“执诸胡于山东,卖充军食”,石勒被“掠卖为在平人师欢奴”。出逃后聚众为盗,号“十八骑”,后卷入八王混战。西晋光熙元年(306),石勒由鲁返晋,被刘渊封为辅汉将军、平晋将军。 西晋永嘉五年(311),石勒率轻骑击败了太尉王衍的20万西晋军,又会同刘曜等攻陷西晋国都洛阳,俘虏了晋怀帝。翌年,石勒率军南下,“课农造舟,将改建业”,欲霸江南。但阴雨数月,“军中饥疫,死者大半”,只好回师北上,进据襄国(治在今邢台县西南),并以此为基地,发展势力,先后击溃了割据幽州的王竣、并州的刘琨、青州的曹嶷。东晋建武二年 (318),石勒南下攻占平阳,与刘曜反目,脱离了汉国节制。翌年,石勒建赵国(史称后赵), 立都襄国。东晋咸和三年(328),石勒灭前赵,基本统一了北方。 石勒重视农业,劝课农桑,对魏晋以来繁重的贡赋制度作了调整,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在文化上,他组织力量撰写了《六单于志》、《大将军起居注》、《辛亥制度》等史志和法典。他很少民族偏见,鼓励荐举和策试人才,大量任用了汉族知识分子。他重视民族团结,禁止汉人称羯人为“胡人”,也禁止羯人污辱汉人,赢得了众多汉人的支持, 使其成为“五胡十六国”时期杰出的统治者之一。 石勒死于后赵建平四年(333),遗诏“后事从俭”,葬高平陵(今邢台),谥明皇帝,庙号高祖。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